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髋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王美书;陈仕萍

关键词:
摘要:我科从1999-2001年,共做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根据病人情况针对性实施护理,病人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大幅度下降,现就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有学者[1,2]采用表表面麻醉作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唯一麻醉方法,以避免传统的球后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但对表面麻醉的术中麻醉效果说法不一,尚未被广泛认可[3].

    作者:薛龙全;刘海梅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改良卢氏法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自1991年至今,我科采用改良卢氏法内固定植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7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中,男59例,女19例,年龄12-64岁,平均38.6岁.

    作者:王仑;高吉昌;王长纯;张承敏;胡乃武;杨东明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青年脑梗塞40例临床分析

    脑梗塞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40岁以下青年人脑梗塞也并不少见,其发病率占各年龄组脑梗塞的2.5-15.9%.青年人脑梗塞发病原因复杂,常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收集近2年参与诊治40岁以下青年人脑梗塞40例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赵惠荣;黄玉艳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160例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腔隙性梗死相关性研究

    心、脑、肾是高血压病的重要靶器官,国外研究表明[1,2]随脉压的增加,脑卒中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但有关脉压与脑腔隙性梗死的关系国内很少报道,本研究对此做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吴英;路辉;谷素洁;崔哲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的制备及载药性质的研究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ACM)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胶凝法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以阿霉素、水杨酸钠及阿昔洛韦为模型药研究其对荷电不同药物的载药性能.结果:随药载比由1g@L1增至2g@L1,阿霉素的包封率由67.03%增至80.46%;水杨酸钠由79.76%降至75.46%;阿昔洛韦稍有减小,由12.18%减少到10.29%.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加,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呈升高趋势,分别由76.78%及75.02%升高到84.13%及78.56%.结论:本文制备了圆整且分散性好的微囊,其对三种电性不同的药物具不同的包载能力,壳聚糖浓度增高可提高阿霉素及水杨酸钠的包封率.

    作者:李沙;李馨儒;侯新朴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善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肝硬化所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内科急症,必须紧急止血.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科96例肝硬化引发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择48例应用善宁其余48例为对照组应用垂体后叶素.经对照显示善宁组较对照组有良好的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斌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活化B淋巴细胞与人骨肉瘤融合的制备及其对体外免疫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抗原进入提呈细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筛选制备人骨肉瘤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痛的方法,并研究其体外免疫原性和作为人骨肉瘤免疫疫苗的可能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做有意义的前期实验.方法:抗人Ig-M、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及少量IL-2和PMA活化的人脾脏来源B淋巴细胞,以500mg/ml聚乙二醇为融合剂,使骨肉瘤细胞与活化B淋巴细胞进行化学融合,贴壁后去除未融合淋巴细胞,特异性抗B细胞抗体预包被平板捕捉与B细胞融合的骨肉瘤.条件培养基体外筛选扩增,检测融合效率.紫外线灭活,同时设单纯灭活的未融合骨肉瘤组作为对照,记数法测量各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各组培养所得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效靶比50:1),改良MTT法测量淋巴细胞对亲源之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指数.结果:人B淋巴细胞体外激活后可以与人骨肉瘤细胞化学融合,可利用贴壁性质和特异性B淋巴细胞抗体等方法部分纯化融合细胞并适当扩增浓集.融合细胞于3周和4周表达B淋巴细胞的标志性抗原效率分别为60.6%和45.4%.紫外线灭活融合瘤明显提高其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诱发淋巴细胞对亲源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11.60%且P<0.01).结论:利用人骨肉瘤细胞和活化B淋巴细胞可以制备融合瘤,融合瘤显著提高亲源骨肉瘤的体外免疫原性,引发体外抗瘤免疫.这提示利用细胞融合方法快速构建人骨肉瘤与B细胞融合瘤的瘤苗方案也是简便有效的,可能成为现实的个体化肿瘤疫苗新方案.

    作者:王臻;吕昌伟;李立文;彭磊;郭刚;曹云新;李雪松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碳酸利多卡因-芬太尼合剂用于颈丛神经阻滞

    碳酸利多卡因穿透性强,阻滞完善,阿片类受体即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也分布于周围神经末梢[1],本文用碳酸利多卡因联合应用芬太尼行颈丛神经阻滞,观察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术后镇痛时间、病人满意度.

