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严重创伤抢救体会

秦世军

关键词:
摘要:我科自1994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住院创伤病人886例,其中危重者382例,占同期住院患者43%,现将其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濮阳市人群ABO、Rh血型分布调查

    血型是一种遗传性状,对ABO、Rh血型调查不仅有利于种族遗传研究,而且在临床上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对4892名汉族人群ABO、Rh抗原分布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亚普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诺易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我科应用诺易平皮下注射治疗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4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32例,女8例.年龄60-83岁,平均68.4岁.符合WHO心绞痛诊断标准.其中初发型心绞痛30例;恶化型心绞痛8例;变异型心绞痛2例.

    作者:吴英;崔哲;谷素洁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氟罗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

    氟罗沙星注射液(Fleroxcin Injection,FI)为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上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雷克伯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中、重度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妇科感染等,成人每次用量为0.2-0.4g[1].

    作者:黄洁敏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160例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腔隙性梗死相关性研究

    心、脑、肾是高血压病的重要靶器官,国外研究表明[1,2]随脉压的增加,脑卒中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有关脉压与脑腔隙性梗死的关系国内很少报道,本研究对此做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吴英;路辉;谷素洁;崔哲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复方阿苯哒唑与复方甲苯咪唑治疗儿童肠蛔虫症疗效观察

    我们对我公司攀密片区两所幼儿园268名幼儿分别进行肠蛔虫检查,将其中121名蛔虫感染者分别服复方阿苯哒唑与复方甲苯咪唑观察驱蛔效果及副作用.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离体透皮扩散的研究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并研究柔性纳米脂质体对双氯芬酸钠离体透皮扩散速率的影响.方法:用旋转蒸发超声法制备柔性脂质体,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结果:五种处方的柔性纳米脂质体可不同程度地增加双氯芬酸钠的透皮速率,其中处方Ⅳ的透皮速率大,为双氯芬酸钠饱和溶液的8倍.结论:柔性纳米脂质体可显著地促进双氯芬酸钠的透皮吸收.

    作者:刘艳;胡新;崔晓峰;吕继华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131I-epidepride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epidepride在动物体内、脑内动态分布规律及显像特点,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氧水法标记制得[3]Ⅰ-epidepride.取SD大鼠,注射[3]Ⅰ-epidepride考察其在大鼠体内、脑内结合分布特点.家兔2只用于SPECT显像.一只兔于注射后连续采集,应用ROI技术,获得相应时间-放射性曲线.另一只兔据结果选用epidepride在脑内分布高时期,行脑断层显像.结果:双氧水法标记率大于95%.体内心肺吸收迅速,清除快,该药从肝胆及胃肠系统代谢.脑内纹状体浓聚稳定,小脑清除快.显像研究示纹状体有较高浓集.结论:应用双氧水法标记epidepride,标记率高.[3]Ⅰ-epidepri de在纹状体内有高度稳定浓集,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

    作者:兰晓莉;裴著果;杨敏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两种剂量雷米普利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雷米普利在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防治心血管事件的作用.方法:81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重症CHF患者随机单盲分为2组:雷米普利10mg/d组41例,雷米普利5mg/d组40例,追踪1年,观察患者心功能,不良反应和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雷米普利治疗重症CHF3个月和12个月,2组均明显改善心功能,但10mg/d治疗3、12个月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5mg/d组(P均<0.05),治疗后3及12个月10mg/d组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事件比5mg/d组均明显减少(P均<0.05)、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需做PTCA/CABG、心脏性死亡和总的死亡(心脏性及非心脏性死亡总和)等事件,10mg/d组虽比5mg/d组减少,但p>0.05,可能与病例数小有关.同时2组治疗后3和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且10mg/d组治疗12个月后上述3项指标均优于5mg/d(P均<0.05).2组治疗后的3和12个月,血压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或减慢,但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仅有轻度咳嗽、头晕、头痛.结论:用雷米普利10mg/d治疗重症CHF、预防心脏性事件更合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曾群英;王礼春;高修仁;范毅敏;王强;许庆;陶军;陈国伟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利加隆治疗30例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利加隆治疗脂肪肝,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共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4-60岁,平均38.5岁,全部患者均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变态反应性肝炎,均有ALT和AST的升高,8例病人有轻度胆红素升高,全部病人均有胆固醇(TC)或者甘油三酯(TG)升高.

