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梁化兰;俞慧

关键词:
摘要:1资料与方法我院对500例患者资料分析,具有不同程度胸痛、胸闷病史,心电图示正常,其中典型心绞痛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130例),不典型心绞痛(部分有高血压)者250例;胸闷100例;男120例,女380例,年龄26-71岁(平均56岁),采用高分辨能力的3通道便携式光卡记录器,导联选用CMV1、CMV3、CMV5导联,在监测中让病人详细记录1天的活动情况、变化症状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发生和发展关系.方法:对74例临床确诊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及56名健康体检者,分别采静脉血及咽拭子标本,联合采用微量免疫荧光(MIF)试验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检测咽拭子中肺炎衣原体DNA,并将诊断急、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患者按诊断顺序分为加抗生素组(静脉滴注阿齐霉素7-14天后口服罗红霉素,总疗程4周)及不加抗生素组,观察疗效.采用x2检验,在SPSS统计软件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4例患者,血清IgG≥1:512的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率为(36/74)48.7%;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率为(30/74)40.5%,两组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感染率(8/56,1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慢性肺炎衣原体总感染率达(66/74)89.2%.采用咽拭子nPCR技术检测阳性率(40/74)为54.1%,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加抗生素组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与不加抗生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加与不加抗生素治疗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是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发病原因之,并可能是咳嗽变异型哮喘加重和发作的诱因.

    作者:张云辉;黄祖佑;朱宝生;刘斌;梁晓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10种假劣中药的调查研究

    对常出现的10种假劣中药的调研和抽检,针对调查研究中导致假劣药品的根源和如何杜绝假劣药品发生,围绕健全和完善各级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基层药品监督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宣传实施<药品管理法>和加强进货渠道管理等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具体措施.

    作者:王素珍;李好义;王爱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精神病患者入院后的观察技巧

    精神病患者,即在心理活动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活动等方面发生异常的一类患者,他们在心理活动上的异常会导致其对正常的问题出现异常的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在接触此种病人时,除了要有专业知识,熟悉各种类型精神障碍患者的特征及不同症状患者的护理原则,更要观察病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而判断并做出正确的护理.

    作者:苏霞;韩俊霞;巩秀丽;李爱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双黄连注射液静滴诱发大面积心肌缺血1例

    患者,女,38岁,因发热、咽痛、咳嗽4天.于2003年1月12日在我院门诊就诊,当时给予静滴头孢噻肟钠3.0,病毒唑注射液0.4,治疗3天.

    作者:翟雁;李桂英;热汗古力·艾则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探讨

    克林霉素磷酸酯(C1indamycin Phosphate,CP)是抗菌类药物,现有标准[1]采用家兔法控制热原,本文采用细菌内毒素法来检测CP中含有的细菌内毒素,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稳定、可行.

    作者:海福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

    通常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抗原决定簇,把HBV区分为4个亚型(adr,adw,ayr,ayw)这些亚型可进一步分成9个血清型即aywl,ayw2,ayw3,ayw4,ayr,adw2,adw4,adrq+和adrq-.

    作者:肖扬;陈成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PSE和EVS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PSE和EVS联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9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PSE+EVS组)和对照组(EVS组)各45例,观察静脉曲张和消化道出血以及门脉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静脉曲张复发率、1年内再出血率和2年内再出血率分别为91.11%和71.11%(P>0.05)、25%和51.35%、4.65%和20.51%、12.5%和35.14%(P<0.05).联合治疗组门脉血流量明显降低,BPC和WBC明显上升.结论:PSE和EVS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

    作者:张新元;张振福;宁更献;黄艳;彭霞;刘晓平;董正洪;刘恒军;王惠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鲁南力康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0例的观察

    心衰是一种慢性疾病,出现心脏功能障碍,血液进入身体各器官的循环减少.体液聚集在各组织的症状:心悸,呼吸困难,双下肢浮肿,难以平卧入睡,干咳,疲劳,体重迅速增加.

