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祎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与健侧上肢浅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分析3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与同期应用健侧上肢浅静脉留置针3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及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健侧上肢浅静脉留置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及堵管发生率低,置管时间长,实施早期床边康复训练不受限制,效果优于健侧上肢浅静脉留置针。
作者:庞海云;汪澄;倪朝民;穆景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住院老年带状疱疹患者57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方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睡眠质量量表(PSQI)作为评定工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老年带状疱疹皮肤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和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睡眠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带状疱疹皮肤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促进其疗效,降低负性情绪,并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杨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二次剪脐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影响以及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2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2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按照常规进行脐带的结扎处理。对实验组125例新生儿进行二次剪脐,对照组125例新生儿使用传统方法,不进行人为干预等待脐部残端自然脱落后进行疗效观察。观察对比这2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以及脐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为9~12 d,有8例发生了新生儿脐部感染。而进行二次剪脐的实验组新生儿脐部均干燥,无渗血、渗液,没有1例发生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为3~4 d,均呈自然脱落状出院。2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部感染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次剪脐法可以有效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加快脐带愈合并且能减少新生儿脐带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产科工作中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顾宇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PICC置管的出现给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通道,现临床上许多医院已开始推行专用的血管超声仪进行肘上PICC置管,因价格问题,有一些医院采取的是普通B超下行肘上PICC置管。但临床上碰到的问题是:探头和连线没有专用的保护套将它们包裹,采用无菌手套反套法,因手套太小,裹不到连线,助手必须帮忙拎着连线,达不到完全无菌状态。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本院采用了3L无菌保护套保护探头和连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羽;王一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精神障碍伴发骨折患者的护理对策,包括一般护理,躁狂护理,抑郁与应激障碍护理,精神分裂护理,脑部器质性精神障碍护理,骨折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认为综合的护理措施对精神障碍合并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生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东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本科行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40.48%;对照组发生31例,发生率73.81%。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2,P<0.01)。结论对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景玲;刘艳;吴苏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眼部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70例(88眼),采用眼部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并做好精细的护理。结果治疗前视力低于治疗后视力,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视野明显低于治疗后视野,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有效率为95.5%。结论复方樟柳碱眼部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疗效显著,结合精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视力。
作者:黄娟;王在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30例老年透析患者透析早期急性低血压的原因、防范措施及护理。认为有效血容量减少与血管再充盈率下降是透析早期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恰当的措施能有效降低透析早期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赵爱花;石巧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用雷火灸治疗8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方法,包括灸疗上星、素髎、印堂、迎香、睛明、合谷穴位及前额、双耳、双鼻孔等部位。认为雷火灸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取得较好效果,而且操作简便、价廉、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许梅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78例腰椎植骨融合手术控制感染的管理体会,主要包括手术室的环境管理、患者的管理、参加手术人员的管理及器械和高植入物的管理等。认为在脊柱植骨融合手术中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加强术中管理,对防止患者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惠仪;陈向红;王洁贞;胡开萍;钟晓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在新加坡血液透析中心工作的体验与感受,主要包括新加坡肾脏基金会人性化的运作模式和护理服务等,认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让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舒适、方便、被关怀与被尊重,同时也调动了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有口腔护理需求。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气管切开后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和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常常牙关紧闭,不能配合,造成口腔内血渍或痰痂清洁不够彻底,口腔异味等容易引起口腔感染。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做好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预防口腔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本科从2012年1~6月对50例昏迷患者用牙刷刷牙,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矽肺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配合与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灌洗中的密切配合等。认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医护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治疗效果明显,不仅能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能控制病情,延缓病灶进展,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易于被接受和推广。
作者:邵志燕;华秋秋;仇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5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正向静脉穿刺法,干预组予以逆向静脉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结果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法是一种有效的静脉穿刺方法。
作者:汪凤琼;戴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氩离子激光进行局部或全视网膜光凝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科收治的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88例(360眼),根据病变程度选择不同范围的氩离子激光进行治疗,并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的观察,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及做好健康指导。结果治疗有效数为310眼,总有效率86.1%;其中增殖前期195眼,有效180眼,有效率92.3%;增殖期165眼,有效130眼,有效率78.8%,均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为氩激光局部或全视网膜光凝术,可以有效地阻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而精细的术前与术后护理,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代美虹;唐丽;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经阴道分娩后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产前预防、产时预防和产后护理等,认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能减少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桂片;黄葵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病房的管理经验。方法比较固定病床管理模式与“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的收治病儿数量、手术量、床位使用率及病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新模式病房管理下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床位使用率及病人满意率均较传统模式病房管理高。结论“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管理下医护行为规范,工作默契度提高,保障了护理质量安全,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病房运行良好。
作者:杨立利;王玉琼;涂国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30例钬激光行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后并发肠麻痹的中西医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记录每例临床资料,给予患者精心护理,如胃肠减压、活动、理疗及中医饮食等,认为中西医护理结合治疗术后肠麻痹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罗雪梅;夏莉;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监测对ICU危重患者临床监护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需监测血糖的危重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监测血糖;实验组使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2组患者血糖监测在临床监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组患者血糖监测在临床监护中对病情观察、临床诊断、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影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快速血糖监测在临床监护中为病情观察、临床诊断、合理正确用药、佳治疗提供及时、快速、准确的判断依据,保证了抢救治疗的及时进行。
作者:凌星;颜时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36例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手术体位训练、术后伤口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和出院指导。认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秀萍;邹棉芳;罗华;吴成富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