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低位梗阻急诊手术2例分析

李艳美;唐玉梅

关键词:
摘要:1病例资料例1,男41岁,住院号6784.因腹胀无排便10天,拟诊肠梗阻急诊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腹胀如鼓,左下腹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亢进,腹透见左腹部多个液平面,考虑肠梗阻.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单位怎样开展中药药剂研究工作

    我国即将加入WTO,大量的西药将涌入我国,这对我国的医药工作者是个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大力研究开发有自己特色的中药,以抢先占领国内外市场.在基层单位工作的药剂人员从事具体事务性工作较多,再加上条件限制,所以要从事科研工作就相对较为困难.

    作者:肖金莲;蒋孟良;唐嫦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胰腺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我科于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6例胰腺损伤病人,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6-68岁,其中胰腺实质部分破裂3例,胰头严重损伤2例,胰体横断损伤1例.

    作者:王新午;杜文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8例分析

    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趋于上升,随着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选择保守治疗病例也相应增加.我院从1999年7月至2000年7月采用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索南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骨钙素在骨肉瘤瘤骨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骨肉瘤为起源于原始间叶细胞的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率占骨肿瘤的35.1%[1,2,3].原始间叶细胞是一种分化很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结缔组织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因此骨肉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向性,骨肉瘤的组织学图像具有多样性,组织学类型繁多:有骨母细胞型、软骨母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巨细胞型、小细胞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等.

    作者:熊焰;向理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

    1健康教育方式1.1医护人员教育对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包括讲座、短期培训班、长期脱产进修或参加健康教育学习项目)使医护人员掌握新高血压防治动态.

    作者:王珺;阿孜古丽;陈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独一味对药物流产后止血的疗效观察

    我们于1999年10-12月对门诊早孕经用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后患者服用中成药独一味片剂辅助止血,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李翠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青霉素过敏反应人群增多的原因探讨

    临床工作中,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很多,其中以青霉素为多见.据WHO统计,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在世界各国逐年增高[1],有感于临床,现对其原因作一探讨.

    作者:李卫东;贾昆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地锦颗粒剂与香连丸治疗细菌性痢疾137例临床分析

    地锦颗粒剂为孝感市汉川卫生学校1997年承担的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2000年通过省科委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登记号EK010072).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泻、镇痛等功能,主治细菌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地锦颗粒剂的临床疗效,我们对该制剂与香连丸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就观察结果分述如下:

    作者:陈凡成;欧阳松珊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措施

    室间质控是临检中心对各实验室的考查方法之一,其成绩是衡量各实验室检验水平的标准,也是各实验室日常检验工作质量的反映,因此用参加室间质控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是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途径.

    作者:邓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黄芩甙提取佳条件设计提取工艺的探讨

    目的:通过实验对黄芩甙提取工艺条件的探讨,设计佳提取工艺.方法:取适量黄芩粗粉,按实验设计的不同对比条件分步进行,所得提取物称定重量并按上海市药品标准(1974年版)测定黄芩甙的百分含量,根据重量和百分含量计算收率.结果与结论:对4批黄芩提取了黄芩甙.平均收率13.72%,而按原工艺提取黄芩甙的收率为7.2%,收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且质量符合针剂、片剂的质量要求.

    作者:张永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静滴红霉素致肌肉震颤、紫绀1例分析

    患者女,27岁,因羊水过少而入院,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无心肺肾疾病史.门诊查血、尿常规正常,肝功正常.当日行剖宫产术,术中顺利,出血约100ml,术后血压16/9KPa.医嘱给予5%葡萄糖1000ml,红霉素0.6静滴2次/日.

    作者:梁静晶;梁丽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体会(附42例报告)

    我院从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妊娠期阑尾炎4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年龄23-38岁,阑尾炎发病为妊娠早期(1-3月)8例,中期(3-6月)27例,晚期(6月以后)7例,病程6-96小时,平均42小时,发病至就诊超过3天者14例,其中阑尾穿孔4例,由妇产科转外科者11例,死胎3例,早产2例(胎儿存活),42例经确诊后,全部手术治疗,无孕产妇死亡.

    作者:花景香;赵晓民;朱可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下鼻甲骨化纤维瘤1例

    患者女,16岁,学生.因鼻塞5年余,加重1年余就诊.体检:全身情况良好,营养中等,外鼻端正,双侧前鼻孔对称,鼻腔粘膜无水肿及分泌物,色泽正常.左侧下鼻甲部位为一圆形新生物替代,直径约4cm,将左侧鼻腔完全阻塞,仅鼻顶部剩余一小间隙,通气被完全阻断.

    作者:穆永忠;李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脉降压流浸膏对老年气虚血瘀症型l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Il(AngⅡ)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老年气虚血瘀症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组)应用益脉降压流浸膏治疗前后血浆ADM、ET、AngⅡ水平;并与30例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的患者(对照组)及25例老年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较健康对照组ADM、ET、AngⅡ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降低ET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而降低AngⅡ作用弱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压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气虚血瘀症型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浆ADM、ET、AngⅡ水平增高;益脉降压流浸膏具有良好的降低ADM、ET、AngⅡ作用,推测该作用主要与其降低ET有关.

    作者:段学忠;孙西庆;杨丁友;蔡新吉;张燕;于晓宏;王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水ASP测定及临床意义

    腹水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恢复而长消,不论何种性质的腹水都有其特殊的生物活性组分,其中酸溶性蛋白(ASP)的多寡及临床观察国内尚未见报道[1],籍此本文就该问题讨论腹水ASP测定并获得腹腔渗出液和漏出液的ASP之医学参考值,还观察了癌性腹水的ASP变化情况.

    作者:张运斌;王娟;刘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由多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流感病毒A、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也可引起.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且常导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作者:侯文敏;杨海河;廉道三;王欣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葡萄糖酸钙加东莨菪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我院于1998年11月-2000年4月共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28例,采用葡萄糖酸钙加东莨菪碱治疗1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周雪艳;周春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针刺法加中药治疗多发性寻常疣32例

    我们运用针刺法加中药治疗多发性寻常疣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其中30例为在校学生,2例为农民;病程6个月-3年;年龄14-45岁;发生于手指、手背15例,足缘者10例;全身散发7例.

    作者:徐芬;张茂启;朱贵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肠道小RNA病毒在1 51例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脑脊液中肠道小RNA病毒的检测结果,了解所检测的RNA病毒在脑膜炎中的致病作用.方法:检测脑脊液标本肠道小RNA病毒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结果:肠道小RNA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小RNA病毒31.3%(47/151)、B组柯萨奇病毒(C0OX)30.5%(46/151).37例对照组的脑脊液中,未检出肠道小RNA病毒.结论:肠道小RNA病毒和C0XB是导致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PCR方法可以用于脑膜炎的临床病因学诊断.

    作者:薛承岩;宋立刚;孙立新;李桂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乳腺癌组织中GST-π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GST-π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对病变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GST-π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GST-π的表达,并与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P53、C-erbB-2和Ki-67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组织中GST-π表达阳性率为77.8%,明显高于ER、PR、P53、C-erbB-2阳性率.与ER呈负相关性,与Ki-67呈正相关性.GST-π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检测GST-π的表达对乳腺癌的进展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组织中GST-π表达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刘军;王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