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芸
总结了电子医嘱执行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临时医嘱漏执行签名,医嘱文字过多,工号重复使用,签名时间与事实不符,医嘱单显示不清五方面内容.分析主要原因后,提出相应对策,认为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有效落实可减少缺陷发生,充分体现电子医嘱优越性.
作者:王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综述了医疗废物管理的研究进展,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分类、危害、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和认真落实考核制度等.
作者:牛家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术后做好体位摆放、心电监测、引流管护理及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认为加快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严密观察及合理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柳庆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和保健中的作用.方法 对1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健康教育前后进行评价.结果 45%以上的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预防、保健等知识了解不足,参加集体讲座和接受个性化的教育后患者对视网膜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后比较,p<0.01.结论 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的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减少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作者:王月萍;徐青华;陆浩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28例经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合理使用胰岛素,监测血糖变化,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反应、非酮症昏迷等,缩短禁食时间,减少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并发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认为精心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程贤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心梗发病突然,来势凶猛,病情多变,特别是对一些以往没有冠心病史而症状又不明显的患者,很容易误诊而延误病情,错过佳治疗时机.故护士在临床上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艳华;赖坤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急诊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服务需求量与处理能力差距、各项规章制度未落实到住、护理规范意识淡薄、护理记录不准确、掌握的专科急救知识不全面、片面遵照医嘱等7方面.认为执行相应的对策可有效防范纠纷,减少风险发生.
作者:徐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病人术前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80例需行心脏手术的病人,给予心理护理,用症状自评量表于术前(心理干预前)和术后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并比较.结果 术后病人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系统、有针对性的术前心理干预对手术效果有不可忽视的良性影响,能很好地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
作者:廖桂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综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相关因素有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及寄植茵的吸入、胃内容物的误吸、体位的影响、呼吸机管路的污染、空气和手的污染等.护理预防对策包括减少口咽部病原茵的定植和吸入.采取适当卧住,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勤洗手,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吸痰管理和口腔护理等.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法,以大限度提高老年患者血管的使用率.方法 对需要静脉输液的50例老年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单日采用输液贴下棉签两点一线压迫止血法,双日采用输液贴上手指按压法止血,比较2种方法拔针后穿刺局部出血、瘀斑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单日组发生出血、淤斑率明显低于双日组(p<0.01),且满意率明显高于双日组.结论 输液贴下棉签两点一线压迫法优于输液贴上手指按压止血法.
作者:唐红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有效防止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致尿潴留发生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科行剖宫产术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足月产妇240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110例为实验组,未行护理干预的13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拔除尿管后的排尿时间,比较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短,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致尿潴留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预防,实施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苏海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分析了33例儿科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护理对策,包括对儿科用药进行细致的护理观察;对患者进行风险告知及宣教;提高护士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能力;合理用药.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马小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苯巴比妥钠又名鲁米那,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广泛用于临床外科麻醉前用药,查阅文献其过敏反应应临床少见.
作者:易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局部氧疗对胫腓骨干骨折后创面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胫腓骨干骨折后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经常规处理以后,观察组局部吹纯氧与外涂稀碘伏;对照组局部暴露,外涂稀碘伏,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氧疗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后创面感染能加快红肿消退.减少渗液,收敛创口,促进愈合,疗效好.
作者:彭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护士长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包括其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提高护士长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分析了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认为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护士长的人格魅力、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与护理工作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倪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98例麻疹患儿高热期的护理.包括呼吸道隔离,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合理运用退热剂,观察体温及出疹情况.认为做好麻疹高热的护理.对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作者:高惠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术前访视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压与心率,SAS自评得分及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入室时血压明显高于基础血压,心率较基础心率明显加快,均p<0.01;观察组各时点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入室时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是有效且必要的.
作者:刘秀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医用控温毯用于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疗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脑外伤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用医用控温毯实施亚低温疗法,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调节体温和水温,使体温控制在32℃~37℃.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冰敷全身大血管.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降温速度与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42例病人体温都控制在32℃~37℃,降温维持时间稳定;对照组体温骤升骤降,非常不稳定.结论 凡符合亚低温疗法适应证者,采用控温毯效果显著,早期应用对脑缺血或脑损伤确有神经保护作用,使脑梗死得以减少,病人预后显著改善,死亡率降低.同时还要微到严密的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才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期疗效.
作者:郑秀娥;阮洁梅;利传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加强风险管理对住院患者夜间护理应急事件的影响.方法 比较加强风险管理前后2007年1月~2008年1月住院患者10388例和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患者12071例夜间护理应急事件的变化.结果 加强风险管理后,患者夜间坠床、导管脱落、硬膜外镇痛棒滑脱、摔伤、烫伤、误吸、低血糖反应、脑梗死、晕厥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猝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加强风险管理后无猝死发生.结论 加强风险管理可降低夜间护理应急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群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总结了癌症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分析癌症患者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了解癌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制订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流程和方式,进而开展多阶段、针对性强、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认为多方位的健康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患者重建生理机能,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张彦金;古文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