文庭亮
总结了蝰蛇科毒蛇咬伤患者112例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抗蝮蛇毒血清应用的护理、病情观察、患肢及伤口护理、出血护理、肾衰竭护理及饮食护理.认为密切的病情观察、积极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作者:陈长凤;崔佳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初产妇产后早期实施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产后第4~6 h开始给予乳房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照组只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血清泌乳素分泌量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乳汁分泌时间、乳量、血清泌乳素分泌量及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早期给予乳房按摩措施,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提前,乳汁分泌增多,能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陈再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正确采集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标本留取宣教到位是正确采集标本的保证. 临床上,遇到的标本留取问题有:留取方法不清楚、标本装错标本盒、重复宣教加大护理工作量;分析原因为:患者文化程度低、护士宣教不够、宣教对象不固定等. 因此,为了使标本留取宣教简单易懂、减少护士宣教时间,达到正确留取标本,科室采用图文并茂的卡通标签,贴于标本容器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赖艺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作者:司善菊;石春艳;徐爱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6月在本院妇科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进行微创子宫肌瘤剥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的1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实验组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自我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口头指导,分别在出院时对两组进行患者康复情况调查、状态焦虑问卷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三种调查结果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思维导图对妇科微创手术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方法简便、实用、有效,尤其适用于文化水平较低及老年患者.
作者:陈秀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中药黄连液对冬病夏治贴敷后皮肤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冬病夏治贴敷后皮肤反应患者3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外涂2%汞溴红溶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本院自制的中药黄连液贴敷治疗,两组7天为一个疗程,从局部皮肤的颜色、渗出、瘙痒、水疱、皮疹等方面进行观察,观察两组皮肤损伤治疗的疗效及治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皮肤治疗疗效及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显示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中药黄连液对冬病夏治皮肤损伤有明显效果.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外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了解本院外周静脉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规范护士的操作,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制订静脉管路规范和流程,对实施方法进行检查.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合理选择输注工具,保证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
作者:钱宇;彭娜;陈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婴儿母亲返岗及工作场地对母乳喂养的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五城区12月月龄内并且已返回工作岗位的婴儿母亲288例,用自行设计的量表就婴儿母亲返岗时间、影响返岗后母乳喂养因素及工作场地对母乳喂养的支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产妇不同的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产假时间和有无固定工作对返岗后母乳喂养支持度不同,其中年龄≤30岁,自然分娩,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有较长的产假和有固定工作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分娩后在住院期间形成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如早吸吮、学会哺乳等均会提高返岗后母乳喂养支持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的个体特征、住院期间相关因素、工作场地及返岗时间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返岗后母乳喂养支持度,妇幼保健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返岗后母乳喂养支持度.
作者:蒲娜;罗晓菊;徐丹凤;曾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柔性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儿科患儿,20名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各30例,护理人员各1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柔性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护理质量和业务知识考核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好于对照组,业务知识考核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理管理中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柔性管理,可较好地提升患儿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业务知识考核水平,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小娅;郭献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单手送管退芯法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将80例非首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留置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的痛苦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痛苦评分分段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手送针管退针芯法的穿刺成功率及降低患者痛苦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的留置针留置方法.
作者:王婧;唐星;胡阳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总结了38例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导尿漏尿的原因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认为密切的临床观察与思考,找出漏尿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临床留置导尿漏尿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秦维;张来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对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180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留置胃管与营养管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减压管与营养管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比较两组胃肠减压管与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5.6%,而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8.9%,观察组胃肠减压管与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可增加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留置胃管与营养管患者的舒适度,降低胃管与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陶飞雪;傅荣;骆小庆;汪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实施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程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方法 随机将住院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交接班模式,实验组实施规范的交接班模式,即按流程与程序进行,首先参加交接班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规定进入病房的顺序及床旁的站位,接着先尊称问候患者,行自我介绍及说明解释下一步实施的内容,然后进行查体与病情介绍,落实部分护理措施,后护士长进行点评提问,交接者使用PDA巡视,两位患者之间进行速干手消毒.比较两组交接班模式的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交接班质量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的床旁交接班程序能提高护士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患者满意率,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使优质护理服务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作者:杨骏;詹美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特需病房陪伴式情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特需病房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标号,1~25号设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26~50号设为干预组(予陪伴式情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SDS、SAS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特需病房糖尿病患者,予以陪伴式情感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韩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症状的效果研究.方法 将74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症状的高中生,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人.对照组用常规心理沟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心理沟通治疗基础上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入组时及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SCL-90评分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度、抑郁、焦虑、其它(包括食欲减退、睡眠降低)五个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可改变存在一般心理健康症状的高中生不合理信念,提高高中生正确看待平常的学习成绩及高考结果的认识.
作者:王友芝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分析影响病区诸多因素并总结护理管理的对策.从护士、管理者、社会因素、实习同学、职业暴露—针刺伤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增强护士法律意识,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加强实习同学管理,做到放手不放眼,排除安全隐患,促进护理质量可持续性发展.认为病区护理不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保障了患者护理安全.
作者:李向红;鲁发芸;黄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微信在伤口护理会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护士进行培训,使护士掌握基本的伤口描述及正确的伤口评估方法,培训后使用微信作为伤口会诊工具,比较应用微信会诊前后伤口专科护士会诊工作量及微信应用效果.结果 使用微信会诊后,床旁后诊数量较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 将微信引入到伤口护理会诊中,使伤口护理会诊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造口治疗师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院内伤口护理的连续性,并将伤口相关知识通过微信平台拓展至伤口护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王璐;杨静;华颂文;赵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高龄住院患者日益增多. 跌倒及坠床是高龄住院患者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据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或坠床1次或多次[1]. 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及坠床的损伤,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同时也容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 因此,如何预防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及坠床的发生,已成为护理管理者日益关注的问题[2-3]. 本文就预防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及坠床高危因素及预防作综述如下.
作者:陈秀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分层培训形式,提高护理在职培训效果,加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针对护士所属层级和所在科室培训需求制定护士分层培训计划,采用教育清单的形式,并根据教育清单内容及要求,进行系统培训与相关考核.比较分层次培训教育清单使用前后全院护士的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分层培训教育清单后全院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技能、急救、床边综合能力应用考核等成绩较前有了明显提高(P<0.05),护理满意度调查也从使用前的92%提高到使用后的95%(P<0.05).结论 护理分层次培训采用教育清单的形式,强化了护理培训管理方法,使培训计划得到有效落实,达到了预期培训效果,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曹春雅;马婷婷;钱小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本文对影响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可将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护理理论、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护理设施及护理对象.分析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系统的管理框架,从而有效地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作者:李红梅;黄红丽;陈军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