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手术期患者难免性压疮的护理干预

段立新

关键词:难免性压疮,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难免性压疮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完善的压疮预防管理制度,采用压疮评估工具评估高危患者,干预组由压疮小组进行风险评估及预警并上报护理部,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及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47例患者,发生压疮6例,压疮发生率12.77%,干预组51例,发生压疮1例,压疮发生率1.96%,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压疮小组应用Braden评分方法,对高危患者正确评估,及时预警上报,保证干预措施落实到位,是预防难免性压疮的有效手段。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病区老年患者的安全管理原因分析及对策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科收住的938例老年患者中发生的安全事件及主要原因,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及效果。2012年4月~2014年4月共发生安全事件38例,事件类型主要有用药安全事件、跌倒、受骗上当、压疮、走失等。原因分析与患者自身、环境因素及医护人员有关。安全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增加防护设施,对部分环境进行改造;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知识宣教,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认为加强患者的安全知识教育,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优化病区环境,可以明显减少老年患者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董琼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正压留置针和安全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正压连接式留置针与安全型留置针在滴速、留置时间、使用中的护理问题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4月行静脉输液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安全型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正压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使用过程中输液滴速、留置时间、护理问题(回血、堵管、外渗、静脉炎、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正压留置针在输液滴速、留置时间、护理问题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安全留置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正压连接式留置针,可有效地提高输液速度,能够保证抢救条件下快速补液的需求,留置时间相对更长,相关并发症少,且操作简单,符合安全输液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凌华;惠珂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68例潜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体会

    总结68例潜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体会及经验。主要包括协调失败的原因和捐献成功的体会。认为通过良好的宣传,适时的介入,耐心的解释与劝导,以及及时、人性的善后,可明显提高捐献的成功率。

    作者:李彩虹;李凤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治疗Graves 眼病36例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甲基泼尼松龙对Graves 眼病进行静脉冲击治疗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主要包括纳入3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方案顺利进行并提高其疗效,认为通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复视和眼球活动障碍有更大程度的恢复,且副作用更少。

    作者:杨青;邓欣莲;冯清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制鳄鱼夹导线在特殊患者心电图检查中的应用

    目前,心电图检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即使在心脏彩超、心电生理等诊疗技术不断成熟应用的情况下,仍然不失为方便、低廉、广泛的检查手段。为此,一份规范和清晰的心电图检查记录在临床心电图诊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院作为一家大型专科心脏病医院,前来就诊的心脏病患者形形色色,其中不乏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及截肢患者。对于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因肢体不自主震颤,对心电图波形干扰非常大,严重影响大夫阅图及诊断。此外,高位截肢患者,因截肢部位高,肢导夹子无法夹住残肢末端,难以做出全导心电图。如何为这两类患者做出全导、无干扰的高质量心电图,曾是我们工作中的一大困扰。本科从2011年6月至今,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使用自制的双头鳄鱼夹导线来为帕金森综合症及高位截肢患者做心电图,可以不受肢体震颤及截肢的影响,经过临床95例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和12例高位截肢患者的使用,均能做出效果良好的心电图。现简介如下。

    作者:李怡;喻翠英;周雪君;俞玲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 BL式健康教育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PBL式健康教育对妊早、中期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门诊行产前检查的8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PBL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应用自行设计的患者遵医行为量表对两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随访至分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压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情绪调控等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总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BL健康教育方式能有效提高妊娠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孕妇自护能力,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杭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婴幼儿固定血氧饱和度探头新发现

    心电监护是危重症患儿常用的精密监测仪器,但往往固定不良,原因主要有三点:(1)患儿年龄小,不能主动配合。(2)更换或观察固定部位时,易惊动患儿,家长不配合。(3)临床上使用的传感器固定带为弹力绷带,柔软,佩戴很舒适,但也因为它有弹力,固定位置不当,一经拉扯很容易脱落。由于探头不能被良好固定,从而影响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效果,且容易受压或与床体碰撞从而造成探头损坏,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现发现把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固定在手背上,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刘琴;苏雨霞;陈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小儿疝气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小儿疝气治疗及康复的影响。方法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将103例Ⅰ~Ⅱ级小儿疝气患儿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外科护理常规,实验组在常规普外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心率、血压的变化,及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心率、血压、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无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消除患儿恐惧心理,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吴崇娟;潘颖;汪玲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的哮喘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家属对哮喘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遵医行为,为更好地防治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哮喘患儿家属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评估其对哮喘疾病相关知识的调查,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结果患儿家属对哮喘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处于中低水平为41.25%~65%,完全遵医行为率为23.75~42.5%。结论患儿家属均不同程度地缺乏哮喘相关知识和治疗的依从性。儿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重视用药指导,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促进哮喘的有效控制,减轻患儿的身心痛苦,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忠雁;曾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层级培训在县级医院护士在职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护士实施层级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3年7月起,对本院护士实施分组分层级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比较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层级培训前与2013年7月~2014年7月实施层级培训后护士的成绩。结果实施分组分层级培训后,护士理论、操作、护理质量较培训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士分组分层级培训可行,能满足县级医院护理的专业需求,值得推广。

