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国华;李靖;陈占勋;杨红海;魏美钢;赵书安
氟罗沙星注射液(Fleroxcin Injection,FI)为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上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如肺炎雷克伯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中、重度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妇科感染等,成人每次用量为0.2-0.4g[1].
作者:黄洁敏 刊期: 200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类固醇激素对围体外循环期炎性细胞因子及补体C3a、白三烯B4(LTB4)的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2例风心病二尖瓣替换患者,随机双盲分成4组,每组8人,A组(地塞米松DM1mg/k体重),B组(甲基强的松龙MP30mg/k体重),C组(甲基强的松龙MP1mg/kg体重),D组(生理盐水NS 1mg/kg体重).4组病人均在麻醉前1h按照各组的用量一次性静脉给药.然后检测围体外循环期补体C3a、LTB4、TNF-α、IL 6、IL-8、IL-10等血浆水平及白细胞数目、血小板数目.并观察患者临床恢复过程,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心包、纵隔引流量及术后24h液体补充量和留住ICU病房的时间.结果:类固醇给药组(A组、B组、C组)对补体C3a的血浆水平没有影响,但可显著降低LTB4、TNF-a、IL-6、IL-8的血浆水平,提高IL-10的血浆水平.术后临床恢复过程满意.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比较,地塞米松1mg/kg体重相似于甲基强的松龙30mg/kg体重,明显强于甲基强的松龙1mg/kg体重.结论:类固醇激素可以抑制TNF α、IL-6、IL-8、LTB4的产生和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明显改善CPB术后的临床预后.
作者:高华;毛志福;汪长学;康敢军 刊期: 2002年第14期
1病例报告例1,男,52岁.因反复发作出汗、心悸、饥饿感4月加重1/2h入院.近4月来常出现出汗,心悸,饥饿,伴焦虑,面色苍白,软弱无力,食欲下降,消瘦,体重下降(约5kg),经进食或口服葡萄糖后缓解.
作者:徐泽全 刊期: 2002年第14期
我院在1999年1月-2002年2月两年间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84例,疗效显著,现将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志彬;宋绍敏 刊期: 2002年第14期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它和心脏病及恶性肿瘤构成了人类首三大死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卒中的病人每年都在增多,而这些病人很易合并呼吸道感染,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使病情加重,治疗更加棘手,患者愈后更差.
作者:李艳 刊期: 2002年第14期
心、脑、肾是高血压病的重要靶器官,国外研究表明[1,2]随脉压的增加,脑卒中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有关脉压与脑腔隙性梗死的关系国内很少报道,本研究对此做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吴英;路辉;谷素洁;崔哲 刊期: 2002年第14期
本文测定了48例肝硬化病人血浆D-D二聚体的水平,与同期测定的30例正常人血浆D-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肝硬化患者48例,均为我院消化科2000年1月-2002年1月期间住院病人.
作者:杨小红;郭银燕;王春婷 刊期: 2002年第14期
研究乙酰唑胺、噻吗洛尔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滴眼液对正常家兔的眼内压降低效率.乙酰唑胺和噻吗洛尔的羟内基-β-环糊精包合物滴眼液均有效果,但如果处方中同含两种药物,则其降眼内压效果更明显,且药效持久.眼内压平均下降25%,维持时间达到5h之久,比单一药物的包合物滴眼液效果好且持久.乙酰唑胺的羟丙基-β-环糊精混悬液对眼内压降低的效果也有提高,持续时间可达8h.
作者:张玉叶;刘彦平;刘效栓;张华 刊期: 2002年第14期
我室从1998年5月-10月共进行平板运动试验21例病人,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员21人,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23-70岁,其叶 30岁以下1例,31-40岁6例,41-50岁7例,51-60岁3例,61-70岁4例.症状均有心悸或不明原因的胸痛.
作者:陈康 刊期: 2002年第14期
我们对我公司攀密片区两所幼儿园268名幼儿分别进行肠蛔虫检查,将其中121名蛔虫感染者分别服复方阿苯哒唑与复方甲苯咪唑观察驱蛔效果及副作用.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02年第14期
我科从1999-2001年,共做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根据病人情况针对性实施护理,病人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大幅度下降,现就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美书;陈仕萍 刊期: 2002年第14期
现将我院自1998年9月以来实施28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Tuvp手术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89例,年龄49-90岁,平均72.3岁,排尿困难史2-12年,平均6.7年.有急慢性尿潴留者5人,留置导尿管长者达1.5月,其中42%病人至少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肾疾病和糖尿病.前列腺Ⅰ度97例,Ⅱ度123例,Ⅲ度70例.
作者:王霞;田冬梅 刊期: 2002年第14期
自1991年至今,我科采用改良卢氏法内固定植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7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中,男59例,女19例,年龄12-64岁,平均38.6岁.
作者:王仑;高吉昌;王长纯;张承敏;胡乃武;杨东明 刊期: 2002年第14期
病例:患者男性,55岁.因排尿后晕厥、头部外伤入院.患者于午睡后上厕所排尿时突然出现晕倒在地,当时意志丧失,约2-3分钟后自然苏醒,醒后自觉全身无力,发现头部出血,自行压迫止血后来院就诊.
