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俊;李祉静
总结了一种提高骨科护理病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采用四级质控网,即护士-护士长-医院质控小组-医院质控办公室进行质控以提高护理质量。认为四级质控网应用骨科护理文书效果显著。
作者:王俊红;单永宏;曹丽红;沈月霞;王青然;李素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23例血管条件不好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血管超声引导下应用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经验,通过观察其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3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认为对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借助血管超声引导应用赛丁格技术行PICC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并能减少置管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唐晓;李丽;王庆喜;何跃;胥丹;方朝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运用心理护理配合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认为运用心理护理及功能训练对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有显著影响。
作者:程忠美;刘学军;李凤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因体位限制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后平卧24 h,术侧下肢制动12 h,观察组采用术后6 h后轴线翻身,R形垫支撑成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应用。观察2组术后皮肤压红、局部渗血、尿潴留、睡眠差、肢体麻木、腰酸背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术后第2天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皮肤压红、局部渗血、尿潴留、睡眠差、肢体麻木、腰酸背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10%、14%、24%、57%、40%。对照组患者术后皮肤压红、局部渗血、尿潴留、睡眠差、肢体麻木、腰酸背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3.4%、3.4%、3.4%、6.7%、1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新改良后的术后体位,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毛文玉;陈敏;陈海霞;刘祥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培训在急诊护士业务学习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急诊护士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急诊护士为实验组,对实验组进行规范化的护理理论与技能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比较2组考核结果。结果实验组急诊护士护理理论与操作技能合格率明显增加,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急诊护士理论水平、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意识、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
作者:刘彩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术前平卧位排尿训练对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前1天进行平卧位排尿训练至少2次,至患者感到排尿自然顺畅为止;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指导。结果干预组术前训练平卧位排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第1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平卧位排尿训练可有效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并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朱长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3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热、心理、皮疹、口腔、饮食、并发症等护理,认为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儿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和死亡。
作者:韦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106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下修补术的巡回护士配合体会,分别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转送过程的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包括术前访视、器械物品准备、停搏液、肝素液、固定液的配置、核查、术前保暖、导尿、体位的摆放、室温的管理、术中液体的管理、自体心包的处理、冷晶体停搏液的应用、药物的正确使用、心内电除颤的操作、术后转运安全管理等。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和护理以及成功的术后转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驰英;穆燕;姚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缩短文书书写时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设计一套符合专科特点的骨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并与传统的综述式护理记录单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格式护理记录的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均明显优于传统综述式护理记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科表格式护理记录的设计符合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其设计合理、科学、规范、适用,值得临床借鉴和参考。
作者:胡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失眠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放射治疗的食道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失眠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肿瘤放疗患者失眠的原因依次为负性情感因素(恐惧、焦虑、抑郁)、疼痛、放疗副作用、经济压力、医疗氛围、婚姻家庭关系等。干预组睡眠状况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肿瘤放疗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海燕;陆忠华;罗居东;汤华;陈玲;戴科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比较静脉留置针单手与双手推管法的成功率。方法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随机采用单手或双手推管法穿刺共330例。其中双手推管法120例,单手推管法210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结果双手推管法穿刺成功100例,失败20例;单手推管法穿刺成功200例,失败10例。2组比较单手推管法成功率高于双手推管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单手推管法比双手推管法能减少穿刺失败率,提高成功率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范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院内感染,近年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非药物预防护理措施研究进展作综述。
作者:匡碧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零缝隙”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门诊护士学习“零缝隙”管理的理念、活动开展的原则,明确活动目标,制定门诊各项护理安全流程、考核标准,健全督导组织并予以实施,比较实施“零缝隙”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和输液等候时间。结果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5);输液等候时间较实施前减少(P<0.05)。结论“零缝隙”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安全服务流程管理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史德利;李婉丽;张岫秀;范媛;王洪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集中式健康教育对改善护患关系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例神经外科新住院的患者或家属按接受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健康教育后护理满意度及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集中式健康教育在改善护患关系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优于个别健康教育(P<0.05)。结论集中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和辅食添加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以便早期干预,降低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婴儿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5月在门诊体检的6个月婴儿275例,测定其末梢血血红蛋白,按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85例,母乳喂养+辅食组138例,人工喂养组52例,比较这3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同时调查辅食添加情况,分为辅食添加及时和不及时2组,比较这2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结果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纯母乳喂养组为18.82%,母乳喂养+辅食组为9.42%,人工喂养组为9.61%。3种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时添加辅食组贫血发生率为5.69%,不及时添加辅食贫血发生率为16.42%(P<0.01)。结论纯母乳喂养组婴儿较母乳喂养+辅食组婴儿及人工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辅食添加及时组比辅食添加不及时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是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俊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防治脑梗塞患者便秘的作用。方法随机将91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心理干预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排便护理和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进行常规排便护理、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总分、焦虑恐惧和抑郁评分及便秘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心理干预组总分、抑郁、焦虑、恐惧测评得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总分、焦虑、恐惧测评得分与入院时比较也有所降低(P<0.05),但仍明显高于心理干预组及全国常模数据(P<0.01),且对照组治疗后抑郁测评分较入院时还高。心理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明显减少,对照组便秘发生率则有所增加,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塞患者入院时大多存在抑郁、焦虑、恐惧心理,适当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且能明显减少精神因素诱发的便秘。
作者:李玉;郭宗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460例进行运动平板试验的患者实施全面优质护理的体会,主要从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3个方面进行阐述,认为护士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有效地预测病情变化等,这样才能降低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为临床诊断提供高质量的试验数据。
作者:岳荔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其术中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术中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波动的情况及焦虑、恐惧等心理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的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其术中血压、心率的波动及焦虑、恐惧的程度。
作者:钟向萍;岑彩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针对某二级甲等医院流动人口特约分娩点孕产妇保健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和隐患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抽样问卷调查表,选取2010年1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某二级甲等医院流动人口孕产妇特约分娩点接产登记本上分娩产妇名单和门诊就医孕妇,随机抽取该范围的孕产妇200名作为调查对象。结果本次问卷调查符合纳入标准的对象共计193例,其中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16例(60.10%),门诊就诊的孕产妇77例(39.90%)。63.22%调查对象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出以自费为主(72.02%),48.70%未进行婚前检查,初次怀孕平均年龄(22.73±6.15)周岁,初次生育周岁(23.43±7.09)岁。32.64%调查对象建立保健手册,其中仅有46例(23.83%)孕产妇进行产检。62.99%的孕产妇未参加母婴学校学习,产前营养专询比例为37.27%,妊娠并发症占20.00%。结论某二级甲等医院流动人口特约分娩点存在很大的隐患和风险,调查结果与国内相关文献基本一致,为积极寻找相应的对策提供了依据。
作者:吴忠芳;李亚芳;唐扣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2种引流管在肝脓肿液化置管引流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42例肝脓肿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21例,采用猪尾引流套管置管引流。对照组21例,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2组的引流情况。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比较治愈率、日引流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堵管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猪尾引流套管在肝脓肿液化置管引流中简便可行,临床效果可靠。
作者:谢锦銮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