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强;冯菊兰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在中老年人中的一种常见锥体外系疾病,以运动减少、肌肉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症状,其发生率在40岁以上人口中为180人/10万,60岁以上人口中占1%[1],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发生残障的主要疾病之一.
作者:王鹃;刘凤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在老年人群中容易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1992年-2002年内科收治的老年甲亢42例临床特点及漏诊、误诊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肖阳;何辉;刘映川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交通职工HIV/AIDS防治知识的现状,为今后加强HIV/AIDS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为交通系统职工进行HIV/AIDS的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长途客运和出租车职工以无记名的方式回答调查问卷,共回收2762份,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5%以上的职工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并掌握HIV/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两组有60.6%和40.9%的职工认为与HIV感染者共用浴缸或便器可感染HIV,45.2%和61.5%的职工认为蚊虫叮咬可感染HIV.有42.2%的职工对用于乙型肝炎消毒的药物,完全可以用于HIV的消毒存在错误的认识.有75.5%的职工对HIV/AIDS存在恐惧心理;但又有33.1%和50.4%职工认为自己没有感染HIV的危险,在恐惧的同时对HIV/AIDS的流行又认识不足.95%以上职工希望得到艾滋病相关的防治知识,并愿意告诉家人和亲朋.结论:应加强北京交通系统职工HIV/AIDS知识的强化教育,使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宣传HIV/AIDS防治知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秦小平;王樯;张捷;费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我院自2001年以来,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治疗中辅以消肿止痛膏(三原县中医院研制)外敷消除腮腺肿胀及疼痛,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樊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4岁,吞咽梗噎感8个月于1998年5月入院,无声嘶,颈部未扪及包块.胃镜:会厌部、食管开口右侧壁见桑椹状结节,食管开口呈不规则孔隙状,有菜花物阻塞.
作者:郝明;郑志诚;孙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切开术(EST)及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B超或CT提示均有胆总管高压或胆总管结石.其中胆总管结石20例(单纯胆总管结石12例,并胆囊结石6例,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18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0,2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0),单纯胆囊结石8例,单纯胆总管扩张2例.所有患者于入院24h内均行EST,EPBD或行胆总管网篮取石术.术后观察临床症状,血生化,血常规及体温变化等生化指标.结果:28例于术后第3天腹痛消失,血淀粉酶于术后第7天基本降至正常.28例达到临床治愈,2例好转,2例并发切口处出血.治愈率高达93.3%,并发症出现率为6.7%.结论:EST及EPBD或网篮取石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治愈率高,简单安全,胆总管小结石(直径小于1.0cm)性胰腺炎患者免于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降低手术并发症及风险性,缩短住院时间:对部分肝内外胆管结石及胆囊结石性胰腺炎患者,可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陈开运;高鹏;周继舜;郑雄烈;向国安;梁荣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少见而凶险的胸部外科疾病,如不及时诊治,常危及患者生命.自1995年5月至今,我科共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5例,现就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杜程;王利文;王安富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的主要药物,但是,长期使用激素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为了探讨提高激素疗效,减少激素不良反应,我院采用辨证与辩病相结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6例,认为疗效满意.
作者:王桂珍;张淑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肺心病继发真菌感染.方法:30例患者均取标本真菌培养.结果:30例患者连续3次标本真菌培养阳性,且菌种一致才确定真菌感染,共检出真菌16株.结论:本组病例大多数为老年人,原发病均为肺心病,长期反复发病,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易使体内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感染.临床上应尽量根据病原学资料用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改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真菌感染一经确诊应及时调整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并开始抗真菌治疗.
作者:王慧敏;沈祥丽;李晓鑫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护士的行为举止是护士职业道德的反映,是实施护理的要求,是护士素质修养的体现.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要求护士进行护理活动时必须做到亲、轻、稳、准、快,同时注意以下几方面.
作者:张倩;王艳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我院在1999年6月间,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脑梗塞等症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受到患者的好评,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章其;赵先会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原发脑干损伤为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病情复杂,愈后较差,死亡率高达70%.我院于2000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原发脑干损伤病例32例,其中常规综合治疗18例,综合治疗加用奥德金(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药品)14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志刚;赵印梅;周斌;朱红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理生理是肺脏内皮和上皮同时受损,大部分肺泡萎陷,小部分肺泡过分膨胀,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或支持性治疗措施,其中通气治疗是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付强;卢兰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54岁,因患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第8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继而进入肝昏迷前期.经积极抢救治疗特护30天,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董淑丽;于振香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贲门失弛缓症(cardiac achalasia)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特点是食管正常蠕动消失,食管体明显扩张,食管胃连接部功能性梗阻,是仅次于食管癌而需要外科治疗的食管疾病.
作者:杜程;王如文;蒋耀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的探讨老年人HCV感染的自然过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老年人HCV感染者进行了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感染HCV时的年龄均为60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3.96(SD±3.55)岁,男17例,女4例,均为输血后感染,平均随访10.23(SD±3.86)年.结果:21例病人均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发生13例(61.90%),发生肝硬化的时间平均为7.18(SD±2.27)年,其中5年后发生肝硬化的7例(33.33%),8年后发生肝硬化的6例(28.57%).肝硬化病人死亡5例(38.46%),平均生存期为6.56(SD±2.33)年.肝硬化病例组中,均有持续的病毒血症和肝功能异常;与肝硬化组病例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05,P<0.010).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HCV慢性肝炎的发生率高和发生肝硬化非常快.
作者:张长法;曾爱萍;张小沂;刘英娜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足母)趾皮肤缺损或第一跖趾关节外皮肤缺损往往因处理困难及无重要功能而不受重视而截趾,但影响弹跳,尤其第一跖骨头切除后,对功能影响较大。
作者:张全荣;邱扬;许亚军;施海峰;刘宇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2年10月天津市10家医院收住院332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记录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于住院第2天留痰培养,采用K-B纸片法测定各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观察临床及细菌学疗效.结果:332例患者平均年龄69.5岁,病程20天,78.9%住院前有用药史.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加重,胸部放射学检查无特异性,病原菌培养阳性率93.4%,分离菌株以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为主.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未发现耐VAN的革兰阳性球菌.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抗生素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2.5%,死亡率5.8%,细菌清除率:53.8%.结论:COPD急性加重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的恶化,临床疗效高于细菌学疗效,可能与细菌长期繁殖有关.故对于急性加重患者根据指征应积极抗菌治疗.
作者:杨文杰;陶家驹;卫京平;赵学群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我国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临床特点.方法:综合1985年-1995年国内主要医学杂志发表的有关PNH临床报告共计670例,与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总结的232例相对照,再与国外发表的相关资料比较.结果:进一步明确我国PNH的临床特点:男性多于女性,首发症状以贫血居首位,合并严重血管栓塞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脑栓塞及肢体静脉栓塞比腹部血管栓塞多见,死亡原因以感染居首位.PNH患者生存期可很长,可以临床自然缓解,转为恶性血液病的机率很低.结论:从临床看,本病基本属于慢性良性疾病,合并症和死亡原因与欧美国家病例有所不同.
作者:季元;刘尔坤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刘氏降脂化瘀口服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兔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家兔喂高脂饲料连续4周造成高血脂模型,给药组同时灌服刘氏降脂化瘀口服液12,24g/kg,测定给药前及给药2周和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刘氏降脂化瘀口服液灌胃2-4周可使血清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大剂量组(24g/kg),也能降低血清TG.结论:刘氏降脂化瘀口服液对高脂血症兔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作者:王贵林;朱慧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