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臧惠珍;张青梅;秦玉花;李梅;闫荣

关键词:健康教育, 以病人为中心, 遵医行为, 整体护理, 医学模式, 教育作为, 护理工作, 神经科, 转变, 治疗, 显示, 外科, 内科, 康复, 保健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病人治疗、康复、保健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大作用.无论对内科、外科还是精神神经科等病人的遵医行为都有直接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吉妮环、母体乐、铜圆环副反应及并发症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吉妮环、母体乐、铜圆环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对自愿来该院门诊安放吉妮环100例、母体乐88例、铜圆环92例安放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吉妮环、母体乐、铜圆环1年后出血率分别为4.0%,17.0%、18.5%,腰腹疼痛率分别为0.0%、10.2%、13.0%,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0.0%、1.0%,脱落率分别为0.0%、1.1%、0.0%,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0%、2.3%、3.3%.吉妮环与母体乐、铜圆环对照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显著(P《0.01);母体乐、铜圆环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定式吉妮环较非固定式母体乐、铜圆环的各项副反应及并发症显著减少.吉妮环不失为一种高效、安全的避孕工具.

    作者:尹志敏;王海燕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对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早期干预研究

    目的:总结和评价健康教育对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早期干预效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0年9月入园的2~4岁低龄儿童,在排除疾病引起的肥胖及患有慢性疾病后的2 238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连续3年关于单纯性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计算两组对象3年后单纯性肥胖的趋势发生率和转化率,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健康教育早期干预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身长发育没有差异,而干预组与肥胖相关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对2~4岁低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成长性单纯肥胖症的发生率,提高肥胖儿的好转率.

    作者:冯帮胜;张惠敏;钟群英;程红斌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乳腺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提高.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乳腺癌已占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两位,且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1].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及康复期,会面对疾病本身、家庭、社会等诸方面所带来的压力,而这些都将影响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并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郭兰青;谭利娜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38例晚发型母乳性黄疸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暂停母乳改配方乳+家庭日光浴疗法,采用日本美能达生产的经皮测胆仪,对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第5天的皮肤黄疸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效3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7.43%.结论:暂停母乳+家庭日光浴疗法是治疗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优点为,疗程短,疗效好,花费少,不住院,家长易接受,不影响继续母乳喂养.

    作者:闫瑰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精河县卫Ⅸ项目妇幼卫生子项目运行效益及问题与对策

    精河县实施卫Ⅸ项目妇幼卫生子项目,以改善基本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高妇女、儿童利用基本妇幼保健的能力,加强对妇女、儿童健康管理,预防和减少疾病危险的发生,满足基层农牧区贫困及弱势人群的基本卫生需求.该项目主要有五个活动领域:提高基础妇幼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家庭、社区的参与和健康教育;加强妇幼卫生管理;加强卫生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

    作者:张勇;刘云琴;康佳汗;周岩;古丽海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胎儿超声心动图筛查技术初探

    先天性心脏病在活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8‰.我国每年约有10万余先心病患儿出生,但在产前得到正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的却为数甚少.1972年,Winsburg首先用M型超声心动图观察胎儿心脏并试图估测胎儿心功能.1980年,美国耶鲁大学儿科心血管专家Dr kleinman早开展了用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结构和节律异常的研究.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产前诊断先心病的可靠手段.进行胎儿心脏检查的佳时间为妊娠16~28周.无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孕18~24周进行一次筛查;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从孕16周开始四腔心筛查,18~24周进行一次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此时易获得满意的图像,大部分复杂心脏畸形可能在此时期作出正确诊断.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约需30~40min,其中包括:①二维超声心动图;②M型超声;③多普勒超声(包括彩色多普勒).

    作者:周柳英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流动人口儿童家长保健需求调查分析

    为研究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了解流动人口预防保健的需求,并为制定儿童保健工作规划而提供科学依据,特对柳林路街道流动人口进行7岁以下儿童保健知识的需求调查.

    作者:王成凤;明宝荣;党红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盆腔巨大肿块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下盆腔巨大肿块治疗的可行性、优越性及疗效观察.方法:腹腔镜下治疗盆腔巨大肿块52例与剖腹手术.就其疗效、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不论肿块多大,镜下均能成功手术.同时腹腔镜手术出血量少,术后镇痛剂及抗生素用量少,恢复快,与剖腹手术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仅手术时间长,费用高.结论:腹腔镜下对盆腔巨大肿块的治疗已完全达到剖腹手术的疗效,并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尤其适合于年轻患者.

    作者:王春平;廖莳;许可可;秦成路;周明;罗光楠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人工流产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人流)的流行病学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人工流产率.方法:对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人工流产的427例女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427例人流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0岁,已婚者占59.02%,未婚者占40.98%,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上为主,占87.35%.人流对象中有95.78%的人曾有过人流经历.不采用避孕措施的人流关键是向广大女性宣传正确的对象中以未婚女性居多,占55.17%.本次人流的主要原因为无计划妊娠.结论:降低人工流产率,性知识,生殖健康知识及避孕节育知识.

