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夏锦锦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常规护理, 肢体功能恢复, 中医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 研究和评价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的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而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模式下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治疗.结果 干预组在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后的上下肢肌力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S量表评定可知,干预组的下肢、上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和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Fugl-Meyer的评分,干预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四肢功能恢复指标,有效减少患者疾病的致残率,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房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慢性房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0例慢性房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NR、PT、FBS、HbA1c数值显著改善,服药依从性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及心血管事件、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房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燕;刘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成立术后疼痛FMEA管理小组,运用FMEA模式对术后疼痛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查找流程中各个环节中现存及潜在的高风险因素,分析原因,针对高风险因素,制定出整改措施.比较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实验组)疼痛控制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失效模式医疗风险危机值(RPN).结果 实验组疼痛控制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模式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可以预见术后疼痛管理流程中的失效环节和高风险因素,并通过RPN值量化术后疼痛管理流程中现存及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制定出术后疼痛安全管理的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降低术后疼痛管理流程中高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苏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动态交际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以及自尊心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究动态交际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以及自尊心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抗精神病治疗,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行动态交际技能训练干预,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一般精神病理、阴性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SE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交际技能训练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明显改善其精神症状,提升其自尊心,值得推广.

    作者:郭蓓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延伸护理对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研究病例选自本院心内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200例房颤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与实验组(常规出院指导+延伸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延伸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3个维度治疗依从性评分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时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保证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问题,临床意义较显著.

    作者:褚伟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14例重型颅脑损伤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由医护人员在转运后24小时内完成相关数据的观察及记录.结果 共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数据被纳入到本项研究.转运过程中共有27例(23.7%,95%CI=19.7%-27.7%)发生不良事件共36项.其中白天有专业转运团队行CT检查共80例有10例(12.5%,95%CI=8.8%-16.2%)出现不良事件.夜间有值班医护人员行CT检查共34例有17例(50%,95%CI=41.4%-58.6%)出现不良事件.专业团队携带转运监护仪、氧气瓶、便携式呼吸机及简易呼吸气囊等设备转运,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概率显著低于由值班医护人员转运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P<0.05).结论 转运医护人员的培训及转运过程中监护仪器、生命支持设备及药物的使用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转运风险.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转运人员职称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吴艳;袁文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信护患交流群在P ICC置管患者院外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PICC导管延续护理小组和微信护患交流群两种干预方式在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院外延续护理中的效果和影响,探索实用和高效的PICC置管院外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便利抽取本科120例PICC置管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通过建立微信护患交流群对院外PICC置管患者进行院外延续护理和导管维护的指导、监督及护理交流,对照组由PICC导管延续护理小组成员采取常规的延续护理及电话随访.结果 实验组PICC留置相关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建立微信护患交流群对院外PICC带管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管理和指导,可有效降低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增进护患和谐,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黄英;刘秀秀;汪红英;洪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认知-情感-行为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乳腺癌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认知-情感-行为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乳腺癌康复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情感-行为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通过术后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侧肢体功能锻炼达优率等指标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生理、情感、功能、社会/家庭状况等F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锻炼的达优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32.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康复期患者实施认知-情感-行为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韦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PDCA管理对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床头抬高30°执行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PDCA管理对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床头抬高30°执行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科室于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102例采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PDCA管理抬高床头30°的执行率.选取本科室于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10例采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床头抬高30°的执行率、呼吸机的使用时间、VAP的发生率以及呼吸机使用期间的生理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床头抬高30°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72 h的RR、HR、PaO2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提高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床头抬高30°的执行率,减少VAP的发生.

    作者:吴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通过电子AP P完善胃镜室患者管理的经验分享

    目的 探讨运用电子APP管理胃镜室,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遵循电子APP方法管理胃镜室.结果 运用电子APP管理胃镜室患者后,患者的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 运用电子APP管理胃镜室患者,具有便捷、高效及持续改进的优点,达到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的效果.

