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丽
重度压疮的治疗及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耗时长,见效慢,处理不当甚至引起患者死亡,下面介绍在工作中遇到的1例重度压疮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经验。
作者:洪芳;宋磊;李康国;顾俊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院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对其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的3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和开展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感染率34.67%,观察组感染率1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制订并实施严格的操作制度、感染患者隔离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培训及考核制度等可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陈高燕;林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基层医院“120”急救电话接听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患者因素,电话转接因素,医患之间的沟通等问题。探索并分析基层医院在接听急救电话中潜存的安全隐患,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急救人员的出诊提供准确的急救信息,促使救护车及时赶到救护现场,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盛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院很多小型仪器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因体积小、实用、方便,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使用。以往我们将这些仪器放置在仪器车或治疗车上,拖往各病房使用。拖动治疗车时产生的震动,会使仪器内部精密零件松动,久而久之易导致仪器损坏。救护车上的仪器损坏的现象更是严重,维修率高,使用时间短。
作者:罗敏;欧阳玲;肖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正压连接式留置针与安全型留置针在滴速、留置时间、使用中的护理问题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4月行静脉输液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安全型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正压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使用过程中输液滴速、留置时间、护理问题(回血、堵管、外渗、静脉炎、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正压留置针在输液滴速、留置时间、护理问题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安全留置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正压连接式留置针,可有效地提高输液速度,能够保证抢救条件下快速补液的需求,留置时间相对更长,相关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符合安全输液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凌华;惠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综述了足底压力测试在2型糖尿病足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包括足底压力异常对糖尿病足的影响、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异常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特点、足底压力测定方法和临床指导价值,认为我国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的研究虽然已积累了一定数据,但仍有需要不断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作者:杨青;陈文平;张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以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的实施并评估其产生的护理效果。方法为适应优质护理要求,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营造与护士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建立以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体系,确定绩效考核细则,并将护理绩效考评体系运用于护理绩效管理,确定绩效评价周期,对相关反馈效果进行调查,反馈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医护患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士工作投入度明显增加。结论实施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后,护士工作投入度提高,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士工作质量、业务水平、患者医生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由此证明以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彭湘群;徐晓平;禹球;熊敏;赵敏;秦月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46例肝癌患者在CT引导下行微波消融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处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出院指导,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良好的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力,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促进治疗后的康复。
作者:陈业会;刘萼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BL式健康教育对妊早、中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门诊行产前检查的8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PBL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应用自行设计的患者遵医行为量表对两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随访至分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压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情绪调控等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BL健康教育方式能有效提高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孕妇自护能力,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综述了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病因、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对母亲、胎儿及新生儿的不良影响;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饮食、用药、运动护理,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预防感染及健康教育等。认为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血糖及脂类代谢紊乱,降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不良后果。
作者:刘俊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3例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进行开放性平行对照研究,时间为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副反应量表( 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疗效相似,显效率分别为62.9%和61.5%,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周,米氮平组 HAMD减分率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2周后无显著差异。抗焦虑作用米氮平优于艾司西酞普兰,且见效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1)。治疗后各周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特点,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金梅;邵长春;杜兴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甲基泼尼松龙对Graves 眼病进行静脉冲击治疗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主要包括纳入3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方案顺利进行并提高其疗效,认为通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复视和眼球活动障碍有更大程度的恢复,且副作用更少。
作者:杨青;邓欣莲;冯清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全期护理的效果,为提高手术室患者满意度提供理论和操作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本院手术室行剖宫产的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对手术室全期护理工作不满意项目。结果接受调查的手术患者中,其中满意的患者364例,对手术室全期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结论手术全期护理能有效地缓解手术患者的焦虑和紧张,大大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从而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护士的人生价值。
作者:赵林波;彭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胆囊炎胆石症是当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1]。国人特殊的饮食结构造就了胆固醇结石的多发。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常合并糖尿病[2],而糖尿病手术患者常常面临手术伤口愈合慢、伤口易感染等情况,在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患者中也不例外,这要求在合并有糖尿病的胆石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监测血糖变化,严格控制血糖对于预防手术并发症非常关键,加强血糖监测、血糖控制及强化基础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周夏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渔网式”的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成立多种形式的质量检查组,将检查结果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及PDCA循环理论,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达到质量持续改进。将2010年实施“渔网式”质量控制前与2013年实施“渔网式”质量控制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创新的“渔网式”的质量控制后,护理质量检测合格情况改善(P<0.05),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增多,但大差错占比下降(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施“渔网式”的质量管理,本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系统化,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中梅;王达莉;潘莉;孙月琴;张旭;刘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病房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床头柜、病房的门把手及各种台面是病区内污染比较严重的,由于病房护工不固定、门诊护士周末参加病房工作及个人的责任心不强、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意识薄弱,配置消毒液的浓度概念不清,甚至工作量大等原因,工作中难免造成疏漏而达不到消毒目的,致使患者对这项工作不满,不让擦床头柜,针对以上原因,本科2011年3月起设计病房小毛巾浸泡登记表,运行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官莉萍;官颖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培训管理在提升门诊导诊价值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岗前培训与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强化培训,内容包括“院训,理念,职责,制度,形象设计,导诊业务,礼仪礼貌,责任心,观察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结合“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周小结,月点评,季评比”的方法进行动态管理。结果门诊导诊人员整体素质、员工对导诊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门诊服务满意度均有提高。结论加强门诊导诊的培训管理,对减少医患矛盾,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提高患者满意度,维护门诊诊疗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易白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4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 CCF)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有:血管内治疗前后通过术前心理护理、眼部护理、压迫颈总动脉护理、术中护理、术后卧位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护理、出院护理等。认为血管内治疗是CCF目前首选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淑珍;谢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近年来PICC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损伤小、留置时间长、病人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它,但PICC导管维护问题也逐渐增多。目前多数医院常规首选肘上置管,特别是冬季,患者置管侧手臂穿脱衣服极不方便,影响患者带管舒适性和维护依从性。我科尝试将内衣衣袖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红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症状困扰与希望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160例。采用症状困扰量表和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肺癌患者症状困扰发生率为97.42%,平均得分(32.07±7.58)分,得分高的前5位症状依次为呼吸、失眠、咳嗽、疼痛频率、疲乏;研究对象希望水平得分(31.06±6.20)分,多处于中度希望水平;症状困扰与希望总分及其3个维度得分皆呈显著负相关( P<0.001)。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强化症状评估和管理,以便减轻症状困扰给患者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帮助其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疾病和面对未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钱涵;丁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