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刘冰
目的:探讨对儿科输液室患者临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各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输液室护理时主要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护理时主要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2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通过进行分析得知,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达到90.0%,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仅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输液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而且对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优质护理应用于先天性梅毒的实施体会,主要包括落实基础护理、合理喂养、重视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严格消毒隔离、用药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认为优质护理应用于先天性梅毒,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对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的早期治疗及愈合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回顾性总结了2007~2010年间收治于本科的132例行腮腺摘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及饮食护理等方面的内容。认为通过合理的护理方法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悲观心理,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李玮;刘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20例青春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术前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前评估、术前功能训练、术后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疼痛护理、颈托牵引、支具矫正、视力锻炼、出院指导等。认为做好青春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作者:彭云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瘘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糖尿病肾病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动静脉内瘘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动静脉内瘘护理,观察2组内瘘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重要保障,采取注重细节的护理模式,争取患者的配合,能够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沈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巨大儿为体重大于4000 g的胎儿,其发生与孕妇营养状况、遗传、糖尿病及过期妊娠、多产史、巨大儿史有直接关系。巨大儿、头盆不称者都是发生肩难产的易患因素,第二产程延长和高位胎头吸引是发生肩难产的危险信号[1]。据报道,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率10%,而伴有第二产程延长的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率上升至35%;枕后位或枕横位,如伴有宫缩乏力,致双肩内旋转不良,也易发生肩难产;胎体变形者,糖尿病孕妇所致的胎体变形,比单纯巨大儿所造成的肩难产更严重。本院2010年发生1例巨大儿肩难产,由于经验不足,给新生儿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荣荣;高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循证护理实践在产房带教过程中的效果,主要包括采用循证护理实践的方法,从设立临床护理问题出发,查阅资料、文献,经系统评价后运用于临床实践,进而改进护理质量。认为运用循证护理实践进行带教,能提高产科临床实习质量,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学到的服务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她们今后的工作有长远的影响,对于向护生传播先进思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生带教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霞英;张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协同护理模式在26例肠造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包括心理护理、术后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切口护理、肠造口护理,认为对患者进行协同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科于近两年来对大肠癌行肠造口术的患者,开展以护理人员为主,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健康护理的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术人工肛门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26例肠造口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无1例发生并发症。
作者:蒋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16例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教育、饮食教育、中医针灸推拿中药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等。认为健康教育在预防、治疗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糖尿病足致残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贵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90例老年骨科压疮防治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高危压疮及带入压疮的评估和护理。认为正确的评估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正确的选用压疮新型敷料,是避免院内压疮发生及治愈院外带入压疮的保证;正确选用压疮新型敷料能促进伤口早日愈合,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手术皮肤创造条件,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龚乐琴;左新花;谭萍娟;马梦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0.9%氯化钠溶液代替肝素液对维持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管道通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8月共14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微量泵以3 ml/h的速度自动脉导管持续注入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使用微量泵以3 ml/h的速度自动脉导管持续注入肝素液,监测2组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管道的堵管发生率。结果0.9%氯化钠溶液组与肝素液组比较,有创动脉血压堵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0.5470)。结论研究结果支持使用0.9%氯化钠溶液代替肝素液的方法,0.9%氯化钠溶液也能维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管道的通畅,且不良作用少,效果更好。
作者:韦靖;何静;梁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从而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对心内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29例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不同季度有显著性差异(χ2=13.026,P=0.005),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明显上升(χ2趋势=54.464,P=0.000),医院感染中,前3位的分别是呼吸道(51.26%)、泌尿道(13.90%)和消化道(11.39%)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常见。结论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治疗原发疾病、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菌素、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室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姚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调查了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护患纠纷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分析方法,根据护理部和医务科护患纠纷登记的详细记录情况,对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主要原因有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没有掌握备皮技巧、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工作责任心不强、宣教不到位等。其中静脉穿刺失败所占比例大。结论在对门诊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具备娴熟的静脉穿刺技术,主动与家属沟通交流,认真地执行“查对制度”和“双向查对制度”,保证良好的输液环境和工作秩序,避免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何文丽;孟金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可治疗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预防。随着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妊娠合并HIV感染产妇呈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对HIV妊娠妇女的治疗护理以及母婴传播阻断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本院于2012年7月8日收治1例妊娠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治疗和护理措施,使母婴安全并降低母婴传播的机会,现母婴身体状况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阶段性健康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实施后对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住本科的60例高热惊厥患儿家属实施有针对性、面对面、分阶段健康干预,统计分析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6.25%,健康行为形成率达94%。结论分阶段对高热惊厥患儿家属实施健康干预,满足了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减少了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潘彩云;靳文娟;王永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Ramsay-Hunt亨特综合征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指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是伴有剧烈耳部疼痛或耳部带状疱疹以及内耳的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分为3种类型:单纯型仅有耳廓、外耳的带状疱疹;稍重型表现为单纯加周围性面瘫;重型即稍重型加第8对脑神经症状[1]。Ramsay-Hunt综合征起病急、无明显诱因、来势凶、症状重,在神经科疾病中较为少见。本科2012年10月收治1例2型糖尿病合并Ramsay-Hunt综合征稍重型老年女性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景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持续而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外科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特别是食道癌、贲门癌术后一般需持续胃肠减压5~7 d,这样可减轻胃胀气、液体潴留,防止胃过度膨胀,减轻吻合口张力,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由于患者误吞痰液、口腔分泌物、血块,或者是胃液黏稠而导致胃管严重堵塞,而在此期间术后吻合口正处于高度水肿期,食管吻合口区组织非常薄弱,食管腔变小,若重新插管很容易将吻合口穿透,形成致命的吻合口瘘,鉴此,本科采用Ladas医生的理念,应用创新的“可口可乐”灌注法解决胃管堵塞再通的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晓艳;李水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些年来,终末期肾衰患者的数量增长明显,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在透析中,透析器破膜是常见隐患之一,透析器破膜是指在透析过程中,透析器的半透膜破裂,血液从膜内流到膜外导致患者血液的丢失。严重的是,透析机未能进行漏血报警提示,造成患者血液大量丢失,甚至威胁生命。本科发生透析器破膜而透析机未报漏血1例,现将护理体会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带教方法在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危重症护理知识的掌握、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护生设为对照组,对他们采用传统“一对一”跟班的临床带教方法;将2012年护生设为实验组,在传统带教的基础上,再由总带教老师定期组织护生集中培训,即“分散+集中”的培训方法。比较2组护生重症医学科的常见基本技能、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独立动手能力。结果实验组护生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散+集中”的培训方法在重症医学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吴杏婵;李杏崧;周俏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量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每次鼻饲量200 ml,实验组每次350 ml,鼻饲时间均大于3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周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鼻饲后TSF、AC值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提高鼻饲量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促进康复有较大意义。
作者:刘翠臣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