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诊断冠心病高脂血症中的意义

宋志民;颜淑红;吕以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高脂蛋白血症
摘要:目的:为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2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及210例健康体检者,按Frost法检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在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结论: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变化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具有诊断意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对左室舒张功能近期及远期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左室舒张功能近期及远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分别于PTCA术前、术后3天、3个月、6个月对41例PTCA患者进行左室舒张功能测定,并采用心导管法记录PTCA术前及术后即刻的左室舒张功能.结果:研究显示PTCA术前较PTCA成功后即刻心导管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除个别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有改善外,整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术后3个月、6个月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较术前及术后3天改善明显,尤其是术后6个月更为显著,表现为EPV增加、APV减少、E/A>1、AETp缩短、AETp-AET负值增大(P<0.05).结论:PTCA能改善远期左室舒张功能,且疗效与时间成正比.

    作者:谷素洁;杨庭树;智光;朱红莲;路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当归多糖铁的合成

    目的:从当归中提取当归多糖,进而合成当归多糖铁.方法:水煎煮法提取当归多糖;在碱性条件下,当归多糖水溶液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合成当归多糖铁.结果:得深红棕色、粉末状当归多糖铁.结论:当归多糖铁溶于水,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熔点大于300℃.

    作者:张玉;王凯平;戴立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发生未察觉低血糖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发生未察觉低血糖的相关因素.方法:在住院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4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作为研究对象.对18例未察觉低血糖与29例有症状低血糖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未察觉低血糖组病人年龄、病程高于对照组,糖化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植物神经病变和反复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别、血压、血脂、冠心病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发生未察觉低血糖与年龄大、病程长、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和血糖的严格控制有有关.

    作者:徐勇;朱建华;蒋岚;杨国邦;李春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尖锐湿疣15例临床观察

    笔者自1995年至今自拟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尖锐湿疣15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作者:唐淑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盐酸噻氯匹啶对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比较盐酸噻氯匹啶与川芎嗪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时对血小板聚集性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曲线.结果:盐酸噻氯匹啶与川芎嗪均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盐酸噻氯匹啶略强于川芎嗪,但两者比较P>0.05.结论:盐酸噻氯匹啶与川芎嗪均为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但是川芎嗪要便宜得多.

    作者:吴旭;陈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严重缺损无髓后牙的桩核全冠修复

    严重缺损无髓后牙,常因为牙体组织抗力不够而不能修复,或修复后牙体崩解致修复失败.自1993年来,我科采用预成根桩与银汞合金形成桩核,金属全冠修复严重缺损无髓后牙119颗,效果满意.

    作者:杨红丽;吴达雅;刘文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护理质量控制模式的运用

    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工作好坏的体现,因此,对护理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使之不断改善和保持在高水平是整个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而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措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院根据科室具体情况严格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在这2年来的市级医疗护理质量检查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而护理质量控制模式在临床应用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作者:段幼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年资护士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院设立了家庭病床和社区医疗服务,派出高年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体会如下:

    作者:侯瑞芳;刘振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早期肝硬化临床用药探讨

    肝硬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是多种有害因素长期反复损害肝脏的结果.其病理变化表现为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新生并同时伴有弥漫治疗及结缔组织增生,后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肝脏变硬.其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疗程长,见效慢.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结果,供同仁参考.

    作者:任素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在梗死前血液已处于高凝状态,且梗死后会继发凝血功能异常,脑内释放出大量凝血因子,通过外源性途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引起连锁反应使纤维蛋白原(FIB)变为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可以迅速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可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现将我院1999年7月-2001年2月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临床观察并分析如下.

    作者:李士博;任世祥;李玲妹;孙京晶;张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观察及护理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由于腔内外科、激光技术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痛苦小、对病人打击小的优点,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同时也拓展了前列腺增生的护理范围.