    作者:杜银环;刘培法;于忠锡;谢劲勇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非完全消化-火焰原子光谱法测定中成药丸的钙、镁、锌

    微量元素与药理相关,了解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有助于研究药物的药理.中成药丸样品的预处理方法通常有消化法[1]及灰化法[2],其缺点是:消耗大量酸,污染环境,耗时长,至少需4-8h,还可能引起被测元素挥发损失.

    作者:刘立行;方励勤;黄明福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脏疾病关系与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ATR(ATR)等6大成分组成,其中AngⅡ为主要的生物活性肽,本系统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几乎涉及到肾脏疾病过程中每一方面,但主要的是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水盐代谢失调以及促进肾脏疾病进展,尤其近年来在几乎所有的肾脏病模型以及大多数临床研究中均一致证实阻断RAS能肯定地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作者:张金黎;袁红伶;赵石;沈颖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131I-epidepride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epidepride在动物体内、脑内动态分布规律及显像特点,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氧水法标记制得[3]Ⅰ-epidepride.取SD大鼠,注射[3]Ⅰ-epidepride考察其在大鼠体内、脑内结合分布特点.家兔2只用于SPECT显像.一只兔于注射后连续采集,应用ROI技术,获得相应时间-放射性曲线.另一只兔据结果选用epidepride在脑内分布高时期,行脑断层显像.结果:双氧水法标记率大于95%.体内心肺吸收迅速,清除快,该药从肝胆及胃肠系统代谢.脑内纹状体浓聚稳定,小脑清除快.显像研究示纹状体有较高浓集.结论:应用双氧水法标记epidepride,标记率高.[3]Ⅰ-epidepri de在纹状体内有高度稳定浓集,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

    作者:兰晓莉;裴著果;杨敏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研究

    内皮素是迄今所知的作用强的持续久的缩血管多肽,其缩血管作用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为研究ET在急性CO中毒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我科于2000年1月-2002年1月对急性CO中毒患者血浆ET含量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龙;喻晓锋;冷辉林;徐丽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西沙必利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前清洁肠道的效果观察

    我科1999年1月-2000年7月对194例须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病人在采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西安杨森产),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兆香;窦忠东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cute mixed-lineageleuke-mia,AWLL)也叫急性杂合性白血病(hybrid acuteleukemia,HAL),是急性白血病中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共同累及的一组疾病,一般认为此类白血病少见,随着免疫分型及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检测的方法不断扩大和完善,此类白血病已逐步得到认识.

    作者:杨文博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腹茧症15例诊治体会

    腹茧症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就我院自1980-2000年共诊治腹茧症15例,其临床症状、X线表现和术中所见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妇科4例),年龄11-68岁,平均39.5岁.病程4个月-10年余,平均5.2年.主要症状为反复性腹部隐痛,偶有呕吐,无排气排便异常,偶有腹部肿块等.

    作者:姜田军;曲明;田成武;张卫国;杜英东;门延平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全髋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我科从1999-2001年,共做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根据病人情况针对性实施护理,病人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大幅度下降,现就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美书;陈仕萍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分析使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8例,骨折按A0/ASIF分型:A1型为4例,A2型为2例,A3型为5例,C1型3例,C2型4例.均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28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2个月,无切口感染及断钉,1例钉尾外露过长,按Kolmer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骨愈合率高,便于膝关节早期活动的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效方法.

    作者:陈红卫;张根福;赵钢生;鲍丰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濮阳市人群ABO、Rh血型分布调查

    血型是一种遗传性状,对ABO、Rh血型调查不仅有利于种族遗传研究,而且在临床上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对4892名汉族人群ABO、Rh抗原分布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亚普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银翘参煎剂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自拟银翘参煎剂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28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及选择标准280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1999-2001年的门诊病人,年龄17-50岁,男29例,女241例.所使用药物为皮炎平、肤氢松、尤卓尔、皮康王、乐肤液.

    作者:窦颖;李洪霞;李立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48例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术的护理体会

    我院自1996年1月-1998年4月对48例直肠癌病人采用直肠经腹前切除以双吻合器行低位结、直肠吻合术.由于此法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病人生活质量高的优点在临床逐步推广.现将其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月友 刊期: 2002年第1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