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卧位在分娩镇痛产程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王玉仁;王为之;钟晓良;邱华艳;黄辉

关键词:半卧位, 分娩镇痛, 产程
摘要:目的:探讨半卧位对足月临产产妇在分娩镇痛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足月临产并实施分娩镇痛的23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在产程中实施半卧位;同时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相同条件下的22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在产程中采用传统平卧位。观察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在产程中采取半卧位体位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分娩质量。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协同护理在肠造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了协同护理模式在26例肠造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包括心理护理、术后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切口护理、肠造口护理,认为对患者进行协同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科于近两年来对大肠癌行肠造口术的患者,开展以护理人员为主,家属及患者共同参与健康护理的协同护理模式,对肠造口术人工肛门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26例肠造口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无1例发生并发症。

    作者:蒋爱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结了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评估、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的常规护理、监护、特殊护理等。认为良好的术前宣教、密切的术中配合、严密的术后观察是减少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谢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强护理实习生的管理与提高带教质量的探讨

    目的:探讨带教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对实习生教学质量的影响,以及带教跟班教学的要点。方法通过对一对一带教跟班和不固定带教跟班的实习生实习效果进行数据采集,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种跟班模式对实习生实习效果的影响。结果一对一带教跟班组实习生带教效果评估较不固定带教跟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习生实习效果评估,一对一带教跟班的实习生在实习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在带教中,加强量化评估,严考核抓落实,护生的理论基础、业务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医品医德等方面有很明显的提高。

    作者:胡林;汪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音乐干预对缓解鼻出血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缓解鼻出血患者在局麻下行鼻内镜鼻腔探查+止血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将本院耳鼻喉科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结果实施音乐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能有效缓解鼻出血在局麻下行鼻内镜鼻腔探查+止血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作者:刘海燕;刘丽君;邓爱辉;胡艳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开展星级护士评选的工作体会

    总结了本院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的经验及体会,包括星级护士评选的具体方法、对星级护士的奖励及表彰办法,认为开展护士星级服务有助于推动全院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大大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服务热情。

    作者:孙吉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Ramsay Hunt综合征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Ramsay-Hunt亨特综合征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指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是伴有剧烈耳部疼痛或耳部带状疱疹以及内耳的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分为3种类型:单纯型仅有耳廓、外耳的带状疱疹;稍重型表现为单纯加周围性面瘫;重型即稍重型加第8对脑神经症状[1]。Ramsay-Hunt综合征起病急、无明显诱因、来势凶、症状重,在神经科疾病中较为少见。本科2012年10月收治1例2型糖尿病合并Ramsay-Hunt综合征稍重型老年女性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景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教学管理中护理实习档案的设计与应用

    总结了护理实习生档案的设计和应用效果,主要包括实习生入科教育登记本、实习生考勤登记本、实习生教学记录本、实习生护理查房记录本、实习生考核成绩登记本5个部分,认为将护理实习档案应用于临床实习管理后,护理部能及时、客观、全面地了解实习生实习情况,增强了实习生的自律性、调动了实习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同时为留用优秀实习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志琴;冯春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季得胜蛇药外敷不明毒虫咬伤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季得胜蛇药外敷受到不明毒虫咬伤的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69例受到不明毒虫咬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对照组34例。实验组使用季德胜药进行外敷治疗和护理,而对照组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涂抹来进行护理,比较一个星期内2组的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包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使用季得胜蛇药治疗的实验组的治愈率为71.43%,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采用聚维酮碘治疗的对照组的治愈率50.00%和总有效率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在治疗期间,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上,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使用季得胜蛇药治疗不明毒虫咬伤并予以良好的护理,效果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宗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绩效管理在优质护理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行绩效管理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的意义。方法从岗位管理、护理难度考核、服务测评、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技能考核方面进行绩效考核,每月考核汇总1次,考察护士综合素质及患者满意度,每月的绩效考核结果参与绩效奖金分配。结果实行绩效管理后,护理质控成绩、患者满意度、护士技能均明显提高,与实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实行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优质护理的服务内涵。

    作者:方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24例胶囊内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检查前准备、心理护理、检查时护理和检查后护理。认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精心护理对能否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非常重要。

