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高脂血症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张华军;张倩;余薇

关键词:
摘要:高血压、高脂血疗和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关系,而且其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对上述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上述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进行了检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评估

    急性脑血管疾病(Acute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ACVD)是目前人类的3大死因之一,其中缺血性卒中(lschemic Stroke,IS)约占75%.对于它的治疗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其疗效为临床医师所争议.

    作者:金洪;金德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小时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不畅致尿液潴留膀胱内,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一般认为与产妇的身体状况、胎儿大小、产次和分娩方式有关.为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尽早使产妇恢复正常,首先需要了解产后尿潴留的相关因素与处理方法,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发生产后尿潴留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作者:刘庆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改革创新和新业务、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分工,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常规,创造一个安静、清洁、严肃的良好工作环境,在医院环境中,手术室是易引起交叉感染的场所,因此,预防术中、术后感染是手术室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海力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快速鉴定光滑念珠菌与白念珠菌

    目的:探讨脂肪酸组成对白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的鉴别意义.方法:采用盐酸甲醇法提取5株白念珠菌和4株光滑念珠菌的脂肪酸,以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配以计算机分析各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光滑念珠菌与白念珠菌在脂肪酸的成份与含量上明显不同,光滑念珠菌不含亚麻酸(C18:3),且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C16:1)与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比值不同(白念珠菌皆小于 1.3,光滑念珠菌除1例为1.2外,余皆大于 3.9):C16:0与硬脂酸(C18:0)的比值(白念珠菌皆大于2.7,光滑念珠菌皆小于 1.1):C16:1和油酸(C18:1)的比值(白念珠菌皆小于0.5,光滑念珠菌皆大于 0.7).结论:气相色谱法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白念珠菌与光滑念珠菌的化学分类鉴定.

    作者:席丽艳;张小娟;鲁长明;郑文辉;蔡葵花;谢穗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胎儿畸形与羊水量异常超声影像学分析(附69例报告)

    目的:探讨羊水量异常与胎儿畸形的关系,提高胎儿畸形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采用Aloka1400超声诊断仪与AcusonXP128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妊娠28周前,采用羊水暗区测量:妊娠28周后,采用羊水指数测量.结果:胎儿畸形69例,其中羊水过多43例,占61.5%:羊水过少13例,占19.28%:羊水正常13例,占19.28%.结论:发现胎儿畸形与羊水量异常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戴常平;马小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上呼吸道感染并寰枢椎脱位2例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男,4岁,因发热、咽痛2天,伴颈痛、活动不灵1天入院.体检:T38℃,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11°肿大,充血,无分泌物,头倾向右侧,下颌向左侧歪斜,颈部活动受限.心、肺、腹无异常.血WBC4.7×109/L,N0.22,L0.78,颈椎正、侧、斜位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张口位片示枢椎齿状突向右偏斜,与寰椎间变窄,右旋转侧块较宽.

    作者:郝兆明;刘于嫣;初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吡罗昔康治疗痛经

    自1999年5月份以来共采用吡罗昔康治疗痛经患者120例.治疗方法:月经来潮前1天或当天服用吡罗昔康片(炎痛喜康)2片(40mg),1个月经周期只需服用1次即可.结果:全部病例经治疗7后,疗效确切,作用迅速,持久,无不良反应.

    作者:郑季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霉变食物、药物与疾病的关系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水果、蔬菜、药物的质量的要求提高,人们在使用过程时应严格掌握,对药的质量问题,霉变食品、水果的食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中毒,防止癌变[1].霉菌是真菌中不形成大的子实体的全部丝状菌类,常寄生于有机体或腐生于粮食食品、药物或其他产品上使之发霉变质,有的霉菌还可产生毒素,危害人与动物的健康.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黄绿青霉素、灰黄霉素等.

    作者:杨炳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期Creutzfeldt-Jakob病的临床及病理

    目的:探讨老年期Creutzfeldt-Jakob病(CJD)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病理证实的3例老年期CJD的临床表现、光镜及电镜所见.结果:3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可见神经细胞变性死亡,胶质细胞增生.光镜除可见上述改变外,还可见部分髓鞘及轴索的肿胀变性.结论:本组病例与国内其它报导有差异,提示我国老年期CJD的临床特点有其独特之处,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将有助于临床的诊断.

