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刘氏降脂化瘀口服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兔血脂水平的影响

王贵林;朱慧玲

关键词:刘氏降脂化瘀口服液, 高脂血症, 家兔
摘要:目的:观察刘氏降脂化瘀口服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兔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家兔喂高脂饲料连续4周造成高血脂模型,给药组同时灌服刘氏降脂化瘀口服液12,24g/kg,测定给药前及给药2周和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刘氏降脂化瘀口服液灌胃2-4周可使血清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大剂量组(24g/kg),也能降低血清TG.结论:刘氏降脂化瘀口服液对高脂血症兔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乙醇对蟾蜍心肌损伤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乙醇对蟾蜍心肌损伤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应用机械损伤,使心电图ST段发生典型的改变,然后静脉注入浓度为450ml/L的乙醇0.1ml,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收缩压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舒张压变化不明显,5min后收缩压和心率缓慢上升.结论:乙醇对心肌损伤血压和心率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黄丽琴;何金龙;郑薇;覃雪英;赵娜;赵善民;何显教;晋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手术室无菌技术质量管理体会

    无菌技术是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关键和主要的课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手术质量和病人的预后.无菌技术不严格,轻则影响无菌切口的感染率,重则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痛苦和经济损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43例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残胰重建方法胰胃吻合(PG),降低胰瘘并发症.方法:应用胃后壁与残胰相对合部位,胃后壁浆肌层切开,上唇与残胰腹侧间断缝合,胃粘膜层戳一小孔,胰管内置管放入胃腔,胃粘膜与胰管用无损伤吸收线间断缝合数针,浆肌层下唇与残胰背侧间断缝合,胰管引流管从胃前壁戳孔引出腹腔外.结果:胰胃吻合(PG)43例,并发胆瘘1例,胰瘘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切口裂开3例,无手术死亡.1-3月内行胃镜检查24例,发现胰胃吻合口21例,胰管造影显影良好.胃液分析,总酸度偏度,pH值2.8-3.5之间,淀粉酶测定正常.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操作方便,胰胃吻合血运好,无张力,胰瘘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重建术式.

    作者:时开网;倪绍忠;杨坤兴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下咽癌手术治疗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4岁,吞咽梗噎感8个月于1998年5月入院,无声嘶,颈部未扪及包块.胃镜:会厌部、食管开口右侧壁见桑椹状结节,食管开口呈不规则孔隙状,有菜花物阻塞.

    作者:郝明;郑志诚;孙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动物来源糖胺聚糖医药应用进展

    动物来源的糖胺聚糖主要有玻璃酸、硫酸软骨素、肝素、类肝素、甲壳质等.这些多糖均具有生物活性或生理功能,有些是人体固有或在结构上与人体物质非常相近,能够参与、影响和调控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低、易为人体吸收等特点.

    作者:凌沛学;荣晓花;张天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整体护理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在中老年人中的一种常见锥体外系疾病,以运动减少、肌肉张力强直,震颤和体位不稳为主要症状,其发生率在40岁以上人口中为180人/10万,60岁以上人口中占1%[1],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发生残障的主要疾病之一.

    作者:王鹃;刘凤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喉咽及颈部疾病致呼吸道梗阻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目的:分析喉咽部和颈部疾病在术前和术后所致呼吸道梗阻的原因,探讨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537例喉咽部和颈部疾病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对引起69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和预防措施.结果:术前因素36%(25/69):异物阻塞及喉头水肿;术后因素64%(44/69):舌后坠、血肿或软组织水肿、喉咽腔狭小、上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喉水肿、声带水肿、喉炎、气管软化、气管痉挛、喉返神经损伤.结论:喉咽部和颈部疾病所致呼吸道梗阻因素是多方面的,术中认真细致的手术操作和术后病情观察对预防呼吸道梗阻起关键作用.对危重患者应及时果断解除梗阻,预防性气管插管是减少术中窒息有效措施.

    作者:张学辉;黄健男;彭树文;占顺堂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2年10月天津市10家医院收住院332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记录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于住院第2天留痰培养,采用K-B纸片法测定各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观察临床及细菌学疗效.结果:332例患者平均年龄69.5岁,病程20天,78.9%住院前有用药史.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加重,胸部放射学检查无特异性,病原菌培养阳性率93.4%,分离菌株以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为主.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未发现耐VAN的革兰阳性球菌.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抗生素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2.5%,死亡率5.8%,细菌清除率:53.8%.结论:COPD急性加重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的恶化,临床疗效高于细菌学疗效,可能与细菌长期繁殖有关.故对于急性加重患者根据指征应积极抗菌治疗.

    作者:杨文杰;陶家驹;卫京平;赵学群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老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42例临床分析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在老年人群中容易漏诊及误诊.现将我院1992年-2002年内科收治的老年甲亢42例临床特点及漏诊、误诊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肖阳;何辉;刘映川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成为我国主要的致死或致残原因,尤以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

    作者:乔金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宫内外同时妊娠4例报道

    1 病例报告例1患者,23岁,维族,农民,孕1产0,停经45天,腹痛3天,加重2h于1998年3月15日入院.3天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伴不规则左下腹痛,自己以过期月经未行任何治疗,于2h前突然出现左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头晕并晕倒,立即来我院以腹痛原因待查收住院.