    作者:陈淑英;周余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诊ICU护士机械通气护理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急诊ICU护士机械通气护理培训的效果。方法比较急诊ICU护士机械通气护理培训前后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两组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抢救成功情况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机械通气护理培训后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有提高(P<0.05),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抢救成功情况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均有改善(P<0.01)。结论通过对急诊ICU护士进行机械通气护理培训,提高了ICU护士机械通气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呼吸机带机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李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配偶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配偶心理问题的有效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配偶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患者住院时及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护理干预实施前后食管癌患者配偶SCL-90评分。结果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后食管癌患者配偶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配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其心理症状。

    作者:刘琳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巧用乳胶检查手套

    在外科ICU住院的危重患者中,部分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但呼吸回路的重力直接作用在患者胸前皮肤,在日常翻身活动时,产生较大摩擦,易引起皮肤破损。为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乳胶检查手套产生的浮力使呼吸回路减少与胸前皮肤的接触,从而减少皮肤损伤的危险,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揭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普通心内科心电监测的使用与护理

    总结734例普通病区使用心电监测的方法和护理体会,在监护过程中及时发现监护参数的异常改变,并给予干预和处理,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认为在普通心内科病房使用多参数心电监测中心站进行心电监测是可行的和有价值的。观察患者主观不适、症状变化以及监测参数的记录、判断、评估、预警是心电监护的核心。

    作者:许义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门诊培训管理提升导诊价值的实践性探索

    目的:探讨培训管理在提升门诊导诊价值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岗前培训与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强化培训,内容包括“院训,理念,职责,制度,形象设计,导诊业务,礼仪礼貌,责任心,观察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结合“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周小结,月点评,季评比”的方法进行动态管理。结果门诊导诊人员整体素质、员工对导诊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门诊服务满意度均有提高。结论加强门诊导诊的培训管理,对减少医患矛盾,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提高患者满意度,维护门诊诊疗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易白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产科护士分层次培训实践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继续教育的方法,以期不断提高妇产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根据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工龄和工作能力的不同,将妇产科护士分为:N0护士、N1护士、N2护士、N3护士、N4护士5层,采用分层次培训的方法进行在职教育。结果进行分层培训后妇产科护理人员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妇产科住院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妇产科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层次培训提高了妇产科护士整体素质,提高了妇产科的整体护理水平,能调动妇产科护士的积极性,挖掘妇产科护士的潜能,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和妇产科护士的专业水平。

    作者:代玲;闵丽华;罗宏;梁礼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 V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V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服用药物尼莫地平片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接受尼莫地平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2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进行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在MMSE和ADL评分上,都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VD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来梦;缪琴华;袁彩萍;边平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透明胶用于腕带标识的固定

    腕带作为住院患者的标志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腕带信息可以作为患者各项检查、操作治疗、手术时的身份识别,腕带标识是患者特殊情况的表现。比如:有跌倒风险的在上面贴红色的预防跌倒标识,有药物过敏的在上面贴黄色的药物过敏标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腕带标识不牢易脱落,粘贴时间长标识毁坏,频繁更换标识加大了护理的工作量。通过不断地实践,本科探索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小玲;段廷莉;陈俊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毛巾消毒登记表在皮肤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病房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床头柜、病房的门把手及各种台面是病区内污染比较严重的,由于病房护工不固定、门诊护士周末参加病房工作及个人的责任心不强、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意识薄弱,配置消毒液的浓度概念不清,甚至工作量大等原因,工作中难免造成疏漏而达不到消毒目的,致使患者对这项工作不满,不让擦床头柜,针对以上原因,本科2011年3月起设计病房小毛巾浸泡登记表,运行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官莉萍;官颖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在血透室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在血透室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培训小组和考核小组,根据血透室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预设模拟病例,并制订操作流程和考评标准,将医务人员编成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培训,医务人员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都有提高( P<0.01)。结论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培训后,医护配合协调,减少了突发事件时人员、物品到位时间;缩短了患者心跳、呼吸恢复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认为血透室医务人员应该每年定期进行多人急救配合演练。

    作者:郑淑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