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的研究进展

徐文洁;彭昕

关键词:新生儿,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摘要:综述了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的定义、诊断、影响因素、护理以及展望。认为在临床广泛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试验研究,寻找预防和控制CRBSI发生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新生儿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集中式健康教育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中式健康教育对改善护患关系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例神经外科新住院的患者或家属按接受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进行健康教育,比较2组健康教育后护理满意度及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集中式健康教育在改善护患关系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优于个别健康教育(P<0.05)。结论集中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周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的影响

    目的:研究肺康复护理对慢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的影响。方法 COPD患者共100例,均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分为干预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干预组采用肺康复护理方法,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程度,肺康复护理6个月后再次评估患者抑郁程度。结果在干预组中经肺康复护理6个月后患者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照组中改善不明显,但肺康复护理对COPD并重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肺康复护理能改善COPD患者的抑郁症状,但对合并重度抑郁症患者改善不明显。

    作者:吕海燕;朱运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猪尾引流管在肝脓肿引流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2种引流管在肝脓肿液化置管引流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42例肝脓肿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21例,采用猪尾引流套管置管引流。对照组21例,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2组的引流情况。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比较治愈率、日引流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堵管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猪尾引流套管在肝脓肿液化置管引流中简便可行,临床效果可靠。

    作者:谢锦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四肢游离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护理观察

    总结了28例四肢游离植皮患者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保持有效引流、创面观察、健康教育等,认为负压封闭引流术应用于四肢游离植皮术后,细心的术后护理对于提高移植皮片的存活率有重要作用。

    作者:葛鋆;张丽萍;刘秋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12月选取300例(对照组)急诊病房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2年1~6月选择324例患者(观察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风险事件(包括医疗事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投诉率1.5%,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地减少风险事件(包括医疗事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郑旺珠;陈立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配合功能训练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

    总结了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运用心理护理配合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认为运用心理护理及功能训练对提高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有显著影响。

    作者:程忠美;刘学军;李凤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引进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关于引进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为124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其中研究组患者引进同伴互动支持模式,而对照组引进护士管理性护理模式。采取跟踪随访的方式,比较2组患者于第7个月末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抑郁焦虑评分、血压、药物依从性及胰岛素治疗等方面的综合情况。结果在第7个月末,研究组HbA1C为(7.72±1.31)%,对照组(8.21±1.72)%,2组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药物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且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评分为(20.6±7.0)分,对照组为(24.5±8.6)分,2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的血压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伴互动支持模式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病情且促进康复,是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温奇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326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查,并对家属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积极因子和消极因子得分与其SCL-90各因子得分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与常模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SCL-90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应对方式因子得分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患者的SCL-90各指标与积极因子分数呈负相关,与消极因子分数呈正相关。结论应对方式与精神分裂症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努力培养家属积极的应对能力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冯慧;卢山;袁辽荣;孙玉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人配合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优先操作方法,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方法将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人穿刺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双人配合穿刺置管方法。比较2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2.3%,对照组为7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人配合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减少了因反复穿刺带来的护患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医疗成本。

    作者:刘芹;张菁;王裕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护理问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各3个月,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观察组,观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方法能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特别是对由低血容量型、药物使用不当、血液重新分布、透析膜因素引起的低血压作用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对由心脏因素、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低血压,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作者:蒲跃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影响癌痛规范化治疗实施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结了影响癌痛规范化治疗实施的相关因素。认为规范癌痛治疗管理;强化医护人员癌痛治疗知识,转变传统治疗观念,提高医护人员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认识;普及癌痛治疗的健康教育知识,纠正患者和家属的“按痛服药”的错误观念,使癌痛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能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陆燕琼;陈秀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门诊输液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分析和防范

    总结分析了2010年8月~2012年8月门诊输液室发生的12例护理纠纷的原因并探讨其防范对策。主要包括了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认为增强护士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强化技能训练,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可以有效预防和及时解决护理纠纷。

    作者:胡林华;熊芳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对减少急诊科不良事件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减少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5月于本院急诊科进行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系统的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系统的优质护理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系统的优质护理显著减低急诊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明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例动物咬伤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

    毒物咬伤后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患者会很快出现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病情进展快,死亡率极高。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是近年来治疗MODS患者新的治疗手段之一,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蛇咬伤合并急性肾衰竭或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抢救,提高了危重病例的存活率[1~3]。本患儿系动物咬伤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了CRRT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美华;彭建雄;胥志跃;郑焱;张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改良体位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因体位限制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后平卧24 h,术侧下肢制动12 h,观察组采用术后6 h后轴线翻身,R形垫支撑成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应用。观察2组术后皮肤压红、局部渗血、尿潴留、睡眠差、肢体麻木、腰酸背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术后第2天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皮肤压红、局部渗血、尿潴留、睡眠差、肢体麻木、腰酸背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10%、14%、24%、57%、40%。对照组患者术后皮肤压红、局部渗血、尿潴留、睡眠差、肢体麻木、腰酸背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3.4%、3.4%、3.4%、6.7%、1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新改良后的术后体位,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毛文玉;陈敏;陈海霞;刘祥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程护理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5月~12月期间在本科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协作型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观察比较2组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复查接受度、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经Mann-Whitney U检验,Z=2.221,P=0.026<0.05,干预组患者检查成功率、满意度、复查接受度、医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胃镜检查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不但提高检查成功率及复查接受度,且能协助患者认知自身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玉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1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措施,包括怎样去维持正常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认为护理干预对于极低体重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能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陈清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7例冠心病患者行一站式杂交技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7例冠心病患者行一站式杂交技术围手术期的特点并找出有针对性的护理要点。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进行心理评估,制定心理护理措施;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抗凝监测;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术后重点观察出血量及引流量的颜色及性状;制定并实施术后宣教;疼痛护理。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认为对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行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技术效果较好,严密的抗凝观察及专科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郭灵霞;司在霞;周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例腹腔妊娠33周孕死胎剖腹取胎手术护理配合

    腹腔妊娠是指位于输卵管、卵巢及阔韧带以外的腹腔内妊娠,是罕见而又极其危险的产科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5000~1∶15000次正常妊娠[1]。常累及部分大肠、小肠、大网膜等,晚期可累及几个脏器,易造成切除困难[2],且胎盘种植处血管丰富,剥离胎盘时极易引起大量出血,造成致命性出血,孕产妇病死率高达10%~20%[3]。腹腔妊娠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终止妊娠。2012年10月本院行1例腹腔妊娠33周孕死胎剖腹取胎手术,经多学科联合盆腹腔手术,取出死胎,将胎盘剥离,并切除左附件,手术顺利完成。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刘娟;刘凤霞;张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泌尿系结石及其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结了400例泌尿系结石引起的疼痛和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分析了泌尿系结石引起的疼痛和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包括疾病本身因素、手术因素、患者因素、医护因素,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疼痛宣教、减轻疼痛的技巧方法、心理护理和促进舒适的护理,认为对泌尿系结石术后疼痛加强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疼痛得到较好控制。

    作者:沈金秀;饶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