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临床应用进展

郑艳洁

关键词:
摘要:米非司酮(RU486)为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早用于终止早孕.近年来逐步用于整个孕期,且研究证实RU486具有抑制卵泡发育及排卵、影响内膜的分化发育成熟、导致闭经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碘伏根管消毒、替硝唑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选择门诊就诊的乳牙替换期根周炎患儿,采用碘仿糊剂进行根管治疗,共469例538个牙,男258例,女211例,年龄1.8岁-12岁,其中牙髓炎217例.

    作者:阿达来;杨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毒性心肌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致中毒性心肌病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AOPP致中毒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反复洗胃、导泻、利尿,早期足量应用阿托品,胆碱脂酶复能剂、激素、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治疗组,以上综合治疗加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ECG、CHE、CK恢复至正常时间,心肌酶治疗前后变化,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ECG、CHE、CK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缩短,且CK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6.6%,治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治愈率6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对A0PP致中毒性心肌病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周国庆;李瑛;王艳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救治62例集体食用豆角中毒临床分析

    豆角含有多种毒性物质,若烹调不当,易致中毒发生.我院2001年1月1日一次性收治62例食用豆角中毒患者,经积极救治,均康复出院,现将救治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胡振玉;赵文斌;王宝涵;富爽;陆婷;姚茹;肖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肺泡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由血液内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而成,分布于肺泡腔内,构成肺脏的一道重要防线.AM除了具有吞噬、清除功能外,还通过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对肺内炎症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许多体内、外实验证实,AM可分泌降解蛋白的酶类,特别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直接参与肺脏炎症、损伤过程中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分解和重塑.

    作者:王志彬;马小兵;孙树勋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学生抑郁症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为了解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为素质教育创造条件.本文采用病例对照调查的方法,对病例组、对照组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CES-D)、抑郁症状危险因素调查表(自制)和艾林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姜瑞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防便秘的护理干预对策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主要原因之一为便秘,我科从1998年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排便给予特别重视,进行护理干预后减少便秘的发生.

    作者:刘艳艳;谭晓娜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心理疗法对不同年龄患者术前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本文对受术者在不同年龄的心理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问卷、随访调查受术者心理状态.结果:有依赖、理智、忧虑、恐惧,这些反应与职业、年龄有明显差异,患者在术前的表现有心理需求,情绪反应,应激性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病理变化,抓住主要特征进行心理护理.结论:结合受术者的意愿调查结果掌握不同年龄的心理反应,分析其活动规律,并给予正确引导,使其减轻心理矛盾,配合和成功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安富;王进;胡冰冰;雷秉欧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胰管与胆道系联合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

    目的:为人体解剖学及肝胆外科学的教学与手术提供直观的模具.方法:标本,通过对胰管及胆道系等行插管并向其中灌注填充剂,之后采用浓盐酸腐蚀法,即得胰管及胆道系联合铸型标本.结果:所制作的铸型能直观地显示胰管及肝内外胆道的走形、交通关系及与胃、十二指肠、脾等血管的毗邻关系,立体感强.结论:此法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所作铸型直观、实用.

    作者:石瑾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评价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并与口服阿奇霉素胶囊进行性比较.共纳入临床试验病例243例,可供疗效评价的病例241例,可进行安全性评价病例242例.其中试验组174例,对照组69例.结果:总治愈率为74.42%(对照组60.87%),总有效率为87.21%(对照组73.91%);病原学清除率为88.44%(对照组81. 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4%(对照组4.35%).注射用阿奇霉素与对照药物口服阿奇霉素胶囊相比较,在统计学上总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原学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由衣原体和支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黄怀球;赖维;陆春;朱国兴;万苗坚;卢念祖;陈木开;曾仁山;黎志刚;赵香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经两种途径提前诊断宫内外妊娠的临床价值

    早孕诊断方法很多,包括停经史、内诊,尿妊娠试验等,但以宫内见到孕囊回声为可靠.本文通过对971例停经32-60天要求终止妊娠的已婚育龄妇女,分别行经腹部超声(TAS)和经阴道超声(TVS)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姝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癫痫的诊断价值

    笔者将1997-2001年所检查的69例儿童癫痫的24hAEEG结果以及同期的EEG、CT结果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韩怀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阿奇霉素治疗无合并症的急性淋病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急性淋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成为我国发病率高的性传播疾病.阿奇霉素是一种新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由于在环内插入了氮原子,又称之为氮环类脂类抗生素,对淋球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本科自2000年5月至2001年7月用阿奇霉治疗无合并症的急性淋病1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忠灿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情绪应激致急性胃粘膜病变30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9年2月至2001年8月经胃镜检查发现情绪应激导致急性胃粘膜损伤30例.本文就其临床及内镜表现作一分析.

    作者:侯仁好;初晓艺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建立质量管理小组 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随着医疗改革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才能搞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呢?我科实行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锦平;杨涛;曾继红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选行处女膜环多点切开,减少侧切和复杂裂伤

    产科分娩时,为防止复杂裂伤或危及母儿生命,常行会阴侧切.侧切损伤大,若疤痕体质日后组织坚硬,影响生活质量.有鉴于此,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0月,随机抽取230例初产妇,在其中选择合适病例施行处女膜环多点切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英爱;张志莲;毛春笋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一氧化氮调节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机体内重要的细胞信使分子、效应分子和免疫调节分子.已研究表明,NO广泛地参与血管和气管平滑肌的舒张、神经的传递、肿瘤细胞的凋亡、机体免疫防御等重要生理功能的调节等.近年来有关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诱导调节机理还尚不清楚.信使NO分子在骨折愈合中的调节作用的发现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作者:李昕宇;王东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基层开展微侵袭神经外科临床研究的问题

    用微小的手术损伤来治疗某些神经外科疾病,这无疑是病人的福音,同时也是神经外科医生长久以来追求的目标.作者长期在祖国西北边疆工作,现从基层医院的实际出发,探讨开展微侵袭神经外科临床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作者:闫洪法;何儒鸿;赵军;任传斌;龚惠芸;高新疆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硝酸甘油与硝普钠治疗肾性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比较

    笔者把硝酸甘油和硝普钠两种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肾性急性左心衰,比较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邱广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灭鼠药中毒救治7例体会

    现将因误服灭鼠药导致7名患儿同时中毒的抢救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作者:李清林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且易并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及病人生命.糖尿病患者须长期坚持饮食控制、适量的体力活动、应用降糖药物,保持血糖正常及稳定,才能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减轻糖尿病对社会、家庭造成的巨大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进行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十分重要.

    作者:颜立群;邵明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