    作者:陈新妹;陈斌斌;黄明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例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的案例报告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妇女健康. 乳腺癌患者在疾病确诊或接受乳腺切除术后,无法用通常解决应激的方式来应对时,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失衡,如果不能及时缓解,会出现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1-2]. 心理干预是为患者提供有效心理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个体自身潜能来重建或恢复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使个体获得新的技能,重新适应生活,减少创伤[3]. 本例患者在接受乳房切除术后引发患者焦虑、抑郁. 经过心理干预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度过心理危机,获得成长,重新适应生活. 现将心理干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严梅;柘磊;王雪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外来器械清洗质量

    目的 提高外来器械清洗质量,预防院内感染.方法 建立QCC小组选定主题,对外来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外来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从5%下降至1.1%,降幅达到78%.全体圈员各方面能力也均得到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外来器械清洗质量,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提升院内感染控制水平.

    作者:何萍;唐金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例子宫全切术后并发高渗性脱水患者的护理

    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dehydration)又称原发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丢失,但因缺水更多,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 按血清钠>145 mmol/L或血浆渗透压>320 mmol/L,诊断为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在各类脱水中缺水表现为突出. 我科于2016年11月30日收治1例妇科子宫全切术后患者,于术后第1天出现高渗性脱水,通过实施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好转出院.

    作者:卿玉香;刘小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信健康教育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随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术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出院时采用术后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微信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术后行走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门诊复诊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行走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定期门诊复诊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信健康教育能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的行走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并能提高患者门诊复诊的依从性.

    作者:赵小玲;廖红珍;陈雪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1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右肾切除合并腔静脉瘤栓取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肾脏良性肿瘤,肾错构瘤合并瘤栓,包括肾静脉瘤栓甚至下腔静脉瘤栓病例是非常罕见的[1]. 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合并腔静脉瘤栓取出术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恢复快等特点.

    作者:殷琼;祝清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胸痛中心建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抢救效果及抢救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胸痛中心建立后STEMI患者56例纳入观察组,胸痛中心建立前4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在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建立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鼻导管吸氧建立时间、急诊总耗时、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STEMI复发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建立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鼻导管吸氧建立时间、急诊总耗时、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STEMI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立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STEMI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沈雪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重力鼻饲对小儿心脏术后生命体征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两种鼻饲法对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期间需鼻饲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灌注鼻饲,实验组采用重力滴注鼻饲.比较两种鼻饲法鼻饲前1 min与鼻饲后10 min内HR、R、SpO2变化大值的差值.结果 两组鼻饲前1 min与鼻饲后10 min内HR、R、SpO2变化大值的差值,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力滴注鼻饲对婴幼儿心脏术后机械通气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维持较好,因此更安全、更合理,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40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遵医行为(如规律服药,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及适当运动)、并发症的发生、住院体验及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规律服药,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及适当运动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遵医行为,使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增强,并发症发生率得以明显降低,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助于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及满意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好地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秋鹏;庞晴;何霁;杨小清;程辉;谢席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一种移动吸痰架的设计与应用

    吸痰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也是临床中抢救危重患者时遇到多的一项操作. 它一般用于痰液量多且无力咳出的患者,主要目的就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以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吸痰不及时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然而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有可能需要吸痰的患者时,护士一般先将吸痰装置备于床边,在患者床头柜上铺好吸痰备用盘,将吸痰瓶连接好置于床头,这样不仅占用患者的置物空间,而且操作时床边没有洗手液、感染性垃圾袋,消毒隔离不规范,盘内物品也不能放置过多.

    作者:陆玲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健康评估实验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从而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 从2014级五年制高职护理班级随机抽取两个班,一个班为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另一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学期结束时,比较两组健康评估实验成绩.结果 观察组综合评估实验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护理评估能力的提高.

    作者:郑欣欣;王凤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评价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的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而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模式下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治疗.结果 干预组在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后的上下肢肌力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S量表评定可知,干预组的下肢、上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和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Fugl-Meyer的评分,干预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四肢功能恢复指标,有效减少患者疾病的致残率,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夏锦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