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袁美莲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血小板(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Sysemx Kx-21血细胞计数仪检测45例HIE患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血小板参数水平.结果:在HIE患儿组中血小板数明显降低(P<0.05),MPV及PDW则明显升高(P<0.05),且降低或升高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查快速,简单易行,可为HIE患儿病情判断及临床治疗的论据.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患矛盾的原因浅析与护士的自我防护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及家属对医护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医患矛盾也时有发生,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护理人员,不但要有娴熟的临床医学知识,高超的护理操作技术,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医德规范,强化法制意识,尽量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殿芝;翟巧花;刘建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一敷灵创伤愈合海绵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一敷灵创伤愈合海绵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彩用两倍稀释法进行了纯天然海绵生物材料制成的一敷灵创伤愈合海绵对临床分离的4种细菌的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50为1.5mg@ml1,MIC90为6mg@ml1,MBC50为3mg@ml1,MBC90为6mg@ml1,铜绿假单胞菌MIC50为3mg@ml1,MIC90为12.5mg@ml1,MBC50为6mg@ml1,MBC90为12.5mg@ml1、白色念珠球菌MIC50为3mg@ml1,MIC90为6mg@ml1,MBC50为3mg@ml1,MBC90为6mg@ml1、梭状芽胞杆菌MIC50为6mg@ml1,MIC90为12.5 mg@ml-1,MBC50为25mg@ml1,MBC90为50mg@ml1.结论:证实一敷灵创伤愈合海绵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作者:杜平华;朱世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达吉治疗中老年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老年消化不良治疗新途径及适应证.方法:将62例中老年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为达吉治疗组和抗消化不良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上腹胀、早饱、上腹痛、嗳气症状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达吉治疗消化不良症状控制总有效率为90.3%,而对照组为54.8%,差异显著.结论:在治疗中老年消化不良,使用达吉更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高艳;丁丽楠;孟巧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股骨、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合并症的预防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的指征、方法、疗效及应用中的注意问题.方法:随访本院7年间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骨折41例患者,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临床分析与研究.结果:16例股骨骨折与25例胫骨骨折的患者中,股骨中上1/3骨折3例,中1/3骨折5例,中下1/3骨折8例;胫骨骨折全部为中下 1/3骨折.41例均得到了随访(平均26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没有出现肺炎、脂肪栓塞、深静脉栓塞等早期明显的合并症,也没有发生断钉、骨不连、感染、膝关节僵直、膝、踝关节炎等晚期并发症.结论:股骨、胫骨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可以动力或静力固定,固定合理可靠,对骨折端血运干扰小,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术前注重骨折的闭合整复、术中采用手动扩髓及闭合穿钉或半开放式穿钉等技术以及术后合理的康复锻炼,是预防早期和晚期合并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宋海利;程爱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自配方治疗烫伤病例的观察与体会

    本人多年来根据中药的性能、性味归径与配伍禁忌等,自配方治疗烫伤,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疗效与作用.

    作者:陈秀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口服双氯芬酸钠致面部浮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军人.因腰部扭伤疼痛,自行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20809)镇痛,口服,100mg/次,每日1次,饭前1h服.

    作者:胡淑文;肖树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手部深度烧伤早期与后期修复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手部深度烧伤的不同时期的修复,探讨手部深度烧伤早期与后期修复效果关系.方法:对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组67例86只手及后期组96例108只手均采用大张中厚皮、全厚皮或皮瓣的修复,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早期组手部功能优良率91.09%,后期组优良率78.12%,两组病例在不同时期的情况下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手部深度烧伤早期修复组对手部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后期组,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主张早期修复效果好.

    作者:黄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血尿的诊断

    我院自1999年-2002年4年间共组织各单位健康查体21658人,其中发现无症状血尿1859人,占查体人数的8.58%.

