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琴;杨淑洁;蒋露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中药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式,将90例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以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黑风膏(院内制剂)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5例(治疗组),与单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5例(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更有效地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7.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中药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蔚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了“巡考”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中的运用,主要包括巡考设计、巡考运作等.认为通过此方法的运用能全面监控掌握考试过程,促使监考老师严格按照规程监考、参加考试护士严格按照规程应考,确保考试成绩可以评价每位护士的操作水平.
作者:江贤;金珠;王维波;田云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护理部每月至少2次、护士长每天至少1次、护理组长每周至少2次在门诊一线进行巡查,了解护士需求,征询患者意见,按照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实施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护士长走动式管理,提高门诊导诊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纪象芹;王曙霞;孙长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交接班遗漏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交接班遗漏率”为主题,对科室护士交接班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交接班遗漏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交接班遗漏情况.结果 经品管圈活动后交接班遗漏率2.3%低于品管圈活动前的10.2%(P<0.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交接班遗漏率中效果良好,可以有效提高交接班的安全性及护理工作质量,增强护士的协作能力和责任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余志平;刘巧云;肖凤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皮肤瘙痒的病因,提供护理干预,使患者舒适.方法 对住院68例老年患者单纯性皮肤瘙痒的原因进行分析,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每天一次尿素酯软膏外涂,观察组采取每天一次尿素脂软膏外涂加45℃热水浸泡或热敷.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71%,对照组治愈率47%,观察组疗效指数大大提升.结论 通过对单纯性老年皮肤瘙痒进行护理干预,使得患者的疗效指数大大提升,病人舒适度上升.
作者:郑晓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建立延续护理小组、制定延续护理方案,采用电话回访、现场咨询和指导、利用网络和乳腺健康俱乐部平台进行服务等.结果 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肢功能的康复、乳腺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和满意度等,都取得明显效果(P<0.01).结论 延续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肢功能的康复和患者掌握乳腺相关知识,有效促进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素锦;颜雅红;赖春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了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术的护理经验.从2010年3月~ 2014年11月,本中心对42例(男28例、女1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了室间隔缺损修补加主动脉瓣单瓣叶置换手术.认为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儿童,单个主动脉瓣叶牛心包置换手术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和中期效果.术前充分评估、完善的准备、术中密切医护配合(牛心包片充分洗涤、精确测量剪裁、选择合适的缝线等)、皮肤压伤的防护等,是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及获得良好远期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静;胡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了84例配合镇痛镇静的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体会,通过严密观察病情,配合有效的镇静监测、呼吸道护理、基础及营养护理等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确保了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认为严密观察病情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
作者:张碧云;钟桂钦;黄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为评价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HC1.)贴剂用于腰椎手术后镇痛疗效、副作用和病人满意度,我们将其与本院沿用的静脉自控镇痛处方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将90例腰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5 mg剂型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和100 ml型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术后镇痛,比较其疗效、副作用和病人满意度.结果 A组镇痛作用优于B组,A组嗜睡病人较多,两组恶心、呕吐副作用类似,A组肛门排气较迟,但A组病人满意度高,具有镇痛满意,使用方便、安全和便于活动的特点.
作者:吴爱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护患沟通技巧在提高妇科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笔者所在医院妇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45例患者应用护患沟通技巧,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健康教育和护理操作取信患者的沟通.认为掌握和运用护患沟通技巧,有利于提高优质护理水平.正确的护患沟通能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满足患者和护士的心理需要,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可构建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姜云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系统干预在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护士抢救配合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NICU护士抢救配合现状进行调查,分析NICU护士抢救配合中现存的问题,确立抢救流程不清晰、病情评估不到位、用物准备时间过长为此次活动的问题点,制订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再进行效果检查.结果 系统干预前后抢救时间、抢救物品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干预提升了NICU护士抢救配合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徐惠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了本院机动护士参加宜宾市2014年5月12日公交车爆燃事件的抢救,发现机动护士在此次突发事件的应对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包括机动护士数量少;机动护士对专科护理知识缺乏;机动护士重症监护知识缺乏;临床科室人力资源紧张.护理部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收治的27名患者无一人死亡,现均处于康复期中.认为增加机动护士的数量、加强机动护士培训与考核、科室储备护士对保障突发公共事件及灾害事件的人力资源有非常大的作用.
作者:段燕;杨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运用6W理论带教心内科实习护生的效果.方法 将80名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0名,对照组采取跟班带教的方式,观察组采用6W带教方法.结果 观察组理论、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生能力评定、护生自我评价及护生对带教老师评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6W带教理论可提高护生工作积极性,树立职业价值感,提升理论、操作技能水平.
作者:董凌玲;孟令娟;戴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86例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焦虑、忧郁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促进患者前房积血的吸收,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明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癌症患者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易产生恐惧、抑郁、焦虑、和厌世情;晚期病情恶化,癌痛难忍,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加之人格特征改变,常感到孤独、寂寞、忧伤、绝望和无助,而产生强烈的自杀倾向和行为[1].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以期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吕伟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了穴位贴敷治疗2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一般护理、穴位贴敷的护理、随访护理.认为采取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书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通过查阅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情况,结合笔者几年来工作的实践,总结分析了护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并对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管理方法做了相应总结.
作者:沈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腹部穴位按摩防治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预防腹胀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腹部穴位按摩法,观察两组患者腹胀情况.结果 观察组预防腹胀有效率89%,对照组有效率62% (x2=20.47,P=0.00<0.05),观察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及早有效的使用腹部穴位按摩中医护理干预,可避免和减轻腰椎骨折术后腹胀发生.
作者:周嘉欣;林妙艺;刘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心内科静脉管道的安全隐患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完善静脉管道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强化护士静脉管道护理意识,对护士进行规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静脉管道的安全隐患发生由6.25例/周下降至2.25例/周(P<0.05).结论 在静脉管道的护理中应用品质圈管理,可提升护士专业能力,降低静脉管道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宋娅琴;吴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总结了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环节,查找风险发生的相关因素,制订护理风险的规避办法.主要包括成立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订完善新生儿科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理论技能的培训,完善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工作,执行护理差错缺陷登记上报制度.认为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环节及管理可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科护理安全质量,确保患儿的安全.
作者:施源;王珍珍;黄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