    作者:熊先立;吴美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尿道软扩张处理尿道结石嵌顿30例

    我院从1999年-2002年间,收治泌尿系结石750例,其中尿道结石嵌顿30例.采用尿道软扩张处理,方法简单、安全、有效、痛苦轻微.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世华;刘代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脊柱骨折院前搬运方法及护理对策

    脊柱骨折是外科常见的创伤,不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柱骨折不是严重问题,但若在急救中忽视或搬运不当,亦可造成人为的脊髓损伤,直接影响伤者的后续治疗和生活质量.因此,脊柱骨折院前搬运尤为重要.我院急诊科自120开通以来,针对脊柱损伤不同情况实施院前急救与护理,指导病人陪护正确合理地搬运病人,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作者:邱红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六十六团1991年与1999年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资料分析和动态观察

    为了解我团近几年7-18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我们将1999年我团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并与1991年同类资料进行对比,现将分析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绪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0年-2002年5月期间60例急性胰腺炎,应用乌司他丁+善宁和单用善宁的治疗效果.结果:乌司他丁联合善宁治疗组的腹部症状、体征、血尿淀粉酶、转氨酶恢复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白细胞总数恢复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但有缩短趋势.结论:乌司他丁联用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更快地控制疾病发展,促进转归,明显缩短病程.

    作者:王雅丽;张明远;吴秋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应用流式检测技术对不同月龄雌性SD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表达规律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检测方法,探讨不同月龄雌性SD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表达规律,以此拟描述不同月龄人类女性个体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生理曲线.方法:以不同月龄雌性SD大鼠为标本,二次酶消化法收集成骨细胞并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P)及骨钙素(OCN)检测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月龄雌性SD大鼠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进行检测,根据每个成骨细胞被激发后标记-FITC的雌激素受体(ER)抗体荧光强度来表达细胞内ER的含量.结果:二次酶消化法获得的成骨细胞,形态呈多边形,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染色率80%,不同培养时间的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上清液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含量相比较成骨组明显高于成纤维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2个月龄组ER荧光强度低表达,3个月组ER荧光强度虽然呈低表达但已经显示出上升趋势,4个月组以后ER荧光强度表达逐渐升高,至8、9、10个月ER荧光强度表达到高峰,11个月组之后各组ER表达荧光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①二次酶消化法可获得较多的成骨细胞,符合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成骨细胞相关研究的细胞来源.②雌性SD大鼠成骨细胞内含有丰富的ER,其表达有赖于雌激素的存在.③雌性SD大鼠成骨细胞内ER表达随月增加呈现出1、2、3个月组ER低表达,4个月组以后ER表达逐渐升高,至8、9、10个月龄ER表达至高峰,11个月组之后各组ER表达呈下降趋势的规律性变化.④流式细胞仪检测成骨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

    作者:王效东;孙鉴;闵红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试谈新药引进及使用的管理

    随着医药研究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新药源源不断地上市,各种新药、特殊疗效药品每年开发儿千种,经国家卫生部批准投入临床的达几百种,临床医师在治疗用药时,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大,有序合理引进优质、高效、安全的新药,有利于医院治疗水平的提高;若脱离临床盲目引进,不但影响治疗,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药品积压,造成流动资金管理失控,甚至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开展.

    作者:上官杰;华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浅谈护士在应用化疗药物时的自我保护

    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大多数化疗药物为细胞毒剂,对正常组织细胞及肿瘤组织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宋瑞香;李海青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临床药学参与医院药品管理的方式

    临床药学是联系医药的桥梁,其发挥着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充分利用药物资源的作用,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包括许多方面,其中参与医院药品管理是其主要的工作方式之一,具体形式有参与新药筛选;统计分析现用药物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经济学研究等.通过这些工作,使医院药品的使用更加规范、合理.

    作者:卢结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脂必妥治疗高脂血症的长期疗效观察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均有极大的影响.许多资料表明,血脂增高会引起血管硬化,动脉壁增厚,使心血管事件发生增加.

    作者:张凤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鼻腔手术后术腔止血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通过4种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作用特点,为鼻腔手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采用烟卷引流条、明胶海绵加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膨胀海绵填塞止血和FG止血,进行临床效果观察与对照.分析应用应激性心理护理学对患者术后出血及创面愈合所产生的影响.结果: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鼻息肉摘除术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出血发生率与止血方法的选择有密切关系.结论:4种止血方法各有特点,止血效果确切,但从减轻术后疼痛和促进创面愈合的因素考虑,膨胀海绵和FG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作者:刘庆好;庞激;张学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超声对未破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观察与分析

    我们通过对3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服药前后包块进行TV-CDE监测及分析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扈瑄;胡国丽;修迎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妊娠期面神经麻痹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我科经治的22例面神经麻痹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经对因对症处理和保守治疗,均消除或明显改善症状,或者分娩后面瘫自愈.结论:妊娠期面神经麻痹与孕期内特殊生理改变密切相关,同时决定孕妇面神经麻痹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方法.

    作者:杨长亮;杨后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