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输液护理管理质量问题分析和对策

杨希林

关键词:静脉输液, 门诊, 护量管理
摘要:总结了门诊输液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如空间布局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服务理念未转变和护患沟通不够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包括:合理布局输液室,完善硬件设施,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服务质量标准,提高业务能力,做好健康宣教,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及增强法律意识等.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安全管理新进展

    综述了护理安全管理的新进展,包括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引入病人安全文化的理念,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认为应用新方法可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作者:王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与健康指导

    总结了3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常规准备,术后常规护理及医用弹力袜的应用,健康指导包括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指导正确使用弹力袜,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为精心的护理和术后正确的健康指导必不可少,是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复发的关键.

    作者:李梅英;张红丽;石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18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访视及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默契配合.认为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手术物品的充分准备、手术室护士的默契配合.都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术后的康复.

    作者:蒋维连;秦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龄直肠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32例高龄直肠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完善各项检查.特别是心肺功能的检查以及原有合并症的控制;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呼吸系统功能的监测及呼吸道的管理,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预防伤口感染.认为精心的护理是保证合并肺部感染的高龄直肠癌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的重要条件.

    作者:王玉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观察和护理

    总结了2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专科护理.认为及时有效的护理能明显降低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的膀胱痉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桂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护士长素质与护理管理的关系探讨

    总结了护士长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包括其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提高护士长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分析了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认为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的人格魅力、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与护理工作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倪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四肢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结了20例四肢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认为对患者实施全程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对医护工作者的敌对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许璜;彭玲妹;陈培雪;伍淑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痔瘘专科手术室院内感染的预防

    总结了痔瘘专科手术室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患者方面、手术室管理方面和切口管理方面的内容.认为应加强手术室管理,完善手术室感染控制体系,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专科手术室管理质量.

    作者:李巧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引起,是孕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有自发出血倾向,尤其在分娩过程中可出现大出血、新生儿窒息和颅内出血等,严重威胁产妇和胎儿生命.本科自2004~2008年期间共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16例,经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丽萍;唐玭;蒙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致尿潴留的护理

    目的 探讨有效防止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致尿潴留发生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科行剖宫产术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足月产妇240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110例为实验组,未行护理干预的13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拔除尿管后的排尿时间,比较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短,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致尿潴留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预防,实施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苏海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小肠营养管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肠营养管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取内镜经鼻安置小肠营养管法补充营养物质;对照组采取胃管鼻饲补充营养要素,其它护理方法相同.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比较,在营养状态、血清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康复情况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肠营养管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意外营养支持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结珊;杜国平;陈琼芳;梁国新;房洁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脑瘫患儿运动训练中骨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结了7例脑瘫患儿在康复训练中发生骨折的原因.并针时其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原因包括运动师手法、力度不当及儿童不配合以及家长训练方法不当等,而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健全相关规章制度,采用教育干预、技术干预、经济干预及管理者人性化作用和加强家庭训练指导,认为提高康复治疗师的安全防范意识,可有效地降低骨折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张彬;段华林;汤孟平;胡晔;黄风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了解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求,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例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测评,将测评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45例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除强迫、敌对、精神病性和偏执4个因子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6个因子如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症状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心理问题较多,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艾.

    作者:赵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1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心梗发病突然,来势凶猛,病情多变,特别是对一些以往没有冠心病史而症状又不明显的患者,很容易误诊而延误病情,错过佳治疗时机.故护士在临床上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艳华;赖坤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结了基层医院护理投诉的常见原因.包括工作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水平低、语言修养差、服务意识差、管理因素等五个方面.认为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可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公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杨卫玲;杨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口含冰块防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口含冰块放疗对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40例鼻咽癌患者根据自主选择分为2组,观察组22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除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每次放疗前予以冰块含化.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比较2组患者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结果 观察组口腔渍疡发生率与对照组口腔溃疡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口含冰块放疗可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

    作者:李女;林健;周雪江;韦群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儿科输液室33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

    总结分析了33例儿科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护理对策,包括对儿科用药进行细致的护理观察;对患者进行风险告知及宣教;提高护士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能力;合理用药.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马小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并发出血的原因及护理

    总结分析了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并发出血的原因,并提出了护理对策.包括心理护理,置管前评估,合理安排透析时间,置管后的观察和出血的护理对策,导管的管理,做好卫生宣教等.认为颈内静脉置管是较为理想的血液透析通路,加强导管的护理可以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彭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与护理

    目的 研究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将2006年7月~2009年4月入住ICU的104例昏迷患者,按有无人工气道分为2组,并排除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2组均实行定时翻身、肺部叩击等呼吸道护理.结果 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85.07%,无人工气道组感染率为35.14%,2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维持人工气道的内环境平衡.使之符合生理要求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米家凤;岳石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2种静脉置管方法的利弊.方法 将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53例患者随机分成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的舒适度、导管使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6.3%和75%;2组患者舒适度分别为89.04%和61.67%;2组患者导管使用时间分别为(28+0.3)d和(34±0.5)d,股静脉置管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容易接受,临床使用方便,易于护理,不影响患者活动,在掌握操作技术、熟悉解剖部位的情况下,对于需要长期保留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更为合适.

    作者:王小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