    作者:吴盛辉;徐芾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265例接触性出血者阴道镜图像分析

    目的:探讨接触性出血者不同宫颈病变阴道镜图像特征.方法:分析265例接触性出血者经临床、病理证实的阴道镜图像.结果:265例患者中单纯宫颈炎70例,宫颈炎并滴虫感染64例,宫颈息肉22例,宫颈HPV感染3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45例,宫颈原位癌1 6例,宫颈浸润癌10例.结论:接触性出血者均有不同异常阴道镜图像.阴道镜检可初步判断其宫颈病变性质,指导临床正确诊疗处理.

    作者:谢志林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的联合应用对脐带绕颈围产儿预后监测的临床意义

    为了了解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监测结果与脐带绕颈围产儿预后之间的关系,我们回顾分析了我院一些产科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佳萌;张立英;陈瑾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92对生育出生缺陷儿夫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了92对生育过出生缺陷儿夫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生缺陷以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孕早期暴露于可疑致畸因素者占59.78%,有不良孕产史的占75.00%,1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结论:出生缺陷与遗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冯宗辉;雷花香;王华;周玉春;黄定梅;彭向京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557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情况调查

    预防乙型肝炎(乙肝)有效的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为了解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的效果,我们于2002年7月~2003年12月对西安市某社区557名3~10岁儿童进行了有关乙肝疫苗免疫情况的调查.

    作者:马芳莲;周萍;王美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3~6岁在园幼儿营养不良现状调查

    目的:为了解我区城区3~6岁在园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研究分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观察营养矫治效果.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对营养不良进行诊断,问卷调查各种病因.结果:3~6岁幼儿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低体重为1.03%,发育迟缓为1.25%,消瘦为0.04%.各型营养不良患病率较低,与性别、年龄差异不大,但与既往病史、父母文化程度、出生体重、辅食添加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相关.结论:营养不良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越早进行干预,矫治效果就越好.

    作者:黄梅;翁丽芬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1998~2003年长春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长春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情况,为制定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缺陷儿围产期死亡率368.19‰,占围产儿死亡的28.72%;出生缺陷前6位依次为:先心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外耳畸形、多指(趾)、脑积水;农村围产儿畸形率明显高于城市,产母年龄35岁以上为出生缺陷高发年龄.结论:出生缺陷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应加强优生知识宣传.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王苏;金丽萍;张晓梅;康春华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宫外孕术中自体血快速回输的应用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尤其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急需手术治疗,为了赢得手术时机,节约血源,采用自体输血简易装置,集回收与过滤同步进行,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简便易行.近年来,随着输血观念的更新,人们认识到同种异体输血可造成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慢性感染性并发症,而且可致免疫功能降低,因此,自体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于大芳;高俊英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应用孕妇血清标记物产前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初步报告

    目的:初步分析孕妇血清标记物甲胎球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在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5~20孕周孕妇血清AFP和β-HCG浓度,结合孕妇年龄、孕周,利用计算机软件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结果:筛查335例孕妇,筛出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21例,占6.26%.结论:孕妇血清标记物筛查检测能显著降低需要进行创伤性产前诊断的高龄孕妇比例,随着筛查标本量的扩大,相信本筛查方法将对预防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姜虹;李大庆;周玉侠;孙萍;沈峰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三阶梯镇痛分娩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阶梯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儿的影响.方法:将400例进入产程的产妇分成4组,其中3组为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镇痛方法;另1组为对照组,未实施药物镇痛.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明显降低,对新生儿阿氏评分无明显影响.结论:三阶梯镇痛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侯智勇;黄素然;张爱思;温笑娜;陈梅娇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滕州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状况与特点,探讨干预措施.方法:收集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病例,采用EPI 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有所下降,意外死亡在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分类死因中序位第4,且为1~4岁儿童的第1位分类死因,其中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分别是0~1岁和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首位死因.结论:重视儿童意外死亡,加强防范宣传,以期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

    作者:赵亚楠;张大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儿童营养性佝偻病诊治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本地区儿童营养性佝偻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①对1 431例0~3岁婴幼儿应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并与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进行比较.②对部分BALP检测结果异常者进行治疗后复查,观察BALP值的变化.结果:BALP》200 U/L检出率为74.3%;以BALP≥250 U/L为临床诊断界限值,异常检出率为39.1%,简易诊断与BALP检测的符合率为73.2%.104例病例用维生素D制剂治疗后复查,有效率为78.9%.结论:BALP检测可作为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定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作者:蒋少华;赵高平;王珉珉;李继跃;王军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