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国芳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 V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V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服用药物尼莫地平片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接受尼莫地平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2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进行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在MMSE和ADL评分上,都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V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来梦;缪琴华;袁彩萍;边平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护士实施层级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3年7月起,对本院护士实施分组分层级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比较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层级培训前与2013年7月~2014年7月实施层级培训后护士的成绩。结果实施分组分层级培训后,护士理论、操作、护理质量较培训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士分组分层级培训可行,能满足县级医院护理的专业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陈淑英;周余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a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aSAH患者72例,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院时存在短程记忆、反应速度、注意力与计算力损害比例比同期研究组高(50.00%vs36.11%、27.78%vs13.89%、33.33%vs52.78%),研究组患者随访2个月时存在短程记忆、注意力与计算力损害的比例均比对照组低(8.33%vs25.00%、5.56%vs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MMSE与FCI评分明显上升,DRS评分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予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的损害发生率,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秋云;何锦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难免性压疮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完善的压疮预防管理制度,采用压疮评估工具评估高危患者,干预组由压疮小组进行风险评估及预警并上报护理部,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及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47例患者,发生压疮6例,压疮发生率12.77%,干预组51例,发生压疮1例,压疮发生率1.96%,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压疮小组应用Braden评分方法,对高危患者正确评估,及时预警上报,保证干预措施落实到位,是预防难免性压疮的有效手段。
作者:段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68例潜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体会及经验。主要包括协调失败的原因和捐献成功的体会。认为通过良好的宣传,适时的介入,耐心的解释与劝导,以及及时、人性的善后,可明显提高捐献的成功率。
作者:李彩虹;李凤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科收住的938例老年患者中发生的安全事件及主要原因,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及效果。2012年4月~2014年4月共发生安全事件38例,事件类型主要有用药安全事件、跌倒、受骗上当、压疮、走失等。原因分析与患者自身、环境因素及医护人员有关。安全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增加防护设施,对部分环境进行改造;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知识宣教,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认为加强患者的安全知识教育,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优化病区环境,可以明显减少老年患者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董琼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36例农村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8例,2组患者均为首次住院即予降压药物治疗,并告知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实验组患者出院后7天、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加以电话随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农村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加以电话随访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延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平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腕带作为住院患者的标志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腕带信息可以作为患者各项检查、操作治疗、手术时的身份识别,腕带标识是患者特殊情况的表现。比如:有跌倒风险的在上面贴红色的预防跌倒标识,有药物过敏的在上面贴黄色的药物过敏标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腕带标识不牢易脱落,粘贴时间长标识毁坏,频繁更换标识加大了护理的工作量。通过不断地实践,本科探索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小玲;段廷莉;陈俊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骨外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到本院骨外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抽取20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就诊后进行问卷调查。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的满意度为76%,被人文关怀护理后患者的满意率与未被人文关怀护理患者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骨外科门诊护理中既可以改善护患关系,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武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综述了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包括糖尿病合并抑郁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认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这一现象比较严峻,作为医护人员的责任很重大。因此,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护理干预还应该引起社会、医疗系统以及患者的共同重视。
作者:徐碧海;牛小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渔网式”的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立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成立多种形式的质量检查组,将检查结果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及PDCA循环理论,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达到质量持续改进。将2010年实施“渔网式”质量控制前与2013年实施“渔网式”质量控制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用创新的“渔网式”的质量控制后,护理质量检测合格情况改善(P<0.05),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增多,但大差错占比下降(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施“渔网式”的质量管理,本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系统化,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中梅;王达莉;潘莉;孙月琴;张旭;刘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如何使用更好的拔针方法以减少血污染、护士职业暴露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月期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别用不同的拔针方法,观察纱布、创口贴上失血面积、患者拔针后满意率及护士血污染率。结果新式拔针法在减少失血的例次及患者满意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法(P<0.05),在护士血污染率方面,新式拔针法也优于传统法,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式拔针法明显优于传统拔针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失血,同时还减少了护士职业暴露的机会,操作简单,值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603例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等。认为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围手术期通过规范的禁食,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配合手术,及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护理措施,患儿均可恢复良好。
作者:金晓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3例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进行开放性平行对照研究,时间为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副反应量表( 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疗效相似,显效率分别为62.9%和61.5%,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周,米氮平组 HAMD减分率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2周后无显著差异。抗焦虑作用米氮平优于艾司西酞普兰,且见效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0.01)。治疗后各周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艾司西酞普兰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特点,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伴发抑郁焦虑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金梅;邵长春;杜兴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麻醉恢复室( Post?anesthctic ICU,PACU)又称麻醉监护治疗室,是对患者进行严格观察和检测继续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场所。手术结束的一段时间内,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的残留作用尚未消失,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特别是全麻插管术后。当肌松药因再分布、代谢和消除使血浆浓度降低时,结合型肌松药又释放出具有肌松作用的肌松药至血浆中,导致呼吸抑制等致命性危险。但长期以来,PACU没有统一的护理标准,大多直接书写在麻醉记录单上,不仅过于简单,而且不能准确记录患者的病程。本院自2011年8月成立PACU以来,针对恢复室患者周转快、监护时间短的特点,设计并使用PACU记录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莉娜;盛莉;朱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BL式健康教育对妊早、中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门诊行产前检查的8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PBL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应用自行设计的患者遵医行为量表对两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随访至分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压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情绪调控等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BL健康教育方式能有效提高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孕妇自护能力,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患者使用大承气汤外敷神阙穴加电磁波治疗仪( TDP )照射对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腹部术后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内服组、经皮给药组、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每组40例,其中中药内服组患者在术后6 h开始服用大承气汤,每日2次;经皮给药组患者在术后30 min,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取大黄药膏3 g外敷于神阙穴位置,并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每日1次,24 h更换;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患者在经皮给药组的基础上,在每次更换药物后用TDP照射30 min,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的情况,防止烫伤。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及干预前后3组患者的MODS评分情况。结果经皮给药加TDP照射组在术后胃肠道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MODS评分改善程度上均明显优于经皮给药组及中药内服组( P<0.05)。结论经皮给药敷神阙穴加TDP照射能够缩短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的恢复时间,促进腹部手术患者的康复,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邱美云;关娟;刘小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效果。方法在本院施行规培护士的培训方法及考核措施,比较规培前后护士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临床护理能力、职业归属情况。结果规培后护士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临床护理能力、职业归属情况均较培训前改善( P<0.05)。结论规范化临床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护理能力的提高。
作者:程贤琴;陈启凤;向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了37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新生儿窒息复苏、气胸、肺不张、液体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PPHN)等的护理。认为及时进行评估及对症支持处理,尽早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吁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以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的实施并评估其产生的护理效果。方法为适应优质护理要求,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营造与护士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建立以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体系,确定绩效考核细则,并将护理绩效考评体系运用于护理绩效管理,确定绩效评价周期,对相关反馈效果进行调查,反馈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医护患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士工作投入度明显增加。结论实施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后,护士工作投入度提高,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士工作质量、业务水平、患者医生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由此证明以工作投入为导向的护理绩效管理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彭湘群;徐晓平;禹球;熊敏;赵敏;秦月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