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脑梗塞的关系

胡勇飞

关键词:颈动脉的CDFI,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脑梗塞, CT
摘要:目的:通过对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证实的38例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意在分析探讨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脑梗塞患者的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的内径和彩色血流宽度,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血流状态参数的改变.结果:2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闭塞症,其发生率达71%.颈动脉硬化闭塞症表现为颈动脉内膜面毛糙、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多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软斑和溃疡斑是脑梗塞栓子的主要来源.结论:颈动脉CDFI检查不仅可以对颅外段颈动脉有无形态学改变及血流状态异常和无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检出、监测.以便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脑梗塞和治疗措施.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现对我院1995年-2000年,部分住院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致病因素及防治措施.

    作者:李晓娟;魏学民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减肥药物研究进展

    肥胖症已成为流行病.按照WHO规定,体重(kg)/身高2(m2)>25-29.9者为超体重,≥30.0称肥胖症[1].肥胖可以诱发一些严重的疾病及某些癌症等.因而其治疗原则应提倡综合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再辅以药物疗法[2].本文就目前临床应用及研究开发中的各类减肥药综述如下.

    作者:谭春花;陈浩宏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创伤性睾丸脱位5例报告

    1986年-1999年,我院共收治外伤性睾丸脱位5例(6侧),均行手术并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施国君;李传成;陈胜茹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自我血糖监测的指导

    监测血糖是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指尖血的准确性及采血时的疼痛常给患者带来困惑,以下五点建议可供糖尿病患者参考.

    作者:牟英梅;纪明霞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浅析水蛭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水蛭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有破血逐瘀的功效,为历代医家所重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水蛭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治疗疾病的范围有所拓展,药物剂型逐步扩大.

    作者:李刚;朱洪涛;张永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我院自1997年1月-2001年2月抢救多发伤196例,其中进行院前急救的147例占74%,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淑艳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自发性气胸的诊治体会

    自发性气胸是肺科常见急症.我院结核科从1987年8月-2000年8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145例.

    作者:罗冬姣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益气固肾止崩汤配合治疗不规则阴道流血94例分析

    各种原因所致的不规则阴道流血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就我科自1997年-2001年收治的排除妊娠所致的出血病人,经激素、刮宫、止血药物等西医方法治疗无效,而经采用中药益气固肾止崩汤配合治疗94例,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张子立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43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5年10月-2002年5月共收治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43例,其中保守治疗17例,手术治疗26例,死亡26例,死亡率为60.5%.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云平;吴维民;吴雪松;潘荣南;刘增庆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人工冬眠护理小儿中毒型痢疾体会

    为早期发现小儿中毒型痢疾的病情变化,我们实行人工冬眠护理的四型护理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云;王立军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左心功能不全的120例临床分析

    21世纪,心血管疾病仍将是一项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血压、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等均呈上升趋势,预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将是呈上升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现将1997年-2000年在我院内科住院的120例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彭汉芬;於卫国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及配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边缘学科的药学技术的渗入,新药的源源不断问世,不断更新换代.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合理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疗效或减轻毒副作用,还可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贾传芹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综合治疗双侧臂丛神经卡压伤9例报告

    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双侧臂丛神经卡压伤9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令法;施水彬;李秀山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克林霉素的临床疗效评价

    克林霉素是第三代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该药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且对厌氧菌也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板状芽孢杆菌属所致呼吸道感染疾病疗效显著,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敏感病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等感染,且副作用少而轻微.

    作者:马慧芬;何解生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认知功能减退为核心症状.AD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是治疗AD有效的药物,在大规模多中心,双盲和安慰剂对照试验中,这类化合物对AD病人认知能力的心理测验及生活质量均有统计学显著改善.

    作者:张旭蓉;邱贞琴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我科通过制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程序,尽早发现出血前的先兆症状,采取一系列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率.

    作者:贺秀萍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醒脑抗栓灵对脑中风治疗作用的研究

    观察醒脑抗栓灵对实验动物的镇静、抗血栓、减少脑梗塞面积作用.结果表明,静滴醒脑抗栓灵2.0g生药/kg,使小鼠自主活动数减少,同剂量对给予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2.0g生药/kg的醒脑抗栓灵和牛黄清心丸均使小鼠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并能抑制大鼠体外、体内血栓的形成,尤对体内血栓抑制更为明显;静滴1.0g生药/kg醒脑抗栓灵,能减轻局部脑缺血大鼠的行为障碍和一定程度的减少脑梗塞面积的作用.

    作者:于德志;莫宗琪;刘树刚;任守海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加味四妙散治疗下肢静脉血栓36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24 66岁,病程7天-3个月.外伤引起者4例,分娩后引起6例,腹部手术后(含剖宫产)7例,过度劳累引起9例,下肢受凉引起者4例,无明显诱因者6例.

    作者:张翠琴;徐彦志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1例巨大甲状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地方性单纯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原料的不足,通过激素轴的反馈作用,促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甲状腺的代偿性肿大,多与当地的水质和食物中的碘含量不足有关.随着我国食用碘盐的普及,此类患者日益减少,但在偏远落后地区,仍有此类病例出现.

    作者:赵彦;孟云 刊期: 2002年第34期

  • 血液灌流抢救氯氮平中毒1例

    患者,男,64岁,主因昏迷10h,急诊入院.患者于发病前一天与家人争吵、当晚十二时家人发现其进食后入睡,于次日晨6时许其子发现患者呼之不应,呼吸粗大,并发现床头有两个氯氮平空瓶(200片),随即抬入急诊科给予洗胃、静点美解眠,但仍处于昏迷状态,小便失禁,于10AM送入病房.

    作者:程建平 刊期: 2002年第3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