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妮;周微雅;王虹;颜晓东;陈晖;钟华;张丽香
慢性无症状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ASC)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无肝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我国ASC约占总人口的10-20%,合理而适当的处理这一人群不仅是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有效的清除病毒的方法,乙肝病毒有可能终生携带,给这类人群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带来极大的不利,如何使ASC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是临床医护工作者及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我们从1997年3月至1999年7月对我院感染科门诊就诊的206例ASC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求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作者:林志红;吕洪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目前眼科临床较为常见.难以治愈、致盲率较高的眼部感染性疾病.我院1997年2月至2001年4月,采用氟康唑(fluconazole,FCE)局部或全身治疗12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程时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内甲状腺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胸内甲状腺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采用颈部领式切口或颈部领式切口加纵劈胸骨切口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除2例暂时性声嘶外,无其他并发症,均治愈.随防1-10年无复发.结论:胸内甲状腺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邻近器官受压引起的症状.X线胸片、CT和同位素扫描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外科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措施.颈部领式切口能完成大部分胸内甲状腺肿的切除,较大坠入性甲状腺肿不能从颈部取出者以及甲状腺肿部分血供来自胸内者可加用纵劈胸骨切口.
作者:姜亦升;杨新峰;孙家树;曾宪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CNA与喉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喉癌(鳞状细胞癌)中PCNA的表达.结果:PCNA高增殖频率者,倾向于低分化鳞癌(III级)、III、IV期临床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结论:PCNA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其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CNA可作为喉癌肿瘤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杨长青;徐文超;姜鸿彦;黄维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真菌性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妇科常见病,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多种疗效均不够稳定,复发率高且疗程较长.近年来,我院应用氟康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杨琦芳;马丽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呋喃西林溶液为外用消毒剂,本品外用刺激性小,毒性低,但溶液在室温较低或贮存时间稍长,易出现黄色块状沉淀(结晶析出),而影响药效,因而对其稳定性做了一个研究.同时对呋喃西林溶液的含量测定采取了新的紫外分光光度法,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栾泳静;贺永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临床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围术期红细胞动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rhEPO,术前10天至术后4天,150IU/Kg/次,皮下注射,3次/周,对照组不予rhEPO.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肌钙蛋白T动态变化、异体全血及血球压积输入量.结果:rhEPO用药后10天网织红细胞达峰值,为用药前210%.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组减少输血率30%.结论:rhEPO应用于冠脉搭桥围术期病人能显著减少异体输血率.
作者:王永忠;甄文俊;佟宏峰;孙耀光;马玉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近年来共行76例肾移植术,其中5例高危患者(6.56%)均在硬膜外及全麻下顺利完成.就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邱惠贞;孔祥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于1998年1月至2000年8月共诊治过敏性咳嗽50例,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5.2岁.<3岁6例,-6岁14例,-9岁22例,>9岁8例.患儿有个人过敏史者22例,有家族过敏史者18例.发病季节:春季12例,复季7例,秋季13例,冬季18例.
作者:张淑霞;夏蕾;周燕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从1995年以来采用自制硬化剂、微波、中药等综合治疗鼻出血352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文爱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化疗患者粘膜损伤是其毒副反应之一,因此对化疗患者粘膜组织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粘膜损伤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顾宗英;晁峰峰;王秀芹;管继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通过5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进行分析,探讨颅脑损伤并发MOF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作者:李荣;黄财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D15抗原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分布特点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SA(catalyzed signal amplification,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对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进行CD15抗原检测,采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观察超微结构组织中CD15抗原的分布特征.结果:94例乳腺癌中75例呈CD15阳性表达,阳性率79.8%,10例正常乳腺组织腺管上皮细胞亦呈CD15弱阳性表达.CD15表达阳性率在乳腺癌组织学II-III级(87.3%)显著高于I级(69.2%,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90.2%)显著高于无转移者(67.4%,P<0.01).免疫电镜显示,CD15抗原主要分布于乳腺癌细胞质的界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近细胞核膜处和正常乳腺组织腺管上皮细胞质的界膜处.结论:CD15对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测淋巴结转移状况是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标志物,对探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理是一个新途径.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倪灿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肝包虫是西北牧区的一种多发性疾病,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608型多功能麻醉机密闭法吸入异氟醚行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肝包虫内囊摘除术6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生虎;邢月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1998-2000年以来,我院收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00例,其中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50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秀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内科近年来收治可逆性尿毒症31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本组31例患者均符合尿毒症诊断标准,经针对可逆因素治疗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血生化尿素氮和肌酐近期内有明显下降者.
作者:陶吉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自1998-2000年,发现7例病人在静滴环丙沙星的过程中出现浅静脉炎,现报告如下.1 临床表现
作者:孙艳娜;孙秀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们对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比较.
作者:王良云;成学武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患者,男,30岁,因发作性腰痛,伴右侧腰部窦道形成3年入院.病人于3年前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右侧腰部形成一窦道,溢脓.曾多次在外院诊治无效,来本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好.腰骶部右侧纵行手术疤痕,中央可见一约1×1cm瘘口,按之有脓液溢出,双下肢无异常.辅助检查;ESR:32mm/h.脓液细菌培养查出:大肠杆菌、金葡菌等.窦道造影示:造影剂进入腹腔.考虑病灶位于腹腔内,故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后阑尾次全切除术后于腹膜后形成一脓腔,为病灶所在.行阑尾残端切除及病灶清除术.术后瘘道顺利愈合,无复发.
作者:李桂福;邹胜杰;王美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盐酸伪麻黄碱缓释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 60mg普通片和缓释片后的血药浓度,数据经3P87软件微机处理,求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单剂量口服普通片和缓释片Cmax分别为(317.86±99.62)ng.ml-1和(205.06±29.75)ng.ml-1;t1/2(ke)分别为(3.94±0.53)h和(5.70±1.22)h;普通片ALC0-24为(2386.77±246.14)h.ng.ml-1,缓释片AUC0-36为(2310.94±171.89)h.ng.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44±8.85)%.多剂量口服普通片和缓释片Cmin分别为(126.62±18.22)ng.ml-1和(147.89±18.24)ng.ml-1;Cmax分别为(307.89±24.09)ng.ml-1和(275.20±26.82)ng.ml-1;FI分别为(0.79±0.22)和(0.58±0.14).结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张一飞;赵红光;吴琳华;金锐;于景翠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