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观察及护理

康忠风;马爱兰

关键词:
摘要: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由于腔内外科、激光技术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具有痛苦小、对病人打击小的优点,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同时也拓展了前列腺增生的护理范围.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肺心病缓解期78例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因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异常导致长期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压积超过55-60%时,血液的粘稠度就显著增加,血流阻力随着增加,且常伴有血容量的增加,促使肺动脉压渐进性增高,导致肺心病加重或恶化.笔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作者:金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腹部平片诊断腹股沟斜疝1例

    腹平片对腹部软组织分辨率差,能诊断腹股沟斜疝者少见.我们遇见1例,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宝林;孟德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盐酸噻氯匹啶对缺血性脑卒中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比较盐酸噻氯匹啶与川芎嗪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时对血小板聚集性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曲线.结果:盐酸噻氯匹啶与川芎嗪均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盐酸噻氯匹啶略强于川芎嗪,但两者比较P>0.05.结论:盐酸噻氯匹啶与川芎嗪均为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但是川芎嗪要便宜得多.

    作者:吴旭;陈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肌注异丙嗪致局部不良反应5例报道

    近2年来,在我科住院病人中先后发生因肌肉注射异丙嗪后,局部发生不良反应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敏;孙志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改善乙酰螺旋霉素抑菌圈方法的探讨

    乙酰螺旋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支原体、梅毒螺旋体等有抗菌作用,适用范围广,日常中较为常用.在平时工作中,也经常抽验到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乙酰螺旋霉素片和胶囊剂.进行含量测定时发现它的抑菌圈面积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测定的其它品种相比偏小,且边缘有时也有不清晰的现象,甚至出现过双层圈(外层有一虚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多次试验、探讨,结果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可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宫淑艳;杨秀敏;何伟;王路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腰椎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的前路减压和稳定术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和应用器械稳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20例患者中,18例病人(90%)应用了髂骨及肋骨支撑,2例(10%)应用了Cage和肋骨支撑移植,18例单独应用了Kaneda方法,2例在应用Kaneda方法的同时又应用了Cage加骨移植.结果:所有病人手术中彻底切除向椎管内挤压的碎骨片,完全减压为止:平均失血1.6升.没有一位病人在减压和稳定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手术后测量的脊柱后凸角度平均是12度(n=20),较术前改善了9度,18例有术后远期随访X线片,平均后凸角度9度,矫正角度丢失了3度.无医源性神经损伤及血管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骨移植失败,结论:前路手术在椎管清楚率、术后载荷效果、降低骨移植失败方面优于后路手术.对神经恢复能创造合理的条件,但前路手术也存在潜在的严重的并发症和大多数外科医生不熟识这一入路的缺点.

    作者:陈德喜;邢立峰;孙东宁;鲁宾;李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综合测试

    亚临床型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Encephalopathy,SHE)是指慢性肝病病人无明显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检测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能诊断的肝性脑病.其初是作为肝性脑病的补充分级提出来的,十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相当高,潜隐性大,不易被发现,患者虽形似正常,但操作和反应能力低.因此,对SHE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医学和社会学意义,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就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综合测试作一综述.

    作者:刘龙民;陈建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和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上述两因子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用放免法测定12位健康对照及5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IGF-II、IL-6水平.结果:①肝硬化患者血清IGF-II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IL-6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两者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有关.②肝硬化患者血清IGF-II与IL-6水平呈负相关.结论:IGF-II与IL-6对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并提示IGF-II与IL-6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调节机制.

    作者:王天才;项飞翔;刘秀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连续116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无早期死亡体外循环管理

    1995提4月至1999年4月,笔者连续对116例法乐四联症患者施行根治术无早期死亡[1].现就体外循环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鲁英;张广福;姜冠华;梁泉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对左室舒张功能近期及远期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左室舒张功能近期及远期的影响.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分别于PTCA术前、术后3天、3个月、6个月对41例PTCA患者进行左室舒张功能测定,并采用心导管法记录PTCA术前及术后即刻的左室舒张功能.结果:研究显示PTCA术前较PTCA成功后即刻心导管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术前比较,除个别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有改善外,整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术后3个月、6个月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较术前及术后3天改善明显,尤其是术后6个月更为显著,表现为EPV增加、APV减少、E/A>1、AETp缩短、AETp-AET负值增大(P<0.05).结论:PTCA能改善远期左室舒张功能,且疗效与时间成正比.