    作者:陶定波;孙晓培;宋凡;申敬顺;雷征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预防乳癌发病,提高病人生存率

    乳腺病是广大妇女常见的多发病,尤其是乳腺癌严重地威胁着广大妇女的健康.目前,我国成人妇女乳腺癌的检出率为0.8-1%,也就是说,每1250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患乳癌,已跃为我国妇女致死病因的第1位.但目前乳癌的病因还不清楚,但是根据临床分析实验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人们提出了各种推测及学说,虽然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作者:徐希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2种治疗方法疗效观察

    自1995年以来,我科对4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现将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许正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巨大甲状腺腺瘤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附56例报告)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并发症,巨大甲状腺腺瘤术中更易损伤喉返神经,我科1995年12月至2000年12月共行巨大甲状腺腺瘤手术56例,术中损伤喉返神经2例,发生率3.75%,报告如下:

    作者:周福高;王志强;王振斌;俞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5-氨基水杨酸结肠释药包衣片剂的制备和体外释放

    用治疗结肠炎的药物5氨基水杨酸作为模型药,用直链淀粉/正丁醇复合物及乙基纤维素作为包衣材料,制备了5氨基水杨酸结肠释药包衣片,并进行了体外释放实验等.结果证实包衣材料选用适当的比例,可以使药物在结肠定位靶向释放.

    作者:齐宪荣;韩敏;张大卫;张强;魏树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鼻骨骨折超过2周后鼻内闭合式复位临床分析

    外伤性鼻骨骨折发生外鼻畸形者,一般应在伤后10天之内进行复位[1].若超过10天,尤其是超过2周后,由于组织修复,骨折断端骨痂形成,难以用鼻骨复位钳进行鼻内闭合式复位矫正外鼻畸形,多需手术行开放式复位.我科自1993-2000年采用单纯鼻内闭合式复位法和锤击法加鼻内闭合式复位法治疗鼻骨骨折外鼻畸形2周以上患者41例,总结如下.

    作者:王保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膀胱内前列腺增生2例

    1 病例资料例1,患者65岁.主诉:排尿不畅、尿频3年,排尿困难1天,以前列腺增生入院.查体:腹软,膀胱充盈、压痛,直肠指检:前列腺略大,中央沟变浅,质软,无压痛,无肿块.插入尿管顺利,引出清亮尿液约800ml.尿常规化验:脓细胞++.尿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作者:丛大伟;潘世平;王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旋光法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硷滴眼液含量

    目的: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硷滴眼液含量.方法:采用旋光法测定.结果:硝酸毛果芸香硷浓度在5-25mg.ml-1范围内旋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4%(n=5).结论:本法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母琼梅;何继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症多型性红斑的皮肤护理

    重症多型性红斑,是由于感染、药物、食物等因素作用机体后,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超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高热、寒颤、脉搏细弱、呼吸困难、中毒症状重,烦躁不安,谵妄昏迷、皮肤粘膜受损、多脏器受累、死亡率高.我科去年收治1例,经医护全力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住院19天,基本痊愈出院,现将对此患儿的皮肤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梅国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异雷公藤内酯四醇的半合成研究(Ⅰ)

    以雷公藤内酯酮为原料,经烯丙位烃基氧化、亲核酰化和还原反应,合成了异雷公藤内酯四醇,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确证.

    作者:郭舜民;林绥;徐榕青;邓福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切口骨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护理

    我科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小切口骨开窗髓核摘除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贾红卫;白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强基层妇幼保健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自1992 2000年,霍城县66团活产数为1624例,孕产妇死亡3例,死亡率为184.7/10万.其中羊水栓塞2例,占总死亡率为66.7%.心脏病死1例占33.3%.孕产妇死亡地点:死于团场医院2例,死于县以上医院1例.到病情危重时,大部分病人才转送上一级医院,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延误了抢救时机,往往难以抢救成功.不可避免死亡2例,可避免死亡1例.分析原因如下: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