作者:陈丽;陈晓秋 刊期: 2002年第14期
近年来,国内外有学者[1,2]采用表表面麻醉作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唯一麻醉方法,以避免传统的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但对表面麻醉的术中麻醉效果说法不一,尚未被广泛认可[3].
作者:薛龙全;刘海梅 刊期: 2002年第14期
腹茧症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就我院自1980-2000年共诊治腹茧症15例,其临床症状、X线表现和术中所见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妇科4例),年龄11-68岁,平均39.5岁.病程4个月-10年余,平均5.2年.主要症状为反复性腹部隐痛,偶有呕吐,无排气排便异常,偶有腹部肿块等.
作者:姜田军;曲明;田成武;张卫国;杜英东;门延平 刊期: 2002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抗原进入提呈细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筛选制备人骨肉瘤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痛的方法,并研究其体外免疫原性和作为人骨肉瘤免疫疫苗的可能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做有意义的前期实验.方法:抗人Ig-M、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及少量IL-2和PMA活化的人脾脏来源B淋巴细胞,以500mg/ml聚乙二醇为融合剂,使骨肉瘤细胞与活化B淋巴细胞进行化学融合,贴壁后去除未融合淋巴细胞,特异性抗B细胞抗体预包被平板捕捉与B细胞融合的骨肉瘤.条件培养基体外筛选扩增,检测融合效率.紫外线灭活,同时设单纯灭活的未融合骨肉瘤组作为对照,记数法测量各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各组培养所得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效靶比50:1),改良MTT法测量淋巴细胞对亲源之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指数.结果:人B淋巴细胞体外激活后可以与人骨肉瘤细胞化学融合,可利用贴壁性质和特异性B淋巴细胞抗体等方法部分纯化融合细胞并适当扩增浓集.融合细胞于3周和4周表达B淋巴细胞的标志性抗原效率分别为60.6%和45.4%.紫外线灭活融合瘤明显提高其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诱发淋巴细胞对亲源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11.60%且P<0.01).结论:利用人骨肉瘤细胞和活化B淋巴细胞可以制备融合瘤,融合瘤显著提高亲源骨肉瘤的体外免疫原性,引发体外抗瘤免疫.这提示利用细胞融合方法快速构建人骨肉瘤与B细胞融合瘤的瘤苗方案也是简便有效的,可能成为现实的个体化肿瘤疫苗新方案.
作者:王臻;吕昌伟;李立文;彭磊;郭刚;曹云新;李雪松 刊期: 2002年第14期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ACM)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以阿霉素、水杨酸钠及阿昔洛韦为模型药研究其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结果:随药载比由1g@L1增至2g@L1,阿霉素的包封率由67.03%增至80.46%;水杨酸钠由79.76%降至75.46%;阿昔洛韦稍有减小,由12.18%减少到10.29%.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呈升高趋势,分别由76.78%及75.02%升高到84.13%及78.56%.结论:本文制备了圆整且分散性好的微囊,其对三种电性不同的药物具不同的包载能力,壳聚糖浓度增高可提高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
作者:李沙;李馨儒;侯新朴 刊期: 2002年第14期
1997年-2000年4月间我们共做374个断指再植手术,成活333指,成活率89.04%.其中1997年再指87指成活64个,成活率73.5%,1998年再植98个指成活78个,成活率79.6%.99年再植104个指成活97个,成活率93.7%.2000年再植85指成活数84指,成活率98.82%.成活率逐年增加.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宝恒;董晖;赵胡瑞;邓万祥;张正善;李鸿斌;黎苑;王德军 刊期: 200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CT)和氯沙坦(Ls)的致咳嗽作用特点及其与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关系.方法:204例配对分二组,CT组和LS组(各102例);观察两组咳嗽发生率及咳嗽特点,同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每组部分患者用药前后血、尿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①咳嗽发生率及咳嗽特点:CT组21人咳嗽,占20.59%(21/102),LS组无咳嗽(p<0.01);CT组咳嗽程度为:轻咳(+)5例,中等度咳嗽(++)9例,重度咳嗽(+++)7例,极重度咳(++++)1例.咳嗽出现时间平均为2.93±1.9天,咳嗽持续时间平均为4.30±4.90天,停用卡托普利后咳嗽消失时间平均2.80±0.89天,19例换用Ls后再未咳嗽.②CT组不咳者15例治疗后2周,血尿TXP2及6-Keto-PGF1α均无显著改变(p>0.05),LS 15例治疗前后,血尿TXB2及6-Keto-PGF1α均无明显变化(p>0.05),CT咳嗽者中9例用药后,血尿6-Keto-PGF1α均减少,TXB2PGF1α增加(p<0.05,0.02或0.01).结论:LS可以代替用于CT咳嗽患者,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失平衡可能是ACE-Ⅰ引起咳嗽的原因之一.
作者:余静;张滨;闫炜;赵锋;邝耀中;杨成悌 刊期: 200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