    作者:康忠风;马爱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肾盂癌术后发生膀胱癌20年随访观察

    1 临床资料作者对1981年以来进行手术治疗的肾盂癌患者82例(移行细胞癌77例,腺癌3例,鳞癌2例)进行了随访观察,长20年,短8个月,平均6年零3个月.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38-85岁.结果发现,在82例手术病人中,共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13例,鳞癌、腺癌各1例.术后18年发生1例鳞癌(原发病为肾盂鳞癌),7年以上2例,3-6年3例,1-2年5例(其中1例为腺癌,原发病亦为肾盂腺癌),术后7个月及9个月各1例.

    作者:李传成;陈胜茹;施国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综合测试

    亚临床型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Encephalopathy,SHE)是指慢性肝病病人无明显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检测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能诊断的肝性脑病.其初是作为肝性脑病的补充分级提出来的,十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相当高,潜隐性大,不易被发现,患者虽形似正常,但操作和反应能力低.因此,对SHE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医学和社会学意义,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就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综合测试作一综述.

    作者:刘龙民;陈建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庆市万州区0-14岁儿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结果分析

    经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结核病流调办公室统一随机抽样,我区于2000年5月在龙宝高峰场镇(全国流调点)和五桥陈家坝办事处的新兴村、高山村(重庆市流调点)进行了全国第4次、重庆市首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按流调要求,同时对2个点的489名0-14岁儿童进行了PPD试验,以了解我区儿童接种BCG后的结核免疫状况和感染情况,为制定2001-2010年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作者:程良丁;黄成秀;朱明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静滴环丙沙星致浅静脉炎

    环丙沙星做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2000-2001年期间我院门诊部发现8例病人在静滴环丙沙星过程中出现浅静脉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忠华;赵丽曼;孙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肠癌耐药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研究大肠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了31例大肠癌患者(初治原发癌19例;复治转移癌12例)的NDR-1 mRNA水平和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表达,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初治原发性大肠癌19例中MDR-1 mRNA基因阳性表达15.79%,P-170阳性为15.7%;而复发转移癌12例中,MDR-1mRNA基因阳性表达66.67%,而P-170阳性为58.33%.结论:复发性转移癌比初治原发癌具有更普遍的抗药性,且主要是获得性抗药,MDR-1的基因和蛋白质两种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以RT-PCR方法具有更强的敏感性,MDR-1基因表达可以作为预测化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吴非;翟立斌;万葆冬;何立伟;赵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人脑梗塞患者血浆脑脊液内皮素测定临床观察

    内皮素是80年代提取的活性多肽,是器官局部血流调节因子.在脑内广泛分布,可做为新的神经递质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某些功能活动.内皮素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是所知的强的缩血管物质.观察老年人脑梗塞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ET含量变化,以探讨ET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馥;林磊明;吴英;谷素洁;杨荣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湘西地区小儿结核病临床分析

    现将我院儿科1985-1999年收治的小儿结核病作一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 资料方法1.1 对象 1985-1999年我科收治结核病患儿的508例,年龄0-14岁,男294例,女214例,男女之比为3:2.小于1岁87例,1-3岁229例,4-6岁91例,7-9岁43例,10-14岁66例.

    作者:田新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上述两因子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用放免法测定12位健康对照及5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IGF-II、IL-6水平.结果:①肝硬化患者血清IGF-II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IL-6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两者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②肝硬化患者血清IGF-II与IL-6水平呈负相关.结论:IGF-II与IL-6对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并提示IGF-II与IL-6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调节机制.

    作者:王天才;项飞翔;刘秀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短程化疗治疗肺结核并乙肝小三阳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已受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它关系到化疗的成败与否,抗结核药对乙肝标志物(HBVM)阳性并肺结核肝功能损害可达35.6%[1],而对乙肝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而肝功能正常)并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国内报道较少.因此,我们分别对乙肝小三阳,乙肝标志物阴性肺结核患者,采用短程化疗后肝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邹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