    作者:冯德强;冯菊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复方甲硝唑的配方特点及其在临床上的新用途

    甲硝唑又名灭滴灵,早在60年代初期,临床上作为治疗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物而得以闻名,随着医疗的实践,医学上发现其对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对女性生殖系统以及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口腔等部位的厌氧菌感染,用甲硝唑治疗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旭生;于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霉菌性鼻窦炎CT诊断的价值

    目的:分析霉菌性鼻窦炎病人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病人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霉菌性鼻窦炎多为单侧病变,以上颌窦为主,同时可累及鼻腔、前筛窦(9/16),少数累及后筛窦及蝶窦(3/16);霉菌性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呈絮状,平均CT值70Hu,有时可见小团块、小沙粒状高密度钙化影;窦壁多呈反应性增厚,部分有骨质吸收破坏.结论:CT是诊断霉菌性鼻窦炎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张治军;胥伟华;鲍红琴;陈群;方勤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诊断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4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经手术证实25例,经3名以上放射医生诊断确诊19例.其中男21例(占47.7%);女23例(占52.3%).年龄在4-56岁,平均33.7岁.所有病人均在两年内进行了随访.结果:本组病例共发现病灶87个,位于大脑半球49个、小脑26个、脑干12个.我们根据MR表面特点把病灶分为4型①易出血型(33个病灶);②出血型(20个病灶);③稳定型(23个病灶):④隐匿型(11个病灶).随访发现:27个病灶呈进行性增大,13个病灶明显再出血,26个病灶无明显信号改变.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在MR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异性,根据MRI的信号特点可以对该病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并可预示病灶的进展.

    作者:温智勇;徐霓霓;齐旭红;康枫;严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加凝血酶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治疗咯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加凝血酶治疗咯血的疗效.方法:本资料随机分成两组,组1(2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BF)局部灌注凝血酶;组2(21例)经BF局部灌注纤维蛋白加凝血酶.结果:统计学检验示两组方法判别有显著性(P<0.05),组2较组1疗效更好.结论:经BF灌注纤维蛋白原加凝血酶比单用凝血酶止血效果更显著;经BF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咯血经济、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周敏;袁民宇;崔小川;胡懋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自学高考护士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需要高层次人才,这一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公认.自1987年我国自学高考护理专业开考以来,为在职护士提高学历开辟了一条新路.

    作者:袁素娴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107名各民族学生尿氟的测定分析

    目的:了解来自全区各民族学生尿氟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是否缺氟或氟过量.方法:选来自广西各地本院二年级学生107名,其中男52名,女55名;壮族50名,汉族46名,其他少数民族(包括黎、彝、苗、瑶、仫佬、白)11名,城市52名,农村55名.取晨尿50毫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尿氟离子含量.结果:男生尿氟离子平均含量为0.97mg/L(±0.29)、女生为0.92mg/L(±0.28),(t=0.792,P>0.05);壮族学生为0.928mg/L(±0.31),汉族学生为0.933mg/L(±0.23),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为1.086mg/L(±0.33),(各族比较P>0.05);来自城镇的为0.952mg/L(±0.18),乡村的为0.951mg/L(±0.28),比较P>0.05.结论: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学生的尿氟含量无明显的差别,并在正常范围内,无缺氟和氟过量的表现.

    作者:唐娟;梁瑞梅;李兰锋;罗娟;赖文娟;韦艳梅;张树球;李朝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我国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临床特点.方法:综合1985年-1995年国内主要医学杂志发表的有关PNH临床报告共计670例,与北京协和医院1997年总结的232例相对照,再与国外发表的相关资料比较.结果:进一步明确我国PNH的临床特点:男性多于女性,首发症状以贫血居首位,合并严重血管栓塞者明显低于欧美国家,脑栓塞及肢体静脉栓塞比腹部血管栓塞多见,死亡原因以感染居首位.PNH患者生存期可很长,可以临床自然缓解,转为恶性血液病的机率很低.结论:从临床看,本病基本属于慢性良性疾病,合并症和死亡原因与欧美国家病例有所不同.

    作者:季元;刘尔坤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滴眼液的稳定性及刺激性研究

    目的:对临时配制的不同配方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滴眼液进行稳定性考察、并取硼酸盐配方的不同pH值样品进行家兔刺激性实验.方法:配制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人工泪液配方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滴眼液,分别在4℃、25℃条件下放置,从外观和含量角度考察其稳定性,并取硼酸盐配方进行家兔刺激性实验.结果:三种配方稳定性差异不大,在25℃条件下可以保持8天澄明度合格,含量稳定(初含量的90%以上);在4℃条件下可以保持21天的稳定.不同pH值的硼酸盐配方家兔刺激性结果显示,均未达到刺激程度标准.结论:临时配制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滴眼液在常温下8天、4℃低温3周内使用为好,家兔实验表明硼酸盐配方在pH4.2-5.2范围内,无明显刺激性,使用较安全.

    作者:王会娟;刘艳;白玉;徐彦;吴晓莉;李新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安坤丸的抗炎、镇痛实验

    目的:明确安坤丸对小鼠、大鼠抗炎及对小鼠镇痛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耳肿胀试验、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小鼠琼脂肉芽肿试验观察安坤丸对小鼠抗炎的影响;通过对大鼠子宫内膜炎试验,观察安坤丸对慢性炎症的作用,通过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试验,观察安坤丸镇痛作用.结果:安坤丸中、高剂量组均能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能抑制小鼠琼脂肉芽肿的增长,安坤丸中高剂量组抑制大鼠子宫肿胀程度,安坤丸降低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结论:安坤丸具有抑制炎症,缓解疼痛的作用

    作者:刘玉玲;滕宝霞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