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陈红卫;张根福;赵钢生;鲍丰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髓内, 交锁髓内钉
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8例,骨折按A0/ASIF分型:A1型为4例,A2型为2例,A3型为5例,C1型3例,C2型4例.均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28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2个月,无切口感染及断钉,1例钉尾外露过长,按Kolmer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骨愈合率高,便于膝关节早期活动的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效方法.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分析使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18例,骨折按A0/ASIF分型:A1型为4例,A2型为2例,A3型为5例,C1型3例,C2型4例.均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28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2个月,无切口感染及断钉,1例钉尾外露过长,按Kolmer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股骨髁上逆行交锁髓内钉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骨愈合率高,便于膝关节早期活动的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效方法.

    作者:陈红卫;张根福;赵钢生;鲍丰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致肝功能损害46例临床分析

    现将我院1996-2000年诊治的甲亢致肝功能损害46例作一分析,以供临床参考.1对象与方法1.1对象46例患者为我院1994-2000年门诊及住院病人,男12例,女34例,年龄15-68岁,平均37岁,病程2周-17年,其中Graves病39例,非Graves甲亢7例.

    作者:朱红斌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的护理配合

    现将我院自1998年9月以来实施28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uvp)Tuvp手术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89例,年龄49-90岁,平均72.3岁,排尿困难史2-12年,平均6.7年.有急慢性尿潴留者5人,留置导尿管长者达1.5月,其中42%病人至少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肾疾病和糖尿病.前列腺Ⅰ度97例,Ⅱ度123例,Ⅲ度70例.

    作者:王霞;田冬梅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小腿内侧皮瓣转移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

    我们近年来收治了5例因外伤造成的足跟缺损患者,采用小腿内侧胫后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转移,取得了良好效果.术后1年随访,足跟未见溃疡.

    作者:牛军;曹飞;孙振华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深低温冷冻异体肌腱移植在手部的应用

    目的:观察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手部肌腱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讨论异体肌腱的来源、采取、制备及复苏方法,对20例22条手部不同部位的肌腱进行了修复.结果:通过对20例22条异体肌腱移植手术后的随访观察,术后无排异反应,经二次肌腱松解术后半年,用TAM法测评,优6条,良3条,中3条,伸肌腱的修复效果优于屈肌腱.结论: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是修复手部肌腱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胡瑞;邓万祥;张正善;刘宝恒;李鸿斌;董晖;黎苑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改良卢氏法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自1991年至今,我科采用改良卢氏法内固定植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7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中,男59例,女19例,年龄12-64岁,平均38.6岁.

    作者:王仑;高吉昌;王长纯;张承敏;胡乃武;杨东明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症68例分析

    低血糖症在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经常发生,病情重,表现各异,易造成误诊.1资料和方法收集自1993年1月-2001年1月在本院住院及门诊60岁以上发生低血糖症的糖尿病患者(均为2DM)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

    作者:史晓雁;郭洪亮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复方氯霉素滴眼液的研制及应用

    根据医院临床需要,我们研制出复方氯霉素滴眼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疱疹性结膜炎、上巩膜炎、角膜炎、眼睑缘炎、麦粒肿术后及其他眼部术后预防感染等.激素与抗生素合用,对眼科有着广泛的用途且疗效满意.

    作者:周水根;江燕芝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青年脑梗塞40例临床分析

    脑梗塞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40岁以下青年人脑梗塞也并不少见,其发病率占各年龄组脑梗塞的2.5-15.9%.青年人脑梗塞发病原因复杂,常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收集近2年参与诊治40岁以下青年人脑梗塞40例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赵惠荣;黄玉艳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低血糖性脑病15例分析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用药不当及老年人易合并肝肾功能损害,使低血糖的发生亦显著增加.低血糖症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临床上表现出汗、饥饿等,亦有少数以神经低糖症状为主要表现,如精神不集中、步态不稳;也可有细觉、躁动、行为怪异等精神失常表现;重者表现抽搐、偏瘫、失语、锥体束征阳性、血压下降、昏迷.

    作者:黄玉艳;赵惠荣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肝硬化患者血浆D-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观察

    本文测定了48例肝硬化病人血浆D-D二聚体的水平,与同期测定的30例正常人血浆D-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肝硬化患者48例,均为我院消化科2000年1月-2002年1月期间住院病人.

    作者:杨小红;郭银燕;王春婷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善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肝硬化所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内科急症,必须紧急止血.1999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科96例肝硬化引发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择48例应用善宁其余48例为对照组应用垂体后叶素.经对照显示善宁组较对照组有良好的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斌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21例平板运动心电图的临床总结

    我室从1998年5月-10月共进行平板运动试验21例病人,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员21人,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23-70岁,其叶 30岁以下1例,31-40岁6例,41-50岁7例,51-60岁3例,61-70岁4例.症状均有心悸或不明原因的胸痛.

    作者:陈康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全髋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我科从1999-2001年,共做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根据病人情况针对性实施护理,病人住院时间大大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术后并发症大幅度下降,现就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美书;陈仕萍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甲氰咪呱引起精神症状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5岁,因大量饮酒、呕血及黑便(约1000ml)2天入院.既往有慢性胃炎5年病史,未服用过甲氰咪呱.入院即输血,并给予甲氰咪呱静脉滴注800mg/日,连续3天,消化道出血停止,改为口服0.2g每日 3次,2周后0.4g晚1次口服.

    作者:刘超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尼莫地平属钙离子拮抗剂,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选择本院门诊偏头痛患者86例分别应用尼莫地平加泰必利及单用泰必利进行对比治疗,现将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何国厚;曾少波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鲁文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三氧化二砷对人胃癌及肝癌细胞株癌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胃癌及肝癌细胞株癌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方法:以As2O3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癌及肝癌细胞株,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P53、Cyclin-D、PCNA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经As2O3作用的人胃癌及肝癌细胞P53、Cyclin-D、PCNA基因编码蛋白表达减少.结论:初步证实As2O3具有下调P53、Cyclin-D、PCNA基因编码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的增殖病转移,从而具有抗肿瘤作用.

    作者:史立君;梁桃;庄丽维;刘铁夫;唐印华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肾脏疾病关系与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ATR(ATR)等6大成分组成,其中AngⅡ为主要的生物活性肽,本系统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几乎涉及到肾脏疾病过程中每一方面,但主要的是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水盐代谢失调以及促进肾脏疾病进展,尤其近年来在几乎所有的肾脏病模型以及大多数临床研究中均一致证实阻断RAS能肯定地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作者:张金黎;袁红伶;赵石;沈颖 刊期: 2002年第14期

  • 氨茶碱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缓慢型心律失常3例

    近1年来,我院对缺血性心脏病所出现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在用阿托品、颠茄等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试用氨茶碱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80岁.因发作性心慌3年,突发性心前区疼痛,一过性晕厥3天于1999年9月25日入院.查体:血压29.3/12.0kpa,神志清晰,心界不大,心率56次/min,律齐,无杂音,A2>P2.

    作者:李东 刊期: 2002年第1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