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红
总结了24例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检查前准备、心理护理、检查时护理和检查后护理。认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精心护理对能否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非常重要。
作者:李花林;胡银清;帅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淹溺又称为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它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从水中救出后暂时性窒息,尚有大动脉搏动者称为近乎淹溺[1]。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情预后差,常危及生命。
作者:雷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15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体会。人工气道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气道湿化、吸痰及预防感染等。认为对人工气道患者采取及时气道湿化、适时吸痰及预防感染等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争取早日撤除呼吸机的关键因素。
作者:魏兴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规范化护理培训模式的实施与效果。方法调整急诊科护士构架,制定培训计划,建立组长负责制的分层培训方式,实施独特的考核形式,比较培训人员规范化培训前后的各项工作能力。结果经1年的培训,护理人员参加抢救准备时间由5 min缩短到1 min,急诊专科理论知识、单项急救操作技能、整体合作综合抢救能力方面与规范化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急诊科规范化培训模式可提高急诊护士各方面的能力。
作者:吴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文丘里(Venturi)吸氧装置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撤离呼吸机至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 h以上、撤离呼吸机至拔除气管套管前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实验组患者使用文丘里吸氧装置吸氧,对照组患者使用单鼻式吸氧管直接放入人工气道内吸氧,微泵持续滴入生理盐水于气道内湿化,3~5 ml/min,观察2组患者的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人工气道堵塞、呛咳次数及吸痰次数。结果2组患者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15~24次/min,其痰液黏稠度、呛咳次数及吸痰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文丘里吸氧装置能满足人工气道患者撤离呼吸机至拔除气管套管前的吸氧温湿度要求,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痰痂形成,减少呛咳发生,同时能减少吸痰次数,节省护士人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素芃;黄世英;李桂宝;方海玲;谢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1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操作及患者抢救的配合,术后病情观察、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等。认为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白洪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持续而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外科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特别是食道癌、贲门癌术后一般需持续胃肠减压5~7 d,这样可减轻胃胀气、液体潴留,防止胃过度膨胀,减轻吻合口张力,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由于患者误吞痰液、口腔分泌物、血块,或者是胃液黏稠而导致胃管严重堵塞,而在此期间术后吻合口正处于高度水肿期,食管吻合口区组织非常薄弱,食管腔变小,若重新插管很容易将吻合口穿透,形成致命的吻合口瘘,鉴此,本科采用Ladas医生的理念,应用创新的“可口可乐”灌注法解决胃管堵塞再通的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晓艳;李水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综述了提肛运动对于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提肛运动对于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意义及其训练方法、训练时间对控制排便效果的影响。认为早期、持续地进行提肛肌训练有助于降低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对缩短术后大便失禁的持续时间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华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家庭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实施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1年8月期间收住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1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收集2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比较,其家庭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定期切合实际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家庭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杨琴;彭嘉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优质护理应用于先天性梅毒的实施体会,主要包括落实基础护理、合理喂养、重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严格消毒隔离、用药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认为优质护理应用于先天性梅毒,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对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早期治疗及愈合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半卧位对足月临产产妇在分娩镇痛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足月临产并实施分娩镇痛的23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在产程中实施半卧位;同时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相同条件下的22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在产程中采用传统平卧位。观察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在产程中采取半卧位体位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分娩质量。
作者:王玉仁;王为之;钟晓良;邱华艳;黄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90例老年骨科压疮防治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高危压疮及带入压疮的评估和护理。认为正确的评估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正确的选用压疮新型敷料,是避免院内压疮发生及治愈院外带入压疮的保证;正确选用压疮新型敷料能促进伤口早日愈合,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手术皮肤创造条件,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龚乐琴;左新花;谭萍娟;马梦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频谱仪联合硫酸镁消除产后会阴水肿、促进侧切伤口愈合的效果,为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200例足月顺产后发生会阴水肿的产妇随机分2组,观察组100例,采用频谱仪照射加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用硫酸镁湿热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消肿效果、伤口愈合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硫酸镁湿热敷联合频谱仪照射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消除产后会阴水肿、减少硬结、促进会阴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陆刘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非肌电图引导Tenon氏囊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麻痹性斜视的效果探讨及注射前后的护理措施的总结。方法对后天性麻痹性斜视36例患者(36眼)采用直视Tenon氏囊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患者进行注射前后护理,观察近期及远期疗效并随访3个月。结果该组病例对注射认知全面,依从性良好。注射肌肉包括内直肌30眼,外直肌6眼。注射剂量2.5~5.0 u(平均2.35 u),注射后5~14 d(平均9.36 d)可达大肌肉麻痹作用,斜视矫正度平均39.20△。近期治愈率44.4%,显效率72.2%。3个月后重复注射者17例,总治愈率58.3%。结论非肌电图仪引导的Tenon氏囊下注射对麻痹性斜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全面的注射前后护理是取得良好注射效果的保证。
作者:刘琼;税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从而减少腹胀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剖宫产产妇筛选2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0人。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引用中药配方穴位贴敷,观察及记录产妇术后3d内开始排气、排尿排便时间及检查产妇腹胀情况。结果2组产妇术后开始排气、排尿排便时间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肛门排气优于术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作者:邝焕喜;曹丽贞;王卫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综述了本院ICU患者气管切开后所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并总结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环境的要求、医护人员的卫生要求及相关的护理方法和病情观察等,得到较好的效果。认为ICU患者气管切开后需要多方面的护理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多方面的护理能对患者的治疗及其康复有直接的影响。
作者:覃献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健康教育路径在123例肝包虫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临床路径项目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包括术前准备、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出院指导等。认为开展肝包虫病的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个体及家属的健康观念,转变生活当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新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48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认为高龄患者行ERCP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低的特点。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关注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与伴发疾病的情况,并给予相应的积极处理,可大大降低高龄患者行ERCP的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作者:罗美娟;张丽华;叶美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对3例风心病二尖瓣二次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风心病二尖瓣二次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认为严密的术后护理监测及健康指导有利于风心病二尖瓣二次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
作者:赵杉杉;卫元璋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