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霞;丁玉
总结了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护理,动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通过重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可有效延长瘘管使用时间,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远期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易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班级化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30例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成一个班级化团体,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班级化管理护理.干预前、干预后分别采用自尊量表其进行评定,比较干预前后自尊分数得分情况.结果 班级化管理后患者的自尊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班级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
作者:庄美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流程再造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近2年的工作体会,包括人员管理、工作流程及外来手术器械管理的流程再造,认为流程再造可使管理标准化、合理化,提高人员素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临床满意度.
作者:洪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国每年有50多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心肺复苏时间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如果在心跳停止4 min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50%.如果心跳停止后10 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几率不到1%.在国内报道院内复苏成功率一般在10%~20%,而院外更低,资料统计成功率在1.2%~1.4%[1],远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中的原因除了发达国家医学技术和医学设备较高外,与其注重广大群众的急救、自救意识培训是分不开的.现有l例长时间心搏骤停患者在医务人员电话指挥中抢救成功的案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秋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经血管球囊扩张术联合使用溶栓药物等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25例患者,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要点包括:治疗基础疾病、做好手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疗效,尽可能保持患者舒适及患肢适宜温度,促进患肢康复.
作者:张秀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雾化吸入法和胸肺物理治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包括雾化药物的选择、雾化吸入的方法、胸肺物理治疗的具体手法、护理措施等.认为把雾化吸入和胸肺物理治疗有机的结合,在治疗COPD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对8例没有手语表达和文字交流能力的聋哑产妇的手术室优质护理.主要包括分析病人的认知情况及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使病人正确地配合手术.认为通过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沟通,聋哑产妇这一特殊群体的手术配合也能很好地实施,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提升了护理的自身价值.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0年2月~2011年10月在本科行脑血管介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减少临床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徐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本院205例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管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气管导管的护理、输液管道的护理、各排出管道的护理.认为复苏期管道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记录、妥善固定、严密监护,有利于防止护理意外事件发生.
作者:胡敏花;杨洁;罗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在提高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静脉输液管理干预,并通过患者健康教育评价表和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与静脉输液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药物知识及不良反应、输液前中后注意事项、行动不便及出现不适和输液异常时的应对方法)及满意度方面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建立健康行为.
作者:黄允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多巴胺外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认为静脉外渗虽是常遇到的问题,但一旦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医疗纠纷的隐患.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从基础做起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掌握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预防措施和处理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云超;沈丽红;贾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05例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中出现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数据统计.结果 康复科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成因主要包括吞咽障碍、留置胃管、年龄较大及能量消耗增加等.结论 早期对营养不良患者给予积极而正确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邹丽萍;丘艳红;潘秋河;朱映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20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移植前做好心理、饮食、药物护理及完善各项检查,移植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和做好穿刺处护理.认为做好移植术前及术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移植术顺利、安全、有效.
作者:李淑玲;熊媛媛;刘伟;唐霞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遗传门诊作为医院的新型窗口科室,遗传护士怎样做才能提高自身素质,使患者满意,使医院受益.本院对遗传门诊工作进行宣传和指导,加强医护人员素质教育,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建立患者隐私制度,提高法律意识及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及交际能力.认为遗传护理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使遗传咨询工作得到良好发展,满足患者需求及科室的发展.
作者:白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将云南白药应用于55例肿瘤患者行PICC化疗治疗术后穿刺点出血的止血护理.使用云南白药胶囊中的药粉进行穿刺点渗血的止血治疗,发现经过1~4次换药后出血现象全部停止,有效率100%.认为云南白药对于治疗PICC术后穿刺点渗血有明显的止血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怀英;刘灿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总结了14例新生儿水痘的救治和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有严密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皮疹的护理、合理饮食、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认为新生儿水痘易发生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以及精心护理是成功救治新生儿水痘患儿的关键.
作者:仇双;石绍南;刘新晖;丁云峰;赵珍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观察心理护理对其心理问题和临床症状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2月80例在本院神经内科康复的老年脑梗塞患者,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普通治疗组,每组各40例,普通治疗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应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抑郁、焦虑、恐惧因子来分别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与治疗前后心理测评得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恐惧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干预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程度和治疗效果较传统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发生脑梗塞后大部分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以有效解除其心理障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范柯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两种鼻饲管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3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为研究组选用聚氨酯鼻饲管(PUR),32例为对照组选用普通硅胶鼻饲管.记录2组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PUR组误吸/吸入性肺炎、鼻饲管堵管及鼻粘膜损伤的发生率较普通硅胶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鼻饲患者腹胀、腹泻、代谢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氨酯鼻饲管减少了鼻粘膜损伤、误吸/吸入性肺炎、鼻饲管堵管等鼻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陈良娥;朱安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责任护士对哮喘患儿进行电话回访的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方法 将160例哮喘患儿依据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80例,奇数纳入观察组,偶数纳入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电话回访,对照组不进行电话回访.比较2组患儿中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因哮喘门诊输液的时间、因哮喘住院的次数及时间、因哮喘在学校或幼儿园请假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因哮喘门诊输液的时间、因哮喘住院的次数及时间、因哮喘在学校或幼儿园请假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责任护士电话回访,使出院患儿得到关怀和指导,真正做到了全程、优质、无缝隙护理服务,效果满意.
作者:谢琴;王灿;余小莲;宋洁;周小辉;熊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护士绩效管理中工作量的考核方法,将护士工作量表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方法 根据新生儿科的特点,设计护士工作量化表,将护理难度大、耗时长的项目设定为量化指标,并将奖金的40%作为工作量化奖励.结果 工作量化前留尿标本时间平均为(4±1.34)d,量化后留尿标本时间平均为(1.91±0.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16,p=0.000),说明通过量化措施,留尿标本的时间缩短了.工作量化前沐浴时间平均为(13.0±0.90)min,量化后沐浴时间平均为(10.16±0.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46,P=0.000),说明通过量化措施,沐浴时间缩短了.结论 通过量化考核,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黄美华;罗煜;荣晓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