    作者:杨丽华;陈晓蓓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西沙必利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前清洁肠道的效果观察

    我科1999年1月-2000年7月对194例须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病人在采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西安杨森产),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兆香;窦忠东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类固醇激素对体外循环全身性炎症反应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类固醇激素对围体外循环期炎性细胞因子及补体C3a、白三烯B4(LTB4)的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2例风心病二尖瓣替换患者,随机双盲分成4组,每组8人,A组(地塞米松DM1mg/k体重),B组(甲基强的松龙MP30mg/k体重),C组(甲基强的松龙MP1mg/kg体重),D组(生理盐水NS 1mg/kg体重).4组病人均在麻醉前1h按照各组的用量一次性静脉给药.然后检测围体外循环期补体C3a、LTB4、TNF-α、IL 6、IL-8、IL-10等血浆水平及白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并观察患者临床恢复过程,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心包、纵隔引流量及术后24h液体补充量和留住ICU病房的时间.结果:类固醇给药组(A组、B组、C组)对补体C3a的血浆水平没有影响,但可显著降低LTB4、TNF-a、IL-6、IL-8的血浆水平,提高IL-10的血浆水平.术后临床恢复过程满意.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比较,地塞米松1mg/kg体重相似于甲基强的松龙30mg/kg体重,明显强于甲基强的松龙1mg/kg体重.结论:类固醇激素可以抑制TNF α、IL-6、IL-8、LTB4的产生和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明显改善CPB术后的临床预后.

    作者:高华;毛志福;汪长学;康敢军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排尿性晕厥1例

    病例:患者男性,55岁.因排尿后晕厥、头部外伤入院.患者于午睡后上厕所排尿时突然出现晕倒在地,当时意志丧失,约2-3分钟后自然苏醒,醒后自觉全身无力,发现头部出血,自行压迫止血后来院就诊.

    作者:陈丽;陈晓秋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尺动脉腕上皮支供血的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的前臂尺侧皮瓣移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在国内首先由张高孟[1]报道,但尺动脉腕上皮支作为供血动脉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则未见报道.我们成功开展11例,皮瓣全部成活,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国华;李靖;陈占勋;杨红海;魏美钢;赵书安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银翘参煎剂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自拟银翘参煎剂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28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及选择标准280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1999-2001年的门诊病人,年龄17-50岁,男29例,女241例.所使用药物为皮炎平、肤氢松、尤卓尔、皮康王、乐肤液.

    作者:窦颖;李洪霞;李立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68例青年肝细胞性肝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为探讨青年肝细胞性肝癌(HC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我们采用超声为检测手段,对68例青年HCC和256例中老年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且作了对比研究,发现青年HCC有如下特点:①HBV感染率高;②就诊时有上腹痛(80.9%)和包块(75%)者常见;③肝功能损害较重;④肿块较大,以巨块型多见,门脉较易发现有癌栓形成;⑤施行TAE治疗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以溃疡为主,常引起疼痛及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青年HCC与中老年HCC相比,其临床病理表现有某些差异,重视上述特点,对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唐进先;王波;王天才;乐桂容;黄自成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低血糖性脑病15例分析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用药不当及老年人易合并肝肾功能损害,使低血糖的发生亦显著增加.低血糖症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临床上表现出汗、饥饿等,亦有少数以神经低糖症状为主要表现,如精神不集中、步态不稳;也可有细觉、躁动、行为怪异等精神失常表现;重者表现抽搐、偏瘫、失语、锥体束征阳性、血压下降、昏迷.

    作者:黄玉艳;赵惠荣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及载药性质的研究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ACM)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以阿霉素、水杨酸钠及阿昔洛韦为模型药研究其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结果:随药载比由1g@L1增至2g@L1,阿霉素的包封率由67.03%增至80.46%;水杨酸钠由79.76%降至75.46%;阿昔洛韦稍有减小,由12.18%减少到10.29%.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呈升高趋势,分别由76.78%及75.02%升高到84.13%及78.56%.结论:本文制备了圆整且分散性好的微囊,其对三种电性不同的药物具不同的包载能力,壳聚糖浓度增高可提高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

    作者:李沙;李馨儒;侯新朴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清开灵联合干扰素-α2b流行性腮腺炎

    我院于1996年3月至2002年5月采用清开灵联合干扰素-α 2b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7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总病例数314例,诊断均按照<实用传染病学>中有关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1].其中男204例,女110例;年龄2-21岁,平均6.91+4.23岁;病程1-3d,平均1. 70+0.82d.

    作者:李莉;李培英;王勇;刘昆景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血清铁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铁蛋白(SF)为新的肝脏肿瘤标志物之一.本文对一批病人及正常人同时测定SF及甲胎蛋白(AFP),以探讨SF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宝轩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肾脏的影响

    我院自1999年月5日-2002年3月以非离子碘造影剂安射力行各种心血管造影及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357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胡桂才;李春华;王春华;王虹 刊期: 2002年第1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