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刘丽君;邓爱辉;胡艳军
总结了20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支持、充分的治疗前准备、治疗中正确的指导、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完善的健康教育。认为对交感型颈椎病的患者在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超激光治疗的同时,合理的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完善的健康指导是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有力保证。
作者:张秀萍;吴成富;戚卫侠;屈兰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两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需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触摸桡动脉的搏动点穿刺采血的传统方法,观察组行以桡骨茎突尖端内侧与桡侧屈肌腱外侧之中点为穿刺点的新方法采血。比较2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和淤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成功105例,成功率70%,观察组一次性成功138例,成功率92%,对照组采血后发生血肿6例,淤血24例,观察组采血后发生血肿3例,淤血6例。2组新生儿无论是一次性成功率,还是采血后血肿和淤血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桡骨茎突尖端内侧与桡侧屈肌腱外侧之中点为穿刺点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方法,不仅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促进素质教育的《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效果。方法在对护理本科生《护理礼仪》课程教学中,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演示、小组教学法、礼仪表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调查结果显示85.6%学生认为该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强,86.7%学生认为该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90.1%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87.6%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论《护理礼仪》教学模式的改革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王丽君;潘显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缓解鼻出血患者在局麻下行鼻内镜鼻腔探查+止血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将本院耳鼻喉科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结果实施音乐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能有效缓解鼻出血在局麻下行鼻内镜鼻腔探查+止血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作者:刘海燕;刘丽君;邓爱辉;胡艳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半卧位对足月临产产妇在分娩镇痛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足月临产并实施分娩镇痛的23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在产程中实施半卧位;同时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相同条件下的22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在产程中采用传统平卧位。观察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平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在产程中采取半卧位体位可以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分娩质量。
作者:王玉仁;王为之;钟晓良;邱华艳;黄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糖尿病肢端坏疽(Diabetic Foot Wounds)是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发生在四肢末端的缺血性坏死,尤以下肢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损伤、浅表溃疡或严重坏疽,严重时受累肢端萎缩,伴毒血症、菌血症,可并发骨髓炎[1]。如果治疗不及时常会导致足部干性坏疽,严重者面临截肢或截趾。本科2012年7月收治1例2型糖尿病足干性坏疽截趾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多月的身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闫丽娟;王娅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科学的建筑布局、人员配备和专业培训,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流程。认为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建设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关键。
作者:郭立平;刘筱英;尹丽丽;陈怡君;曹金梅;杨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院级护理质控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院级质控组织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组成,年龄在30~50岁之间,召开护理质量考评新体系培训班,统一考评标准,分别对“以患者为中心、以护士为中心和以护士长为中心”进行考评,比较考评结果。结果改革质控模式后患者受检的依从性、护士及护士长迎检的依从性分别提高了16%、10%、8%;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对比分析: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急救药械、消毒隔离、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施后比实施前分别提高了2.8%、3.4%、3.9%、1.1%、0.6%、1.7%、3.4%。结论院级护理质控是质控体系中的中流砥柱,护理部应做到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其在护理质控中的作用。
作者:刘明秀;陈纯友;姜广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评估、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的常规护理、监护、特殊护理等。认为良好的术前宣教、密切的术中配合、严密的术后观察是减少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谢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头部外伤是常见的外伤之一,开颅手术后换药时枕芯易被血液、消毒液浸湿污染,介于棉枕芯不便清洗,本科将部分棉枕芯进行了改良,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迎春;王继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分区护理在高危检验危急值患者急诊候诊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主要包括对急诊门诊区就诊的高危检验危急值患者进行警示性标识和分区管理,在候诊过程中实施高危检验危急值结果警示性告知,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自己所需检查的项目情况、预计等待结果的时间及等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护士有针对性地加强巡视观察,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危急值,认为实施警示性分区管理后,密切了医护、护患关系,提高了危急值报告处理的及时性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秀宝;李月明;黄翠青;杨小兰;韦敏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综述了压疮伤口的护理进展。压疮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难题,也是国内外护理学科研究的重点。目前治疗压疮的方法很多,寻求一种方便、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压疮伤口护理方法一直是专业护士探索的内容。
作者:黄永霞;盛伟燕;沙莎;刘薇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90例老年骨科压疮防治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高危压疮及带入压疮的评估和护理。认为正确的评估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正确的选用压疮新型敷料,是避免院内压疮发生及治愈院外带入压疮的保证;正确选用压疮新型敷料能促进伤口早日愈合,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手术皮肤创造条件,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龚乐琴;左新花;谭萍娟;马梦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综述了不同材质的气管内套管的清洗方法。物理清洗法包括传统流水清洗法、开水浸泡清洗法、煮沸清洗法;化学清洗法包括糜蛋白酶浸泡清洗法、过氧化氢浸泡清洗法、“84”消毒液浸泡清洗法、酶清洗法(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浸泡清洗法)、碳酸氢钠浸泡清洗法;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法等。认为不同材质的内套管要选择适宜的清洗方法,这样可以延长内套管的使用寿命,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缩短清洗时间、减少气管内套管在外暴露的时间、控制院内感染、同时也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齐芳迎;王小凤;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肠造瘘患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肠造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儿分为A组和B组,A组仅给予肠造瘘围手术期常规护理,B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儿家属对肠造瘘患儿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肠造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患儿家属对肠造瘘患儿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造瘘口狭窄、伤口感染、造瘘口坏死、外置肠管溃疡、瘘口周围皮炎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肠造瘘患儿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减少肠造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贺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92例(92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48例用2%碘酊烧灼真菌溃疡创面,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0.3 ml,联合全身应用0.2%氟康唑;对照组44例用2%碘酊烧灼真菌溃疡创面,球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 ml,联合全身应用0.2%氟康唑,并予以正确的术前、术后及生活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及治愈例数。结果治疗组轻型在溃疡愈合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轻型及中型组之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及中型组之治疗组较对照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轻型、中型真菌性角膜溃疡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作者:唐秋红;唐凯琴;张琴;夏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比观察普通输液器与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探讨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的优越性。方法将12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使用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器。分别观察输液前一次性排气成功率、排气时间、液体损失量;输液过程中进空气后自动排气率,排气时间、液体损失量。结果实验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前平均排气时间、平均液体损失量、输液过程中进空气后自动排气成功率和平均液体损失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动排气、分隔精密输液器优于普通输液器,临床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英;邹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比赛加点评”法在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按照分层抽样法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14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从2010年1~12月806名护士中抽取6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训练方法;从2011年1~12月887名护士中抽取77名作为试验组,在传统的训练方法基础上使用“比赛加点评”法进行培训,考试结束后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组护士对心肺复苏术步骤掌握的准确性、整体效果以及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训练加“比赛加点评”法应用于护士心肺复苏培训,可以明显调动护士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培训效果、操作技巧和护士抢救技能。
作者:郑素珠;陈开珠;朱小燕;谢丽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总结了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度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的相关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体温控制、神经系统症状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循环系统症状观察、消化及泌尿系统症状观察与护理、预防感染、监测血糖及电解质、复温掌握。认为亚低温疗法作为新的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方法,虽有一定的风险,但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亚低温疗法的适应症与体温控制,严密观察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护理患者,提高亚低温疗法的成功率,降低风险。
作者:周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膝关节镜清理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为预防术后切口处出血,术后都会在膝关节处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弹力绷带具有粘贴牢固,松紧适宜,透气性能好,抗过敏及力度均匀的优点,但同时由于其粘贴牢固,在去除弹力绷带时存在造成患者皮肤受损的问题。近本科使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梦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