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亚;王美纳;胡文杰;王玉虎;梁维薇
1典型病例患者,男,51岁,吞咽困难、发音不准1年余,查体发现双侧舌肌萎缩,悬雍垂左偏,饮水呛咳,声嘶.MRI显示斜坡部病灶内为局限性膨大,长T1长T2信号,大小5×6× 5cm,边界清楚,延脑明显受压,向前移位.
作者:陈长才;汪求精;邓隆民;邹小英 刊期: 2002年第27期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常导致严重的感染.而葡萄球菌易于产生耐药性,治疗较为棘手.因此临床医师和检验工作者应重视对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现将我院2000-2001年临床分离葡萄球菌的菌种及耐药性作以下分析.
作者:刘威;连丽琴 刊期: 2002年第27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疾病的致死率逐渐下降,人们的平均寿命也越来越长,因此,我们的社会逐渐进入了老年社会,年龄超过70岁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作者:时金梅 刊期: 2002年第27期
慢性盆腔炎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疾病、多发病,容易复发,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近年采用多功能治疗仪这一新方法,对1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门诊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军;黄志勇 刊期: 2002年第27期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的疗效观察.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植骨及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植骨融合及椎间高度维持情况及椎体稳定性.结果:20例获得牢固骨性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未发生骨不连及钢板螺丝钉松动滑脱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内固定应用于颈椎骨折合并截瘫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维持椎间高度,避免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并发症,有利于截瘫的恢复.只要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手术操作原则,此手术是安全的,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俊华;马双玲 刊期: 2002年第27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终身疾病.随着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模式现代化和社会人口老龄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作者:王迎新;张献民;陈剑辉 刊期: 2002年第27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CHD)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重要疾病,本文通过对5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影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具体预防措施,床头护理使我们更好认识床头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冠心病预防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马芙蓉;惠美琳;杨麦娟 刊期: 2002年第27期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MFH)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多发于四肢、躯干和腹膜后等部位;发生于头颈部、颅内很少见.
作者:苏君;苏凤;张学新;杨武双;肖宏;杨海城 刊期: 2002年第27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内科急诊中占很大比例,病死率较高,如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预后较好,无严重后遗症,故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正确治疗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我院于1996年-2000年,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36例,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明 刊期: 2002年第27期
1病例介绍患儿,男,六岁.入院T 39℃,HR 108次/min,R 25次/min,BP 100/60mmHg.
作者:张建伟;张雪芳 刊期: 2002年第27期
我科从1996年开始使用诺和笔注射胰岛素.此注射笔使用方法简单易学,优点很多.现将此注射笔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康小可 刊期: 2002年第27期
肺结核和糖尿病均为常见病,近年来肺结核继发糖尿病的病例有增多趋势,肺结核与糖尿病在治疗和饮食上相互制约,也给护理带来很多困难.因此要相互结合而实施护理.
作者:马静敏;张建伟 刊期: 2002年第27期
蒙医与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肠内津液不足,大便积滞难下,排便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疾病.
作者:樊瑞;朝克;吉日嘎拉;李景武 刊期: 2002年第27期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跟骨关节内骨折波及距下关节面及横径加宽,Boohler角变小等,如治疗不当常可致残.我院自1994年3月-2001年3月共收治34例跟骨骨折,其中21例在X线透视下,经皮斯氏针撬拔复位加石膏管形外固定,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马社荣 刊期: 2002年第27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虽已有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普遍应用,但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据统计我院2000年1月-2001年7月共收治麻疹及其并发症患儿2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玲霞;冯晓莉 刊期: 2002年第27期
Fludarabine为腺苷类似物抗肿瘤药,它通过抑制DNA聚合酶及核糖核苷还原酶而干扰DNA的复制,是目前临床单药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效的药物,同时对慢性淋巴瘤及巨球蛋白血症也有抗肿瘤活性[1].
作者:翁德胜;杜庆锋;丁彦青 刊期: 2002年第27期
毁坏性肢(指)体离断伤是复杂性损伤,常包括碾、压、卷、撕脱等多种损伤机制,再植技术复杂,本文报道我院自1990年-2001年间成功再植22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损伤特点及临床救治要点做一总结.
作者:杨绍安;刘宁富 刊期: 2002年第27期
目的:总结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资料.探讨其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方法.ATRA诱导缓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02例.缓解后按所接受的维持治疗分为3组:(1)维甲酸加化疗交替进行组53例;(2)单用化疗组50例;(3)终止治疗组21例.观察长期生存与年龄、性别、初诊时血液学指标.三组不同化疗方案在完全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复发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202例患中,20例在接受ATRA治疗2周内死亡,早期死亡率9.9%.182例患者中166例获得完全缓解,缓解率91.2%.随访8-138个月,中位生存期38个月.42例失访.3年生存率40.4%,5年以上生存率22.6%(28/124).长期生存的患者年龄在35岁以内占85.7%.初诊时白细胞数低,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轻.其中(1)组5年以上生存的15例,占长期生存人数的53.6%;(2)组5年以上生存10例.占35.7%;(3)组5年以上生存3例,占10.7%.复发病例61例,复发率49.2%.(1)组复发21例,占(1)组总人数的39.6%,(2)组复发24例,占(2)组总人数的48.0%;(3)组复发16例,占(3)组人数的76.2%.结论:长期生存相关因素中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是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缓解后坚持化疗与终生治疗有显著差别.坚持长期、规律、足够强度的巩固治疗,维持持续完全缓解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
作者:黄明;杨桂斌;时新颖;沈孟贤 刊期: 2002年第27期
健康教育是指个体通过学习掌握的自理能力,护理人员给予必要的支持,指导教育和提供佳环境,以便促进个体达到自理的佳水平.
作者:唐爱当;王秀容 刊期: 2002年第27期
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采血或肌肉注射时,有时会遇到患者发生昏厥(晕针),使医嘱不能顺利进行,并给其带来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则必须当即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针对性护理方法,使之避免和减少这类事件发生,乃是护理工作重要内容,本文为个人护理工作中遇到和处理过的这类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和浅谈护理的经验和体会,与同道者共同商讨.
作者:陈小燕;卢艳芳 刊期: 2002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