    作者:于逢水;李永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环丙沙星与庆大霉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比较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科常见病,笔者于1999年-2001年分别用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共54例,经过比较发现环丙沙星比庆大霉素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培菲康、诺为联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2例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伴大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笔者采用培菲康、诺为联合治疗腹泻型IBS患者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瑞桂;李辉;杨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是现代化妇科的一项重要进展,是经皮股动脉穿刺,在X线透视和心电图监护下进行的一项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技术.我院已成功开展了这项手术,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毛春笋;牟丽华;张英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对肺癌患者化疗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前,化学疗法是肺癌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大量化疗药物的应用,对病人的全身情况、营养、心理因素、有无感染等,进行正确的评估,使护士在制定护理措施和进行健康教育时注意这些问题.

    作者:符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温盐水胸腔灌注治疗肺癌胸水18例

    自1997年5月-2002年4月,我科已收治晚期肺癌并癌性胸水18例,经过温水胸腔内灌注疗法治疗胸水,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治疗方法及机理,适应证作一小结.

    作者:黄国忠;谢金标;龚景床;陈豪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植入Vitatron900E心脏起搏器治疗阵发性房颤伴短阵室速1例

    患者,男,56岁.因阵发心悸、气短3年余入院,有高血压病史.1997年自感阵发心悸在某医院行24h动态心电检查: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扑动、阵发性心房颤动,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疾病.长期口服胺碘酮治疗.

    作者:彭整军;孙宏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脐带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可诊断胎儿性别及囊性纤维化状态

    应用母体血中胎儿细胞进行产前诊断可避免对母儿的创伤有利于样本采集.现在许多工作都用于分离极少量的胎儿细胞,主要为胎儿有核红细胞,但对稀少的胎儿细胞进行基因型的分型也十分重要.

    作者:郭颖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进行了纯天然海洋生物材料制成的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对临床分离的4种细菌的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50为1.5mg@ml1,MIC90为6mg@ml1,MBC50为3mg@ml1,MBC90为6mg@ml1,铜绿假单胞菌MIC50为3mg@ml1,MIC90为12.5mg@ml1,MBC50为6mg@ml1,MBC90为12.5mg@ml1、白色念珠球菌MIC50为3mg@ml1,MIC90为6mg@ml1,MBC50为3mg@ml1,MBC90为6mg@ml1、梭状芽胞杆菌MIC50为6mg@ml1,MIC90为12.5 mg@ml1,MBC50为25mg@ml1,MBC90为50mg@ml1.结论:可吸收无菌壳聚糖海绵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作者:朱世真;杜平华;陈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性1例脑萎缩、食管裂孔疝、矽肺患者的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逐渐从疾病的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我们通过对病人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美荣;陈福芹;张凤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近年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

    我国自1975年减毒腮腺活疫苗问世后,相继给8个月后的小儿预防接种,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从而引起流腮流行规律及临床特点的变化.现将我院1994年8月-2002年8月按文献[1,2]诊断筛选760例流腮儿科患者总结分析,探讨近年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炳征;夏翠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阴道肛门裂致大便失禁误诊误治1例

    患者,女,39,哈萨克族,牧区教师.因反复腹泻7年以慢性肠炎收住院.患者于7年前在家中自然分娩后出现慢性腹泻,以晨起后大便次数多,每天3-10余次伴大便失禁,为黄色稀糊便,无粘液、脓血、无发热、腹痛,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可加重,消瘦不明显,到多家医院就治,均以慢性肠炎治疗,给予抗生素及止泻剂无效.

    作者:熊健;张惠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尿道下裂伴阴茎发育不良术前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前后尿道下裂伴阴茎发育不良患儿的阴茎、睾丸变化,探讨此类患儿术前进行内分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35例该病患儿采用自身用药前后对照,用药前后测量阴阴茎大小及睾丸体积,用药方法每次500U,每周2次肌注,10周为1疗程,总量10000-15000U.结果:用药前阴茎平均长度1.95±0.53cm,睾丸平均体积1.55±0.96cm3,用药后分别为3.29±0.89cm(P<0.05),2.01±0.76cm3(P<0.05),2例儿乎无增长,94%以上阴茎及睾丸有明显增长.结论:对尿道下裂伴阴茎发育不良患儿术前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富义;孙文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