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方法学探讨

李冠海;徐宗海;瞿再珍

关键词:经皮, 锁骨下静脉, 穿刺, 锁骨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的方法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材料与方法:207例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的患者男132例,女75例,平均年龄53.2岁.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取锁骨中点内侧15mm,锁骨下15mm为进针点,针尖对准胸骨切迹与环状软骨的中点进针,进针先抵向锁骨然后回撤,再抬高针尾紧贴锁骨下缘负压进针,若通畅抽出暗红色静脉血,则撤去注射器,导入导丝及导管.结果:总成功率99.03%,误入动脉1例,引起气胸1例,2例右侧未成功,改为左侧成功.结论:经皮锁骨下穿刺锁骨下静脉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颏颈粘连围术期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的产生

    我科自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对100例颏颈瘢痕挛缩病人进行了围术期的饮食指导,对预防手术后便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颏颈瘢痕挛缩手术后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手术后,为了保证移植的皮片与植皮区皮肤的良好贴合,防止移位,须取头后仰7-10天.供皮区大部分在大腿,取皮面积大,需要患肢制动,限制活动.嚼咀不利于植皮区的成活,需进流质饮食.手术后为了移植皮片的成活,外敷以棉垫、多层纱布、绷带加压包扎,致张口困难影响食欲.

    作者:韩继芹;沈爱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谷氨酰胺对大鼠枯否细胞抗原提呈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大鼠枯否细胞抗原提呈的调节作用.方法:以特异性抗原——破伤风类毒素(TT)、体外致敏的大鼠枯否细胞和体内致敏的大鼠胸腺T淋巴细胞,作为枯否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检测系统,3H-TdR掺入量反映胸腺T淋巴细胞受特异性抗原TT刺激后的增殖状况.结果:标准培养液中(谷氨酰胺浓度为2mmo1/Lo1/L),胸腺T淋巴细胞3H-TdR掺入量为4841±619DPM/×106cells,掺入率为33.89%;培养液中谷氨酰胺浓度降至0.50mmol/Lol/L以下时,3H-TdR掺入量为3179±566DPM/×106cells.掺入率为23.67%,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培养液中谷氨酰胺缺乏或不足将下调大鼠肝脏枯否细胞的抗原提呈表达,导致枯否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作者:施鑫;黎介寿;汪义军;李保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乙醇对常见病原菌低杀菌浓度的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乙醇对常见病原菌的低杀菌浓度.方法:采用试管稀释法检测乙醇对15种病原菌的低杀菌浓度.结果:10%乙醇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某些革兰氏阳性菌有杀灭作用,25%乙醇对14种无芽胞菌均有杀灭作用,而5%-95%乙醇对蜡样芽胞杆菌均无杀灭作用.结论:乙醇对无芽胞菌的低杀菌浓度为10%~25%.

    作者:边藏丽;王兵;边丽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术后排尿晕厥致死亡1例报告

    患者男,62岁,退休干部,因腹股沟斜疝在腰麻下行疝修补术.术前血压140/90mmHg,心电图基本正常.术后20小时,病人将陪护人扶出病房后,自行站立手持尿壶排尿,排尿过程中突然倒在床旁.听到异常响声,陪人及医护人员立即进入病房,此时病人意识丧失,血压及心跳均不能测到,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及心脏电除颤等措施,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李传成;施国君;刘爱清;褚海波;黄凤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纤维喉镜下YAG激光治疗成人腺样体肥大的健康教育

    目的:通过对纤维喉镜引导下YAG激光局部烧灼成人腺样体肥大的健康教育指导,得到使病人提高对手术的适应能力及掌握家庭自我护理的体会.方法:对有知识的患者可阅读耳鼻喉科健康教育手册,对农村患者耐心讲解健康教育护理常识、录音播放术前及术后健康教育指导、办健康教育宣传板报.结果:5 2例病人中接受健康教育指导的3 6例可配合医生按期完成手术并能掌握家庭自我护理,7例患者因为对激光治疗恐惧、紧张而犹豫不愿手术,经过护士健康心理指导后接受手术;2例女患者因月经推迟手术,3例农村患者术后不讲卫生未做口腔护理(有的未刷牙)或着凉引起呼吸道感染,1例术后因进食较硬食物而引起术区出血.结论: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成人腺样体肥大容易被人们忽略,门诊行纤维喉镜引导下YAG激光局部烧灼是简单有效治疗方法,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转变观念、消除顾虑.

