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福云;李亚梅;秦晓渝
总结了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评估、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的常规护理、监护、特殊护理等。认为良好的术前宣教、密切的术中配合、严密的术后观察是减少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谢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缓解直肠癌造瘘术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直肠癌造瘘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经络拍打健身操、穴位按摩、耳穴压豆、药膳调理、情志护理,比较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前后的疲乏程度。结果干预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直肠癌造瘘术癌因性疲乏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陆云;屈惠琴;朱勤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半卧位对足月临产产妇在分娩镇痛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足月临产并实施分娩镇痛的23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在产程中实施半卧位;同时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相同条件下的22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在产程中采用传统平卧位。观察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在产程中采取半卧位体位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分娩质量。
作者:王玉仁;王为之;钟晓良;邱华艳;黄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院级护理质控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院级质控组织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组成,年龄在30~50岁之间,召开护理质量考评新体系培训班,统一考评标准,分别对“以患者为中心、以护士为中心和以护士长为中心”进行考评,比较考评结果。结果改革质控模式后患者受检的依从性、护士及护士长迎检的依从性分别提高了16%、10%、8%;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对比分析: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急救药械、消毒隔离、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施后比实施前分别提高了2.8%、3.4%、3.9%、1.1%、0.6%、1.7%、3.4%。结论院级护理质控是质控体系中的中流砥柱,护理部应做到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在护理质控中的作用。
作者:刘明秀;陈纯友;姜广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不同干预方法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7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术前宣教,术后磁热理疗、气压治疗及被动运动(CPM机)和主动运动等综合干预方式,对照组行常规的干预方法。结果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综合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秋丽;韩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上海市松江区所属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备情况,主要包括手术床位数、月手术量、护士人数、年龄、学历职称、手术室工作年限等信息,认为高年资手术室护士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金富琴;周剑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月入住本科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膝关节置换术的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以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出院时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及出院3个月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及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反复多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此类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效果,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贵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促进素质教育的《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效果。方法在对护理本科生《护理礼仪》课程教学中,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演示、小组教学法、礼仪表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调查结果显示85.6%学生认为该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强,86.7%学生认为该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90.1%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87.6%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论《护理礼仪》教学模式的改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丽君;潘显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不仅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还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儿痛苦,已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治疗[1]。由于拔管操作失误导致静脉留置导管断裂并残留于头皮血管内的病例实属罕见,本科2013年2月发生上述事件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80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鼻咽癌放疗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状态焦虑评分及睡眠效率值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状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睡眠效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状态焦虑评分,提高睡眠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骆映峰;梁飞燕;揭榕榕;廖春红;盛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比观察普通输液器与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探讨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的优越性。方法将12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使用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器。分别观察输液前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排气时间、液体损失量;输液过程中进空气后自动排气率,排气时间、液体损失量。结果实验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前平均排气时间、平均液体损失量、输液过程中进空气后自动排气成功率和平均液体损失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优于普通输液器,临床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英;邹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40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患者发生异常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原因主要包括堵管、静脉炎、导管感染、肢体肿胀、导管滑脱,穿刺处皮肤过敏等;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及时冲管、脉冲式正压封管、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血管、严格操作规程、妥善固定、加强健康教育。认为堵管和静脉炎是PICC异常拔管的重要原因,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范是预防异常拔管的重点。
作者:高冬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入院治疗的1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健康宣教,实施个体或小组宣教、发宣教材料、胰岛素笔注射现场指导演示等系统的教育,从心理、饮食、用药、血糖监测及运动教育方面进行健康干预。比较教育前、后3个月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17.4%、餐后2 h血糖下降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糖尿病患者多方面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延缓或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卢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入院的3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心理、病房环境等的舒适护理,认为贯穿诊治过程的舒适护理能够显著减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不适感,保持其病情稳定,促进其病体康复。
作者:顾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跟主诊教授查房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12月1~12床入院患者123人为对照组,13~27床入院患者149人为实验组。实验组组长每天跟随主诊教授及医生查房,逐一查看所管患者;对照组由医生开立医嘱,护士按常规施行护理,护理组长不跟随主诊教授查房。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对病情、检查项目、药物使用目的、饮食注意事项、治疗目的、护理目的、出院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组长的专科护理知识得到增长,对所管患者病情的知晓度提高,更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何凤英;蔡汝珠;林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作用[1]。适用于先期化疗失效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以及以顺铂为主的化疗失效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以低血压与支气管痉挛为突出表现。
作者:刘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内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TACE)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并发症主要包括栓塞综合征、穿刺部位出血、肝性脑病等,术后需严密观察并加强护理。认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监护、术后精心护理及积极有效的治疗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TACE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温治云;李长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护理实习生档案的设计和应用效果,主要包括实习生入科教育登记本、实习生考勤登记本、实习生教学记录本、实习生护理查房记录本、实习生考核成绩登记本5个部分,认为将护理实习档案应用于临床实习管理后,护理部能及时、客观、全面地了解实习生实习情况,增强了实习生的自律性、调动了实习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同时为留用优秀实习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志琴;冯春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两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需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触摸桡动脉的搏动点穿刺采血的传统方法,观察组行以桡骨茎突尖端内侧与桡侧屈肌腱外侧之中点为穿刺点的新方法采血。比较2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和淤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成功105例,成功率70%,观察组一次性成功138例,成功率92%,对照组采血后发生血肿6例,淤血24例,观察组采血后发生血肿3例,淤血6例。2组新生儿无论是一次性成功率,还是采血后血肿和淤血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桡骨茎突尖端内侧与桡侧屈肌腱外侧之中点为穿刺点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方法,不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微创手术治疗腋臭的有效护理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相关准备、术后加压包扎和门诊观察及护理。认为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术后加压包扎是关键,加压包扎可避免死腔和血肿的形成;同时避免了术后皮瓣的坏死。抗菌药物的应用,能有效防止感染的出现。而手术后制动可避免皮瓣移位,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的形成。手术后留门诊观察3d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杨吉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