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动采血车采血护士职业损伤的因素及防护

毕云芳

关键词:采血, 护士, 职业损伤, 防护
摘要:总结了流动采血车采血护士职业损伤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并提出了针对各因素及时、有效、多方位的防护措施,大限度地减少采血护士职业损伤的发生,且提倡应建立一套针对流动采血车职业暴露的报告系统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认为大限度的保障流动采血车采血护士职业安全,并在保障献血者安全的同时使临床用血质量得到保证,促进临床供血常态化.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检测透析器出、入口透析液,透析A、B液,反渗水的细菌菌落数.结果 透析液入口液平均细菌菌落数392cfu/ml;出口液平均细菌数为196cfu/ml;A液平均细菌数为0vfu/ml;B液平均细菌数为2012cfu/ml;反渗水平均细菌数为2chu/ml.结论 入口处透析液在配制过程中有多个环节可能造成污染,B液污染特别严重,应加强透析液监测.

    作者:钟明思;冯凯芬;梁艳仪;陆燕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配合与护理

    总结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抢救配合与护理措施,抢救配合包括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及时纠正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对策包括加强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导尿管护理、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认为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的观测,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知识,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袁月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行CIK治疗的护理

    总结了24例采用CIK细胞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治疗中护理,并加强治疗后病情观察,认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治疗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用于产科交接班的作用.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量化管理的方法,制订<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应用于产房与爱婴区的书面交班.选择2007年5月~2008年4月的883例顺产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21例和观察组462例.对照组未使用<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观察组使用<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比较2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医嘱执行情况、护患纠纷等相关护理问题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妇交接情况记录表>的应用,有利于护士全面、准确掌握产妇及婴儿情况,规范交接班,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减少了环节上的薄弱点,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医疗护理安全.

    作者:车晓惠;洪小娟;梁玉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进展

    综述了人工气道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气道套管位置与气囊的护理;气道的湿化;及时消除分泌物,以保证气道通畅;拔管的护理.认为人工气道的护理至关重要,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熊丽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慢性肝炎病人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通过了解再住院慢性肝炎病人不遵医行为的原因,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76例再住院慢性肝炎病人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和护理干预前后不遵医行为改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病人不遵医行为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慢性肝炎病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病人的自控力和依从性,积极纠正不遵医行为.

    作者:张亚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肠息肉的护理

    总结了310例肠息肉患者在电子肠镜下行氩离子凝固术的配合及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完善常规检查和心理护理,加强术中配合和重视术后观察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认为积极细致的手术配合及细致认真的术后护理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肠息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雪娟;马桂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总结了327例(541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全身情况评估、眼位配合训练,术前准备,术后休息,生活护理及专科护理,认为加强白内障术期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对于保障患者手术成功和术后痊愈出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多丽萍;徐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分析了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对策,包括对急救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规章制度的落实,业务技术的培训,急救物品的齐备等,认为明确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因素及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完成,可有效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胃大部分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结了77例胃大部分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包括术后一般护理、营养支持、胃动力障碍的预防及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以及术后心理护理,认为针对胃大部分切除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叶雪桃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00例次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200例次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包括发热、肝区疼痛、胃肠道反应、腹胀、腹水、骨髓抑制、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方法.认为良好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贾晋莉;王慧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护理

    总结了6例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护理.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皮肤准备,阴道模具准备,术后加强会阴部护理,饮食指导.排便护理,病情观察,感染预防,阴道模具应用及护理,并做好出院康复指导等.认为精心的护理是促使手术成功,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作者:许秋火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泵雾化与超声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应用泵雾化与超声雾化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 将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成泵雾化组50例和超声雾化组50例,2组患儿均在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再加泵雾化或超声雾化辅助治疗,雾化药液均为博利康尼1.25mg~2.50mg+布地奈德0.5mg~1.0mg.结果 泵雾化组在有效改善肺通气、提高治愈率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超声雾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泵雾化能更迅速将雾化药液随患儿吸气进入气道,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痰液粘度,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王桂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结了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护理,包括溶栓前的护理和溶栓后的护理.认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护理技术简单,值得临床院前急救及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韩丽娟;于涛丽;于永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气道建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中气道建立的方法,以提高院前急救对气道管理的质量.方法 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院前气道建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置入组2组,各43例,分别采用气管插管术、喉罩置入法,观察其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误入食道及对气道的损伤情况.结果 喉罩置入法在院前气道建立中占优势,其一次插管成功率和插管所需时间均优于气管插管术(P<0.05),无误入食道及对气道损伤.结论 喉罩置入法在院前气道建立中占绝对优势,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

    作者:莫月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结了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刚入院时的健康指导、术前指导、术后指导和出院前的宣教.认为全程的健康教育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邱小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护患沟通在防范护患纠纷中的作用

    总结了影响护患沟通、引发护患纠纷的因素,包括护士素质、护理人员编制和医疗费用.认为提高护士素质、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加强医疗费用管理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调动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作者:许绵绵;陈素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与职业疲倦的调查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与职业疲倦.方法 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对3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睡眠质量与疲劳状况并对开放病房和封闭病房的护士作比较.结果 精神科护士存在睡眠质量问题,职业倦怠感较高,而开放病房的护士睡眠质量与疫劳状况要好于封闭病房的护士.结论 要重视精神科护士的睡眠问题和职业倦怠,注意改善其工作环境.

    作者:卫勤;吴秀梅;陆叶;张必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的护理

    总结了54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腹痛等情况,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认为治疗成功除要求操作者具有娴熟的技术,还要求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加强并发症的观察.

    作者:王雪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PICC留置时间与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及探讨

    总结探讨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间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导管堵塞的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置管后穿刺口渗液和出血.认为PICC导管可以留王超过1年,但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加强置管期间的护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作者:梁爱珍;贺春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