    作者:李花林;胡银清;帅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亚低温疗法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度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的相关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体温控制、神经系统症状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循环系统症状观察、消化及泌尿系统症状观察与护理、预防感染、监测血糖及电解质、复温掌握。认为亚低温疗法作为新的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方法,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亚低温疗法的适应症与体温控制,严密观察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护理患者,提高亚低温疗法的成功率,降低风险。

    作者:周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血色病多次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血色病(Henochromatosis)又叫遗传性血色病,是由于相关基因突变,而导致原发性铁负荷过多,90%以上病例由于第6号染色体血色病基因(HFE)突变所致[1]。主要临床特点为皮肤色素沉着、肝硬化、糖尿病、心脏病变、关节病变。血色病治疗的首选方法是间隙放血[1],放血疗法可显著降低原发性血色病患者体内的含铁量,改善患者的肝功能[2]。通过静脉放血疗法,能及时地除去富含铁的血液,是减轻体内铁负荷主要的措施,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根据报道,静脉放血有4种方法,但是实践证明使用一次性塑料血袋操作简单、方法快捷,更好的优点是可以减少职业暴露[3]。本科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对1例血色病患者使用一次性塑料血袋先后施行10次静脉放血疗法,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永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本科男护生《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带教方法初探

    总结了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中本科男护生的带教方法,主要包括重视专业思想教育,从感观上增进其对本专业的了解、多种形式进行男护生实验课教学、课后宣传男护士的就业优势、加强就业的指导等方法。认为选择适宜的实验课教学方法,能激发男护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形成稳定的专业思想,提高操作技能,终达到培养合格的男护生的目的。

    作者:柯一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1例肩难产并左侧臂丛神经损伤的护理

    巨大儿为体重大于4000 g的胎儿,其发生与孕妇营养状况、遗传、糖尿病及过期妊娠、多产史、巨大儿史有直接关系。巨大儿、头盆不称者都是发生肩难产的易患因素,第二产程延长和高位胎头吸引是发生肩难产的危险信号[1]。据报道,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率10%,而伴有第二产程延长的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率上升至35%;枕后位或枕横位,如伴有宫缩乏力,致双肩内旋转不良,也易发生肩难产;胎体变形者,糖尿病孕妇所致的胎体变形,比单纯巨大儿所造成的肩难产更严重。本院2010年发生1例巨大儿肩难产,由于经验不足,给新生儿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荣荣;高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干预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不同干预方法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7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术前宣教,术后磁热理疗、气压治疗及被动运动(CPM机)和主动运动等综合干预方式,对照组行常规的干预方法。结果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综合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秋丽;韩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48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认为高龄患者行ERCP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低的特点。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关注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与伴发疾病的情况,并给予相应的积极处理,可大大降低高龄患者行ERCP的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作者:罗美娟;张丽华;叶美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需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触摸桡动脉的搏动点穿刺采血的传统方法,观察组行以桡骨茎突尖端内侧与桡侧屈肌腱外侧之中点为穿刺点的新方法采血。比较2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和淤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成功105例,成功率70%,观察组一次性成功138例,成功率92%,对照组采血后发生血肿6例,淤血24例,观察组采血后发生血肿3例,淤血6例。2组新生儿无论是一次性成功率,还是采血后血肿和淤血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桡骨茎突尖端内侧与桡侧屈肌腱外侧之中点为穿刺点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方法,不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进食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进食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实施优质护理以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5例为对照组,2012年5月实施优质护理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5例为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在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进食时间提前,提前出院,满意度为100%,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前患者进食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张秀丽;葛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护理

    总结了68例胰胆管疾病患者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对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等并发症进行风险评估和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预防和护理措施。认为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技术性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掌握相关手术注意事项,手术过程与医生配合熟练、精准、规范,才能使手术顺利、安全、快速,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作者:岑爱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诊小儿输液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和对策

    目的:调查了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护患纠纷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分析方法,根据护理部和医务科护患纠纷登记的详细记录情况,对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主要原因有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过硬、没有掌握备皮技巧、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工作责任心不强、宣教不到位等。其中静脉穿刺失败所占比例大。结论在对门诊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具备娴熟的静脉穿刺技术,主动与家属沟通交流,认真地执行“查对制度”和“双向查对制度”,保证良好的输液环境和工作秩序,避免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何文丽;孟金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