    作者:田峰;贾小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与血糖、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关系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致残的重要原因,近几年研究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新生儿窒息血中早期增高,且有调节血糖作用,但目前国内尚未见其与血糖关系的报道.我们用放免方法测定32例窒息患儿第1天空腹外周血和20例正常新生儿第1天CGRP水平,同时用微量血糖仪测微量血糖,并进行系统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素敏;乔彦霞;郭秀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临床观察及护理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我们应用乌金口服液配合致康胶囊保留灌肠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5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均为女性住院病人,年龄34-69岁,平均54.3岁.原发病以妇科盆腔原发肿瘤为主,其中宫颈癌24例,卵巢癌21例,宫体癌2例,其他肿瘤盆腔转移者3例.上述病人均经外照射或腔内照射后出现腹痛、粘液血便、里急后重、便血等症状,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

    作者:张素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腰骶神经根包囊虫术中麻醉处理

    患者,女,60岁,体重42kg.2年来因无明显诱因间断发热,发热时有腰痛,伴双下肢不适,以右下肢明显加重,经多次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诊断①、L14椎管占位.②、腰椎骨质增生.术前实验室检查:WBC12.6×109/L、Gran85.4%、HGB107gL、HCT 22.%、血沉31mm/h,心电图:左室高电压.CT:①、骶2右侧椎间孔囊性占位.占位性质待定.②、L4 5脊髓内可凝病变.③、腰椎骨质增生.术前用药为肌注苯巴比妥钠2m8.kg1阿托品0.01mg.kg1,入室神志清、BP142/105mmHg(1KPa=7.5mmHg),Hp92次/min、RR18次/min.

    作者:林燕华;金学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妊娠晚期瘢痕子宫隐性破裂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妊娠足月瘢痕子宫临产前不全破裂的发生原因、早期诊断、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978年1月-2001年8月,在我院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住院的产妇共510例,共发现子宫隐性破裂9例.结果:9例产妇均经入院后检查,产前B超检查,复习前次剖宫产病历及时做出了诊断而行剖宫产术,母婴均无死亡.结论:妊娠晚期B超发现子宫下段瘢痕出现缺陷,或下段厚薄不均,子宫下段局部失去肌纤维结构,或羊膜囊自子宫下段向母体腹部前壁膀胱方向膨出;产前有不规律宫缩伴耻骨联合上疼痛,或产前体格检查发现子宫下段不平坦且有压痛,结合前次剖宫产术中及术后情况,应考虑先兆子宫破裂.

    作者:王海波;周艾琳;祝荣坤;苏红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尿石症的观察分析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在我国发病率高,分布有地区差异,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在20-50岁之间.其治疗方法较多,本文应用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2],具有其它方法不能相比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斌;李玉友;王东;廖军;何俊;刘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平喘消炎片对哮喘动物模型肺组织PGE2的影响

    目的:观察平喘消炎片对实验性哮喘的平喘作用.方法:制作豚鼠哮喘模型,给豚鼠雾化吸入平喘消炎片,观察对肺组织PGE2和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雾化吸入平喘消炎片后,模型组PGE2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减轻模型组肺组织炎细胞浸润.结论:平喘消炎片对哮喘动物模型的治疗显效,能使PGE2降低,有明显地拮抗哮喘炎性介质的作用,并能防治哮喘动物模型的气管上皮细胞的损伤,脱落,管腔痉挛和炎细胞浸润,防止肺气肿形成.

    作者:王大本;梁韶春;田宏玲;隋在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我院自1998年9月-2001年6月共收治髌骨骨折6例,采用可吸收缝线为内固定材料,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2-54岁.致伤原因:跌伤4例,车祸2例.损伤类型:闭合损伤5例,开放性损伤1例,受伤距入院时间2小时至一周.骨折分型:横形骨折1例,粉碎性骨折5例.

