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英;邹敏
目的:观察改良式膀胱冲洗对尿路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ICU的尿路感染病例82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输液式膀胱冲洗方法,实验组采用脉冲式冲洗方法,比较2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75.6%,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式膀胱冲洗方法能有效清除细菌,在ICU患者尿路感染治疗过程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金月红;季志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干预组除常规的出院指导外实施护理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2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护理干预1年后随访,干预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作者:汤利红;雷球英;彭汝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在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PCI患者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块,选取本院73例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制定PCI住院患者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块并依此给予患者健康指导。比较2组患者对PCI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配合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及情景式健康教育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行PCI治疗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的掌握率及PCI治疗配合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对情景式健康教育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式健康教育提高了行PCI治疗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吴东梅;周凯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肝性脑病及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减少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是一种提高治疗效果的护理方法。
作者:王礼霞;张学勤;薛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医嘱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2月~2012年1月门诊治疗的40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201例和对照组200例,除了对2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3个月外,对干预组患者还采取了行为、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监测、生活等全面有序的护理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医嘱依从情况。结果2组护理后情况比较,干预组患者医嘱依从性情况大大改善。经统计学分析,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面有序的护理干预,使2型糖尿病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范治疗、按时复查,遵从医嘱自觉控制饮食,做好运动调节、自我监测等,从而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焦艳华;陈传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持续而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外科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特别是食道癌、贲门癌术后一般需持续胃肠减压5~7 d,这样可减轻胃胀气、液体潴留,防止胃过度膨胀,减轻吻合口张力,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由于患者误吞痰液、口腔分泌物、血块,或者是胃液黏稠而导致胃管严重堵塞,而在此期间术后吻合口正处于高度水肿期,食管吻合口区组织非常薄弱,食管腔变小,若重新插管很容易将吻合口穿透,形成致命的吻合口瘘,鉴此,本科采用Ladas医生的理念,应用创新的“可口可乐”灌注法解决胃管堵塞再通的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晓艳;李水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综述了临床上留置尿管的患者在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后采取膀胱冲洗措施的过程中,只要抓住每一个环节,重视每一个危险因素的存在,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在进行膀胱冲洗时尤其要选择合适的膀胱冲洗药物,使之能更好地达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目的。
作者:秦明;付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奥曲肽、洛赛克和吸氧对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2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使用垂体后叶素、奥曲肽、洛赛克和吸氧治疗,对照组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2组的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及输血量。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止血效果好(χ2=68.992,P=0.000),不良反应少(χ2=6.011,P=0.016),输血量少。结论垂体后叶素加用奥曲肽、洛赛克和吸氧治疗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乔艳萍;王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协同护理模式在26例肠造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包括心理护理、术后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切口护理、肠造口护理,认为对患者进行协同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科于近两年来对大肠癌行肠造口术的患者,开展以护理人员为主,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健康护理的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术人工肛门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26例肠造口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无1例发生并发症。
作者:蒋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3例后腹腔镜并下腹部小切口治疗上尿路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等。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金兰;王海霞;梁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依托护理文化,建高校医院优质护理团队的体会,主要包括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价值观,美化护理环境、提升护士职业形象,再造护理流程,优化服务机构,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建设优质的护理团队,创新护患沟通方式,提高患者满意度等多种方法。认为使高校护理人员对护理文化有深刻认识、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能确保护理质量、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院级护理质控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院级质控组织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组成,年龄在30~50岁之间,召开护理质量考评新体系培训班,统一考评标准,分别对“以患者为中心、以护士为中心和以护士长为中心”进行考评,比较考评结果。结果改革质控模式后患者受检的依从性、护士及护士长迎检的依从性分别提高了16%、10%、8%;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对比分析: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急救药械、消毒隔离、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施后比实施前分别提高了2.8%、3.4%、3.9%、1.1%、0.6%、1.7%、3.4%。结论院级护理质控是质控体系中的中流砥柱,护理部应做到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在护理质控中的作用。
作者:刘明秀;陈纯友;姜广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实行绩效管理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的意义。方法从岗位管理、护理难度考核、服务测评、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技能考核方面进行绩效考核,每月考核汇总1次,考察护士综合素质及患者满意度,每月的绩效考核结果参与绩效奖金分配。结果实行绩效管理后,护理质控成绩、患者满意度、护士技能均明显提高,与实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行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优质护理的服务内涵。
作者:方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半卧位对足月临产产妇在分娩镇痛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足月临产并实施分娩镇痛的23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在产程中实施半卧位;同时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相同条件下的22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在产程中采用传统平卧位。观察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在产程中采取半卧位体位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分娩质量。
作者:王玉仁;王为之;钟晓良;邱华艳;黄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孕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策略。方法本科室在2011年年底启动了助产士门诊跟诊,完善并延伸孕妇学校,提供人性化规范服务等措施后,对2011年和2012年各960份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多种策略实施后孕妇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行有效的助产士门诊跟诊及人性化规范管理,提高了孕妇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医院的两个效益,更好地为广大孕妇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任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文丘里(Venturi)吸氧装置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撤离呼吸机至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 h以上、撤离呼吸机至拔除气管套管前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患者使用文丘里吸氧装置吸氧,对照组患者使用单鼻式吸氧管直接放入人工气道内吸氧,微泵持续滴入生理盐水于气道内湿化,3~5 ml/min,观察2组患者的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人工气道堵塞、呛咳次数及吸痰次数。结果2组患者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15~24次/min,其痰液黏稠度、呛咳次数及吸痰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文丘里吸氧装置能满足人工气道患者撤离呼吸机至拔除气管套管前的吸氧温湿度要求,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痰痂形成,减少呛咳发生,同时能减少吸痰次数,节省护士人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素芃;黄世英;李桂宝;方海玲;谢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对3例风心病二尖瓣二次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风心病二尖瓣二次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认为严密的术后护理监测及健康指导有利于风心病二尖瓣二次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
作者:赵杉杉;卫元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扁平化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本科实行医护一体扁平化管理模式,比较实行前后平均住院日、同一病种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结果实行医护一体扁平化管理模式后平均住院日由8.3 d降至6.5 d,患者满意度从86.34分提高到95.01分,平均住院费用由8.43千元降至7.61千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一体扁平化管理模式能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缓解“住院难、住院贵”的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工作内涵。
作者:韩叶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采用电离子、勺刮术和微波联合治疗儿童大面积疣状痣的疗效及相关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经过与措施。认为电离子、勺刮术和微波联合治疗儿童大面积疣状痣效果较好,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同时术前有效的沟通和健康教育、术中认真治疗、良好的就诊环境、和谐的护患关系以及术后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戴冬平;李智慧;刘向宇;梁晓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