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整改措施

宋国琴;杨淑洁;蒋露

关键词:年轻护士, 素质培养, 护理安全, 不良事件
摘要:总结了近年来上报的123例护理不良事件,针对影响年轻护士素质的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综合素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与纠纷的发生率.主要包括加强岗前培训,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严格规范化培训,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强化沟通意识,提高年轻护士的沟通技能;注重人性化管理,提高年轻护士的心理素质;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优化护理工作流程.认为年轻护士的培养是保证临床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护理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家属健康教育对首发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向首发冠心病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首发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患者康复出院1个月后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实验组总体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患者家属实施同步的健康教育,让家属也参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可帮助家属增加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家属对患者的照顾水平及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且有助于推动医患之间的配合,对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方弘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机器人辅助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液体丢失原因分析及液体管理

    总结了7例全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液体管理方法,探讨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全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7例,对术前肠道准备、术中液体丧失、术后液体状态进行液体干预管理.科学的术后液体管理有利于维持行达芬奇全机器人辅助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术后的正常血压,确保围术期间生命体征的平稳.

    作者:王莉萍;张园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在门诊导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护理部每月至少2次、护士长每天至少1次、护理组长每周至少2次在门诊一线进行巡查,了解护士需求,征询患者意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实施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护士长走动式管理,提高门诊导诊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纪象芹;王曙霞;孙长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锻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3月~2014年12月份入院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从入院开始即接受心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的护理措施,另外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增加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训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测量其运动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和6 min步行试验的距离.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院时心率和收缩压低于入院时和对照组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长于入院时(P<0.05),且出院时实验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式呼吸联合踝泵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

    作者:仲谨;仲思明;葛鹏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后并发肱动脉破裂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已广泛运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与抢救、长期输液、胃肠外营养等临床各方面.但随着穿刺数量不断的上升,PICC的并发症也呈上升趋势,且并发症的种类也相应增多[1].本科2014年11月28日出现1例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的患者,于置管后第4天出现右上肢肿胀,行多次四肢血管彩超终确诊为肱动脉破裂出血,经多学科积极会诊处理,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后果,予拔除PICC管后已逐渐愈合,现将病情发展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袁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RRT在重症医学科抢救危急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了136例危急重症患者使用CRRT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连续性静脉血液净化、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认为CRRT应用于危急重症患者并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罗银卿;李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黑风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中药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式,将90例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以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黑风膏(院内制剂)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5例(治疗组),与单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5例(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更有效地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7.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中药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蔚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系统干预在提高NICU护士抢救配合效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干预在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护士抢救配合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NICU护士抢救配合现状进行调查,分析NICU护士抢救配合中现存的问题,确立抢救流程不清晰、病情评估不到位、用物准备时间过长为此次活动的问题点,制订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再进行效果检查.结果 系统干预前后抢救时间、抢救物品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干预提升了NICU护士抢救配合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徐惠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带教新模式在ICU轮转护士中的应用及体会

    总结了2012年3月~2014年11月在ICU对3个月内轮转护士57人实施新的护理带教模式,主要包括根据3个月内ICU轮转护士带教计划,采取指定带教老师,并固定教学小组长,定期举行护理技能操作考试及出科理论考试,出科前反馈带教效果并及时改进,过程中实施基础带教和专科带教的方法,认为规范临床护理ICU轮转护士带教路径,带教质量明显提高,出科前反馈满意度高,为本院提高急、危重症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忠艳;陈耀武;文林;赵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手术护理配合

    总结了43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措施有:充分的术前护理评估,术前患者、物品的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娴熟配合.认为术中标本的正确保存、传送,及标本病理结果及时、准确无误的传达,对手术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作者:彭汉群;胡静荑;王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

    综述了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的问题及方法,对呼吸道的湿化、湿化液的选择、气道内按需吸痰、内套管消毒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术后呼吸道的护理质量,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承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术后给予体位护理、病情监测、疼痛护理等,57例患者均获随访,均愈合良好.认为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及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石林林;张荣侠;孙月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脑血管造影手术的护理体会

    总结35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对35例DSA患者造影前的心理护理、常规检查、体位训练及造影术后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加强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倪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用于腰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为评价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HC1.)贴剂用于腰椎手术后镇痛疗效、副作用和病人满意度,我们将其与本院沿用的静脉自控镇痛处方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将90例腰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5 mg剂型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和100 ml型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术后镇痛,比较其疗效、副作用和病人满意度.结果 A组镇痛作用优于B组,A组嗜睡病人较多,两组恶心、呕吐副作用类似,A组肛门排气较迟,但A组病人满意度高,具有镇痛满意,使用方便、安全和便于活动的特点.

    作者:吴爱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围术期的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经过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的卧床时间、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均短于和少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率高、质量好,较传统护理更有优越性,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于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失禁患者两种不同卧位与相关性皮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大便失禁患者两种不同卧位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大便失禁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侧卧位,实验组患者采用自制牵引装置保持患者悬挂体位,比较两组患者失禁性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自制牵引装置保持患者悬挂体位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侧卧位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挂体位能有效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

    作者:钟石芳;苏美银;李燕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应用护患沟通技巧提高妇科优质护理水平的探讨

    总结护患沟通技巧在提高妇科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笔者所在医院妇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45例患者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健康教育和护理操作取信患者的沟通.认为掌握和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有利于提高优质护理水平.正确的护患沟通能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满足患者和护士的心理需要,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可构建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姜云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脂溶性维生素(Ⅰ)不良反应的护理及反思

    总结了本科5例手足口病患儿在静脉滴注脂溶性维生素(Ⅰ)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过程,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寒颤、哭闹不安等,护理人员敏捷、镇定,同时对输液进行封存,并做好心理护理及皮肤护理.认为儿科医护人员只有提高和强化对所有药物过敏反应的认识及预见性,尤其是非皮试类药物过敏的预见性,才能有效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潘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内分泌性疾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对策

    总结了内分泌性疾病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对策.主要包括了建立病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入院病情评估,实行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安全护理责任到人,强化高危疑似精神障碍患者重点防范等.认为对于疑似精神障碍危险患者给予重点防范,突出安全工作从疑似患者做起,力争早发现早处理,这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避免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身心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先利;宋彩萍;刘玉馥;赵欢;湛又菁;涂静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颈椎肿瘤行前后入路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2例颈椎肿瘤切除行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重建术的护理配合体会.包括术前精心的准备、术中体位的精确管理以及无瘤技术的操作.认为要熟练掌握颈椎肿瘤行前后入路手术的护理流程,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密切配合,高质量的护理配合能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