    作者:杨子安;赵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应用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6例分析

    微量泵作为一种恒量注药器,具有给药准确,剂量及注药速度调节方便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应用其持续小剂量泵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6例,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男36例,女50例,年龄25-76岁.入院时均经生化检验及查体诊断明确.其中血糖(15.3-31)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5-17)mmol/L,尿酮体(++一++++).

    作者:周洪建;刘新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稳可信治疗老年下呼吸道MRSA感染的安全性

    目的:评价稳可信治疗老年下呼吸道MRSA感染的安全性.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6例稳可信治疗的老年MRSA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稳可信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2/36),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临床有效率为63.9%,细菌清除率为47.2%,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偏低,与患者自身因素造成治疗难度大有关.结论:稳可信是老年MRSA感染的安全首选药物,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

    作者:孙莉;任小平;任亚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氮酮对消炎痛透皮吸收的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

    目的:研究复方消炎痛霜透皮吸收的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对加与不加氮酮的复方消炎痛霜的透皮吸收与肌肉注射作对照实验.结果:家兔透皮吸收复方消炎痛后tmax为(2.36±0.46)h,cmax (2.12±0.12)μ g/mll,t1/2为(0.443±0.285)h;肌注消炎痛注射液后,tmax为(1. 19±0.30)h,cmax为(22.3±3.05)μ g/m1,t1/2为(0.596±0.180)h.结论:氮酮能有效地促进消炎痛的透皮吸收,达到全身治疗作用.不加氮酮,消炎痛经透皮吸收进入血液的量低于本方法检出限.

    作者:席枝侠;仵文英;王美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为探讨软组织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对11例小园细胞肿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研究.结果:病人以男性为主,男女之比约为10:1,年龄6-32岁,中位数年龄为11,发生部位较多,可发生在直肠,腹膜后,腹股沟,淋巴结,胸壁,睾丸及骨组织等;免疫组化:肿瘤均表达CD99,并不同程度地表达NSE,SYN,CGA等,但部表达CK,DESMIN,LCA等,随访预后,长时间为24月.结论:PNET是一种发生在年轻男性的进展迅速,预后非常差的恶性小园细胞肿瘤,认识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对于该恶性肿瘤的诊断作用巨大.

    作者:孔令非;刘正国;银平章;赵跃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8例农药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1临床资料本文对我院1996年到2001年农药中毒患者18例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受检中女13例,男5例,年龄2-56岁.心电图机采用日本光电6511型、9020型、9130K型心电图机行常规十二导联检查.18例中,首检心电图异常17例(94.4%),大致正常1例(5.6%).心电图主要异常表现为心房纤颤、Q-T间期延长、ST-T改变、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左心房负荷超重,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异常分类:①心房纤颤4例,多数为快速性心房纤颤,频率为90-140pbm.②Q-T间期延长8例.③ST-T改变12例,多表现为II、III、AVF、V4-V6导联ST段下移0.05-0.1mv伴T波低平、平坦、或倒置.

    作者:刘亚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双黄连粉针剂配合穿刺抽液法治疗前庭大腺脓肿

    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病例选择自1999年1月-2001年3月间本院诊断的前庭大腺脓肿10例,年龄25-47岁,脓肿大直径6cm,小直径4cm,左侧6例,右侧4例,均已婚.1.2药物来源双黄连粉针剂由哈尔滨松花江药业有限公司出品.主要成份:金银花、连翘、黄芩.2方法病人取膀胱截石位,会阴部以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以注射器穿刺脓肿(取点位在小阴唇皮肤粘膜交界处),抽出脓液,拨针管,留针头,抽取双黄连粉针剂稀释液(双黄连粉针剂0.6g加生理盐水100ml稀释),接针头上,冲洗脓腔,囊液变清时,停止冲洗,并留药(适量),拨针,术毕.

    作者:段玉玲;李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4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以中医辩证论治,必要时配合黄芪注射液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4-79岁,病程1-21年,平均9.5年.心绞痛病例38例(37例稳定性心绞痛,2例为变异性心绞痛).

    作者:邱作成;乐永红;李志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为探讨针刺与α-干扰素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针刺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另一组为单用α-干扰素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于治疗后不同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大大降低由单用α-干扰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扩大了干扰素的适用范围,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开创一条新路.

    作者:王志宏;岳蓓;林兰意;徐杰;于建武;吕淑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