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芹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宫颈癌后装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宫颈癌后装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舒适度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宫颈癌后装治疗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后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瞿国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综述了近年静脉给药外渗的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包括输液器材的选择、输液过程中输液肢体敷药、深静脉置管等预防措施,以及外渗后药物湿敷、局部封闭等治疗措施,认为目前该研究仍不够深入,封闭治疗应慎用,药液外渗治疗的特效药方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远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ICC维护登记本目录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本院PICC患者维护现状设计一份新的目录,科内10名护士分别采用新旧两种不同目录在相同范围内查找10名带管者信息,将耗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旧目录查找患者信息核对时每人次均>2 min,新目录每人次<1 min的3例,1~2 min的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目录的使用不仅提高护士对PICC带管者的知晓率、服务满意率,更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姚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采用文献计量法,系统回顾并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护理差错方向的研究情况,统计了相关研究文献3687篇。主要包括近十年来国内护理差错研究的论文总体情况、期刊分布情况、机构分布情况以及关键词分布情况。认为对护理差错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对护理差错研究做了部分展望。
作者:李菲;李小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培训管理在提升门诊导诊价值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岗前培训与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强化培训,内容包括“院训,理念,职责,制度,形象设计,导诊业务,礼仪礼貌,责任心,观察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结合“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周小结,月点评,季评比”的方法进行动态管理。结果门诊导诊人员整体素质、员工对导诊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门诊服务满意度均有提高。结论加强门诊导诊的培训管理,对减少医患矛盾,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提高患者满意度,维护门诊诊疗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易白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前,心电图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即使在心脏彩超、心电生理等诊疗技术不断成熟应用的情况下,仍然不失为方便、低廉、广泛的检查手段。为此,一份规范和清晰的心电图检查记录在临床心电图诊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院作为一家大型专科心脏病医院,前来就诊的心脏病患者形形色色,其中不乏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及截肢患者。对于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因肢体不自主震颤,对心电图波形干扰非常大,严重影响大夫阅图及诊断。此外,高位截肢患者,因截肢部位高,肢导夹子无法夹住残肢末端,难以做出全导心电图。如何为这两类患者做出全导、无干扰的高质量心电图,曾是我们工作中的一大困扰。本科从2011年6月至今,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使用自制的双头鳄鱼夹导线来为帕金森综合症及高位截肢患者做心电图,可以不受肢体震颤及截肢的影响,经过临床95例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和12例高位截肢患者的使用,均能做出效果良好的心电图。现简介如下。
作者:李怡;喻翠英;周雪君;俞玲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46例肝癌患者在CT引导下行微波消融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处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出院指导,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良好的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力,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促进治疗后的康复。
作者:陈业会;刘萼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患者使用大承气汤外敷神阙穴加电磁波治疗仪( TDP )照射对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腹部术后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内服组、经皮给药组、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每组40例,其中中药内服组患者在术后6 h开始服用大承气汤,每日2次;经皮给药组患者在术后30 min,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取大黄药膏3 g外敷于神阙穴位置,并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每日1次,24 h更换;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患者在经皮给药组的基础上,在每次更换药物后用TDP照射30 min,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的情况,防止烫伤。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及干预前后3组患者的MODS评分情况。结果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在术后胃肠道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MODS评分改善程度上均明显优于经皮给药组及中药内服组( P<0.05)。结论经皮给药敷神阙穴加TDP照射能够缩短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的恢复时间,促进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邱美云;关娟;刘小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胃肠减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普外科留置胃肠减压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结果干预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留置胃肠减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是降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晓娟;王贤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入选的接受食管癌择期手术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传统围术期护理方法)和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比对照组有所提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减少(P<0.05);术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食管癌手术安全、有效,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杨秀梅;梁东云;普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减少锐器伤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报告到院感科的70例次锐器伤(含64名医护人员)备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名锐器伤人员中,有91.4%为医护人员,其中护理人员占70%,锐器伤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操作不规范、工作繁忙和防护意识淡薄等。结论改善工作环境、禁止针帽回套、及时处置使用后的针头、提供安全的医疗器具、加强职业防护培训等措施可以减少和避免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黄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对40例脑损伤的高危足月新生儿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 aEEG)监测,得出选择正确的记录电极,合适的监测持续时间,监测过程中正确识别惊厥发作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排除监测过程中的伪差,减少干扰因素,是监测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贺芬萍;彭小明;吴运芹;曹亮;何丽;段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68例潜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体会及经验。主要包括协调失败的原因和捐献成功的体会。认为通过良好的宣传,适时的介入,耐心的解释与劝导,以及及时、人性的善后,可明显提高捐献的成功率。
作者:李彩虹;李凤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脱位、压疮、感染、脂肪栓塞、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髋关节脱位、压疮、感染、脂肪栓塞、疼痛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腕带作为住院患者的标志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腕带信息可以作为患者各项检查、操作治疗、手术时的身份识别,腕带标识是患者特殊情况的表现。比如:有跌倒风险的在上面贴红色的预防跌倒标识,有药物过敏的在上面贴黄色的药物过敏标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腕带标识不牢易脱落,粘贴时间长标识毁坏,频繁更换标识加大了护理的工作量。通过不断地实践,本科探索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小玲;段廷莉;陈俊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急救治疗及护理方案。分析引发呼吸衰竭的各种因素,针对该类特殊患者给予相应的救治与护理。总结了诱发呼吸衰竭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疾病、环境、药物和医务人员病情观察等因素,且病症发展迅速,随时导致生命危险,因此,认为在急救护理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缓解支气管痉挛、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一般护理通过心理、安全、气道管理、用药、营养支持等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救治患者,减少后遗症。
作者:马娟;张海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603例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等。认为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通过规范的禁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配合手术,及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患儿均可恢复良好。
作者:金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症状困扰与希望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160例。采用症状困扰量表和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肺癌患者症状困扰发生率为97.42%,平均得分(32.07±7.58)分,得分高的前5位症状依次为呼吸、失眠、咳嗽、疼痛频率、疲乏;研究对象希望水平得分(31.06±6.20)分,多处于中度希望水平;症状困扰与希望总分及其3个维度得分皆呈显著负相关( P<0.001)。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强化症状评估和管理,以便减轻症状困扰给患者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帮助其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疾病和面对未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钱涵;丁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针头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针柄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改良的针柄固定方法。观察比较两组重新固定及重新穿刺情况。结果实验组重新固定率及重新穿刺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的针柄固定方法可有效降低重新固定率及重新穿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秋燕;周丽情;苏素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近年来PICC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损伤小、留置时间长、病人活动不受限制等优点,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它,但PICC导管维护问题也逐渐增多。目前多数医院常规首选肘上置管,特别是冬季,患者置管侧手臂穿脱衣服极不方便,影响患者带管舒适性和维护依从性。我科尝试将内衣衣袖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红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