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引器储液瓶晾干架的制作与应用

王仁芳;徐菊云

关键词:吸引器, 制作, 终末消毒, 污染, 瓶口, 晾晒架, 连续使用, 技术规范, 技术操作, 干燥保存, 部消毒, 吸痰, 卫生, 瓶身, 临床, 简易, 灰尘
摘要:吸痰是临床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要求:连续使用的吸引器储液瓶必须每日更换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由于储液瓶口小瓶身大,倒放污染瓶口;立放晾晒时间长,容易落入灰尘,造成污染.因此,制作了一种简易晾晒架,见图1.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静疗专科护士的工作现状与职业发展需求

    目的 通过对静疗专科培训基地专科学员的调查,了解她们的工作现状和对职业发展需求的认识.方法 选取本院静疗专科培训基地3期共112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她们对开展PICC的认识,目前开展PICC的现状.结果 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医院的静疗专科学员的学历、年龄和职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对专科工作的认识、工作现状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才能适应专科护理的发展,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

    作者:郑小凤;吴玉芬;曾丽;曾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宁夏三甲综合医院压疮现患率及压疮预防措施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及预防现状.方法 培训和考核本医院38名压疮联络员,熟练掌握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设计的调查方法,于同一时间准时参与多中心调研,采用压疮现患率调研微型数据集和压疮现患率调查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所医院住院患者压疮现患率为1.55%,其中医院获得性压疮的现患率0.48%.压疮危险患者共369例,其中30.1%使用了减压装置,压疮危险患者36.5%使用压疮敷料.结论 在综合性医院中,高危患者的预防告知措施需要加强,医院获得性压疮的预防措施需建立流程.建议压疮预警管理组织架构,定期调研和监控发生状况,加强培训,提高压疮防范意识.

    作者:岳晓玲;扈学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黑风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中药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式,将90例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以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黑风膏(院内制剂)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5例(治疗组),与单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5例(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更有效地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7.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玻璃酸钠腔内注射联合中药辨证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蔚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吸引器储液瓶晾干架的制作与应用

    吸痰是临床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要求:连续使用的吸引器储液瓶必须每日更换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由于储液瓶口小瓶身大,倒放污染瓶口;立放晾晒时间长,容易落入灰尘,造成污染.因此,制作了一种简易晾晒架,见图1.

    作者:王仁芳;徐菊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用于腰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为评价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HC1.)贴剂用于腰椎手术后镇痛疗效、副作用和病人满意度,我们将其与本院沿用的静脉自控镇痛处方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将90例腰椎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使用5 mg剂型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和100 ml型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术后镇痛,比较其疗效、副作用和病人满意度.结果 A组镇痛作用优于B组,A组嗜睡病人较多,两组恶心、呕吐副作用类似,A组肛门排气较迟,但A组病人满意度高,具有镇痛满意,使用方便、安全和便于活动的特点.

    作者:吴爱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

    通过查阅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情况,结合笔者几年来工作的实践,总结分析了护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并对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管理方法做了相应总结.

    作者:沈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静脉输液拔针及按压方法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静脉输液拔针后影响患者舒适的原因分析以及拔针方法、按压方式、按压时间、按压力度和面积.认为在临床操作中,应注意改进拔针的方法,同时加强宣教,尽量减少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燕飞;黎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改进输液连通管连接旋塞阀在临床静脉用药配置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改进后的一次性输液连通管(德清县新德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用连通管与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血器为原材料,规格型号(0.7×22.5))连接旋塞阀在静脉用药调配中的应用.方法 本次研究的13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输液连接管连接旋塞阀进行配药,对照组采用传统单一注射器进行配药,比较两组密封瓶的优质率、配置效率.结果 改进后的输液管连接旋塞阀可明显降低针头穿刺外露频次,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指标,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改进后的输液联通管连接旋塞阀进行药物调配,可有效降低针头穿刺外露频率,一次性输液连通管能有效提高输液质量和工作效率,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刘文巧;李正富;李世革;赵声定;刘绍飞;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服药差错发生率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服药差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收集2014年5月10日~2014年5月30日患者口服药600次为改善前组,2014年9月1日~2014年9月20日患者口服药602次为改善后组,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日常工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找出患者在口服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结果 两组口服药服药差错中,患者漏服、给药剂量错误、护士漏发、患者拒服为改善重点,经过PDCA循环后患者口服药总的服药差错例次明显减少,服药差错率由实施前的5.3%降低至实施后的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各种口服药物服药差错的发生,保证了用药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