    作者:谷素洁;杨庭树;智光;朱红莲;路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康莱特对大鼠肝纤维化治疗的疗效.方法:用四氯化碳注射大鼠,同时给予低蛋白高脂饲料,经过6周造模形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然后用康莱特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大鼠测血清生化指标,肝功能明显改善.取肝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的程度明显好转.结论:提示康莱特可作为抗肝脏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作者:廖慧钰;于红卫;王竹生;吉中和;赵军;谢贤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门诊接诊中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指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积极治疗疾病、勇于战胜疾病、未病先防的重要手段.做好健康教育首先要求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熟悉和掌握自己所学专业.

    作者:张利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胆管损伤后再手术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月-2000年10月由作者经治的35例胆管损伤后再次手术病例;结果:35例中有32例于术后10-15天痊愈出院,3例发生胆汁瘘,经保守治疗痊愈;29例术后10-20天黄疸逐渐消退,6例重度黄疸术后6-8周消退,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10年,有6例出现胆道感染,2例轻度黄疸,均采取保守治愈;结论:良好的胆道修复取决于术中原狭窄口的显露及合理的校正:胆(肝)管空肠大口吻合;支撑引流管放置于否,取决于近端胆管的扩张程度.

    作者:吕振海;顾万清;赵青川;窦科峰;刘永雄;高志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湘西地区小儿结核病临床分析

    现将我院儿科1985-1999年收治的小儿结核病作一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 资料方法1.1 对象 1985-1999年我科收治结核病患儿的508例,年龄0-14岁,男294例,女214例,男女之比为3:2.小于1岁87例,1-3岁229例,4-6岁91例,7-9岁43例,10-14岁66例.

    作者:田新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及干预治疗问题

    糖尿病的形成是个长期而慢性的过程已渐被认知.尤其是2型糖尿病,其确诊时之前其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已经3-20年.已被确诊前的胰岛功能状态很难被人们所注意.胰岛功能紊乱前的诊断及干预治疗,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仅此进行论述.关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现代认为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苏雁;洪景福;徐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血管意外病人恢复期的心理护理

    脑血管意外病人进入恢复期后,大部分病人有机体瘫痪和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由于患病时间长,病情恢复慢,常常出现悲观失望,对生活丧失信心,因此加强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理护理,是该病恢复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现对恢复期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浅谈如下:

    作者:巍英兰;王尤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突徐-梅氏位的投照体会

    Schuller-Mayer氏位作用:①可为胆脂瘤定位提供依据;②是否有乙状窦前置及鼓室盖低位,为手术提供依据;③是否有内耳骨质破坏.现参考传统投照方法与笔者个人投照方法、体会综合如下.

    作者:于宝林;孟德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护理质量控制模式的运用

    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工作好坏的体现,因此,对护理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使之不断改善和保持在高水平是整个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而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措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院根据科室具体情况严格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在这2年来的市级医疗护理质量检查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而护理质量控制模式在临床应用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作者:段幼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梯形框架椎弓根钉系统应用于脊柱后凸全脊柱截骨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应用于脊柱后凸的截骨内固定,在国外已有10余年的历史,国内亦有类似的文献报道.我院自2000年1月-2001年11月应用自制的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治脊柱后凸3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贾全章;高吉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儿惊厥的急救体会

    1 临床资料我院从1998年1月-2001年6月共收治小儿惊厥226例,其中热惊124例,灭鼠药中毒32例,药物中毒12例,中毒性痢疾18例,低钙惊厥16例,其他原因24例.抢救成功218例,死亡8例,成功率高达96.5%.

    作者:刘清平;王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