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力衰竭时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探讨

张曰玲;孙启和

关键词: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心力衰竭的发生正在日益增长并伴有广泛的神经内分泌异常,由于其预后与恶性肿瘤相当,而日前研究较多的为血管紧张素1(A1 PRA)、血管紧张素Ⅱ(AII)、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心钠素(ANF)等,近年来,心力衰竭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兴趣,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呼吸衰竭患者及早行机械通气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机械通气中护理与治疗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科1997年-2002年收治的47例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湘婷;韩淑云;詹鑫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环甲膜切开术的再认识

    大多理论认为环甲膜切开术仅用于严重喉阻塞的急救,置管时间不宜超过48h,否则会引起术后喉狭窄.为了观察环甲膜切开术短期带管后的喉部变化,本文就1993年2月-1999年11月经治的18例置管时间为3-19天的患者,于拔管后定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随访1年,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治军;方勤;胥伟华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我科从1998年开始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了22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同时选用强的松治疗的16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佳;许华;杨柳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变化,以及此变化是否与糖尿病肾病(DN)有关,是否与DN的病变程度有关.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共118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尿白蛋白阴性组(DM1)伴微量白蛋白尿组(DM2)、伴明显白蛋白尿组(DM3),分别测定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GMP-140、D-D、PAI、tPA、vWF水平.结果:所有DM患者GMP-140、D-D、PAI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DM患者体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中GMP-140、D-D、PAI在伴白蛋白尿的DM组明显高于不伴白蛋白尿的DM组,提示高凝及纤溶活性异常与DN的发生有关,GMP-140、D-D在明显白蛋白尿组又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提示随DN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液高凝状态及纤溶系统紊乱更加明显.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系统紊乱,并且与DN的发生有关,与DN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张雪涛;庄海平;邵建伟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冷冻自体骨片修补颅骨缺损28例分析

    1995年5月-2000年6月我院采用冷冻自体颅骨骨片修补颅骨缺损28例,经临床实践及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继强;王绪超;刘培东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浅谈我院加强病案质量管理的几点做法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医疗质量管理是核心内容,而病案质量管理则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实际工作中,如何抓病案质量,使其完全符合病历书写规范,为医、教、研提供宝贵的资料和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一直是管理工作中的难题,现谈一下我院加强病案质量管理的几点做法.

    作者:韩芳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0例临床观察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2岁,正值青春发育期,又由于学习、生活、情感及饮食结构等方面原因,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率较高,约占门诊病人的30%.

    作者:陈德凤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颅脑外伤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颅脑外伤患者病情较重,多为复合伤,受伤后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多数病人需要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不当,易形成痰痂、溃疡、出血,影响病人的呼吸,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孙朝霞;董雅婵;张玲;贾学云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苦参素合用更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附64例报告)

    为探求一种更为有效且副反应小的抗乙肝病毒治疗方法,提高单品种药物治疗效果,我科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选择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使用苦参素、更昔洛韦联合抗病毒治疗,并与单用苦参素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谭正炳;孙晓坤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髂内动脉瘤

    髂内动脉瘤(internal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临床十分少见,但因位处盆腔深部,瘤体较大,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多于病变晚期瘤体不断扩大,一旦破裂大出血后才被发现,所以后果严重并有较高的死亡率,而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田卓平;张培华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不同人群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状况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人型支原体(MH)、解脲支原体(UU)在5种性病患者、健康人群、性伴中的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以及与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TD门诊的1143例、健康人群465例、性伴134例的尿道(宫颈)分泌物的UU、MH感染.结果:STD患者中UU感染大大高于MH感染,除梅毒患者外的STD患者、性伴人群无论男女UU、MH感染率与健康人群比较有显著差异.NGU组、总STD患者、健康人群的UU、MH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健康人群女性与性伴人群女性UU、MH阳性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性病患者中支原体感染率增高,不同病种的STD感染支原体的频率相同,临床更应加强女性UU、MH的检测.

    作者:徐斌;吴昊;于海滨;张林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免疫因素在炎症性肠病研究中的进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UC和CD实际上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亚类,均属于肠道免疫性疾病.

    作者:陈刚;纪欣;周钢;韩英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内科的应用及护理

    雾化吸入是通过雾化器将配置好的溶液转换成由空气传播的水微粒,患者吸入后,微粒将随气流扩散;形成的微粒越小,扩散的范围越广,有助于稀释和排出痰液及炎症治疗;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的优点[1].

    作者:初海英;张玲;王蕾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9例脑干脑炎临床分析

    脑干脑炎临床不多见,为提高对脑干脑炎的认识,现对我院1997年3月至今9例住院的脑干脑炎病人病情、详细的临床和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冰;丁美萍;范立红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紫杉醇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复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4例复发性SCLC分为两组,A组10例,用TE方案[Taxo1(紫杉醇)和VP-16(足叶乙甙)];B组14例,用CE方案[CBP(卡铂)和VP-16].结果:TE组完全缓解(CR)率20%(2/10),有效(RR)率60%;CE组无CR,RR为21.4%,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脱发.结论:TE方案可作为复发性SCLC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陈茂森;阙呈立;聂立功;章巍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性亢奋

    患者,女,57岁,2000年3月13日初诊.3个月前不明诱因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抽动,同时全身高度兴奋.

    作者:宋梅;温秀芹;高惠英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含泰利必妥方案治疗老年复治菌阳性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评价含泰利必妥方案治疗老年复治菌阳性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2例老年复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泰利必妥为主组成20S(E)HZ/4HL2,对照组为2S(E)HRZ/4HL2.两组病人均为全程督导管理,按各自方案实施化疗.结果:2个月末及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71%、94%,对照组分别为64%、8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X线胸片病灶吸收显效率及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8.8%、15.3%.对照组分别为66%、2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8%,对照组为19.2%,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年细菌学复发率治疗组为零,对照组2.5%.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含泰利必妥方案治疗老年复治菌阳性肺结核,痰菌转阴快,病灶吸收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高,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桂芳;潘心友;胡宁;廖翠勤;刘文嫣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终末期肾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作为90年代的新医疗成果,已经在临床显示了它的巨大潜力.但大部分临床研究除外了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of renal disease,以下简称ESRD)这样一群危重病人.

    作者:罗北捷;黄党生;李冀军;沈东;张许文;张立伟;易周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肾上腺结核并肾上腺增生机理的研究

    肾上腺结核少见,结核并增生更少见,我院15年来收治3例,对其增生机理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周中泉;邢金春;陈实新;陈斌;叶友新;王惠强;庄炫;张开颜;刘荣福 刊期: 2002年第25期

  • 外耳道耵聍腺瘤1例报告

    患者,女,38岁,因左耳内一渐增性肿物、伴阵发性隐痛1年,于2001年12月6日入院.病程中患者无耳鸣、听力下降,无外耳流脓及流水,无发热及头痛,感耳闷.

    作者:丁贤国;何海林 刊期: 2002年第25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