    作者:李萍;王亚男;史玉荣;谭成群;金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探讨

    综述了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人性化管理、各项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质量反馈体系等途径,认为只要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再通过外部管理就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娟;魏丽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士对腔镜专科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对腔镜专科的培训需求,为进一步探索培训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用调查法对8家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手术室护士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 教学方式趋于多样化,更加注重开放式、参与式的教学,在考核方法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仍是经典模式,不同年资的护士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重视腔镜专科护士分层级的核心能力培训,构建多样化的培训与考核模式,以进一步提高腔镜专科护士的培训质量.

    作者:陈雪莉;谢太普;马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护合作式情景模拟在外科ICU群体伤演练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式情景模拟在外科ICU群体伤演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外科ICU医护人员开展医护合作应急体系及流程学习,情景模拟群体伤演练,即采用确定演练内容、制订计划、拟定演练方案、角色配置、情景模拟演练、演练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演练效果.结果 外科ICU护士综合救护技能临床应用能力、对病情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等较演练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护、护护间合作状况良好.结论 对外科ICU医护人员采用医护合作式情景模拟训练,方法切实可行,效果良好,可增强外科ICU综合应急能力,提高抢救质量.

    作者:张庆庆;王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本文从注射部位、注射前准备、注射方法、注射时间、按压方法、按压时间及力度等方面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进行综述,为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

    作者:吴琪;孙景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滤器植入置管溶栓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23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措施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常规准备)术后护理(病情观察、体位与患肢护理、饮食指导、穿刺点及导管护理、溶栓抗凝药物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认为细致入微的观察,正确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溶栓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桂香;李秋蕾;史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介绍一种用一次性透明医用胶布祛除胶布痕迹的方法

    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患者在使用过胶布、电极片、各种粘帖敷料后,都会在皮肤上残留一些难以祛除的胶布痕迹,特别在春夏出汗较多的季节,这些胶布痕迹通常难以祛除.临床上常用松节油、石蜡油等祛除.松节油气味比较刺鼻,而且对皮肤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甚至有些患者对其会产生过敏性皮炎,所以很多老年患者及对气味难以接受者,都不会给其使用.

    作者:姚淑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渐进式功能锻炼联合医用臭氧痛点阻滞对粘连性肩周炎的作用

    目的 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联合医用臭氧痛点阻滞对粘连性肩周炎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锻炼组)与对照组,锻炼组在痛点注射臭氧后,指导患者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对照组仅在痛点注射臭氧,保持平常的日常姿势.于治疗后第1、2、3周,根据肩关节的疼痛、活动度进行评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锻炼组其肩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式功能锻炼联合医用臭氧痛点阻滞对粘连性肩周炎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邹桂茂;罗勤;刘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两种停留留置针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两种停留留置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浅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患者成功穿刺后,实验组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在针柄离穿刺点0.2 cm时,将针芯抽出.对照组则将外套管全部送入皮肤.结果 实验组发生输液堵塞或减慢及疼痛感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4.841,P=0.028,x2=11.033,P=0.001.实验组持续停留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4,P=0.000).结论 浅静脉留置针外套管穿刺时皮肤外留0.2 cm,有效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降低了输液堵塞或减慢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疼痛感,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作者:宁欢;谢燕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总结了穴位贴敷治疗2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一般护理、穴位贴敷的护理、随访护理.认为采取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书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患者麻醉后入复苏室通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结了麻醉后入复苏室通知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本科根据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设计了一张麻醉后入复苏室通知单.通过使用该通知单,全面提高了麻醉复苏期患者交接效率与质量,杜绝了因交接不清造成的医疗安全隐患,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连续性,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

    作者:王欢;吉恩秀;王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足部中医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基础护理上,加用中医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足部采用一般西医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足部感觉神经情况以及足部病变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干预后存在痛觉、冷热觉、触觉、关节位置觉减退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62、6.11、4.88、5.46,P<0.05);②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足部皮肤破损、足部皲裂、足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90、4.36、4.23,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应用中医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足部神经异常以及糖尿病足部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唐巧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