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华;李琴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护理记录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以往的护理记录进行分析,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再运用PDCA进行管理.结果 在心内科介入护理记录质量控制中引入PDCA管理后,介入护理记录中血压或心律缺陷数、伤口观察记录缺陷数、出院指导记录缺陷数、漏签名或涂改数明显少于PDCA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PDCA对心内科介入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性评估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意识与认知、视觉、精神因素、药物因素.认为应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及防范能力.
作者:李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桂西山区少数民族门诊候诊人群艾滋病认知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桂西山区一家三级综合医院门诊550名候诊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62.84%,认为多性伴、血液传播的正确率在80%以上,而对蚊虫叮咬、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等不传播的正确率为30.4%~52.8%.有50%的人不愿意帮助和鼓励周围的HIV感染者;发生婚外或婚前性行为者中有2个以上性伴的比率13.81%,在进行婚外或婚前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率为32.72%.结论 该地区人群艾滋病认知程度低,发生危险性行为较高,存在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尽快提高该地区少数民族人群防治艾滋病意识,避免风险因素;全民普及防治艾滋病性病的基本知识,进行性健康和安全性行为教育等干预工作,改变危险行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本地区的传播与蔓延.
作者:班丽芬;林明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3例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导致心脏穿孔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心脏穿孔,纠正低血压,配合医生重新植入起搏导线,消除患者恐惧心理.认为心脏穿孔是主动固定起搏导线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术中护士密切的配合与术后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对于及时诊断和处理主动固定起搏导线所致心脏穿孔尤为重要.
作者:陈小芳;李乐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54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腹痛等情况,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认为治疗成功除要求操作者具有娴熟的技术,还要求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加强并发症的观察.
作者:王雪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胆管粘液腺瘤,肝胆管结石并胰管结石,这种病例在我国非常罕见.患者临床表现以阻塞性黄疸为主,若胆管阻塞严重,可出现腹痛及胆管炎的表现[1].本例患者在胆道手术25年后出现右上腹包块半年而入院,历经32d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盛丽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病人因素、药物因素、社会因素,而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策略,认为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提高肺结核病人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红梅;周俊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310例肠息肉患者在电子肠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的配合及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完善常规检查和心理护理,加强术中配合和重视术后观察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认为积极细致的手术配合及细致认真的术后护理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肠息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雪娟;马桂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导致本院产科护士职业紧张的因素,包括晚夜班的工作压力、产科工作特点的压力、产妇及家属期望的压力、产科护理的高风险及高要求、精神压力,并提出了管理对策.认为产科护理职业紧张源于产科护理工作量、医疗纠纷、护理人员的配置,管理者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缓解护士疲劳水平,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林丽;杨作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分析了门诊输液室小儿静脉穿刺中存在的难点,包括护士因素、惠儿因素、环境因素和用物,并提出了管理对策.认为提高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技能,运用彩色夹板、医用弹力绷带辅助固定等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时的配合度,建立小儿静脉穿刺温馨服务机制,有效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科室护士的整体穿刺水平和自信心;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配合度和工作效率;减少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吴春香;胡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分析了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护方原因、患方原因和社会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对策.认为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护患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增进患者、家属以及全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对减少护患纠纷也是有益因素.
作者:赵菁;黄玉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回顾性总结了74例肺癌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包括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呼吸道准备,术后保持呼吸遭通畅、合理氧疗、加强肺功能锻炼、早期活动等,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可有效预防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吴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1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和正确复温以及能量的补充,认为加强基础护理和正确复温以及补充能量,积极预防并发症,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秋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流动采血车采血护士职业损伤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并提出了针对各因素及时、有效、多方位的防护措施,大限度地减少采血护士职业损伤的发生,且提倡应建立一套针对流动采血车职业暴露的报告系统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认为大限度的保障流动采血车采血护士职业安全,并在保障献血者安全的同时使临床用血质量得到保证,促进临床供血常态化.
作者:毕云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22例经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器械设备的处理及保养.认为手术室护士对钬激光性能及治疗技术的熟悉了解,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细心的术后处置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俞彩红;孙冬云;肖美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抢救配合与护理措施,抢救配合包括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及时纠正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对策包括加强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导尿管护理、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认为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的观测,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知识,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袁月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在护理过程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实际护理操作过程与现有技术操作规范之间存在矛盾,文书书写规范管理与实际护理过程之间的矛盾,病房管理与人性化服务之间的矛盾,护理级别的标准问题.认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推动护理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陈锐;张飞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在救治5·12地震伤员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经验,包括建立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高超的护理技术水平、科学的流程设计、人性化的服务;合理的护床比例、严格的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坚定的执行力;看病难、看病责问题的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实现.认为应从以上6个方面改进护理服务,努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骆敏霞;芮建宇;董振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总结了护士修养与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护士职业礼仪规范包括护士的形象美、护士的语言美、护士的行为美、护士工作环境美.认为通过培训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与修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熊翠兰;易百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用于产科交接班的作用.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量化管理的方法,制订<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应用于产房与爱婴区的书面交班.选择2007年5月~2008年4月的883例顺产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21例和观察组462例.对照组未使用<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观察组使用<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比较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医嘱执行情况、护患纠纷等相关护理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的应用,有利于护士全面、准确掌握产妇及婴儿情况,规范交接班,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减少了环节上的薄弱点,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车晓惠;洪小娟;梁玉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