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华;朱世真
目的:回顾分析695例心脏X起搏患者术后13例发生晕厥的原因,并提出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13例均为1976年2001年12月住院安置了起搏器患者.男7例,女6例,年龄48-83岁.基础心脏病:冠心病12例,心肌炎1例;基础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例,房颤伴Ⅱ°房室阻滞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7例,三分支阻滞1例;安置起搏器类型,非生理性起搏器(VVI)6例,生理性起搏器(DDD)7例.结果:晕厥与起搏器有关6例(46%),与快速心律失常有关3例(23%),其他原因引起4例(31%).结论: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发生晕厥或原有晕厥复发,临床上并非罕见,遇到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同时高度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作者:陆尚彪;舒红;吕宝经;陆秋芬;刘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常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但采用股动脉须使患者床上平卧24h,且压迫止血有一定的难度,易出现出血及周围血管病变,这些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术后可迅速止血、患者即可下床活动,减少了周围血管和出血并发症的产生[1].
作者:马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虹膜睫状体炎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自觉症状和眼部体征比较突出.病情多较顽固,且易复发,使用常规方法治疗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疗效.自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直流电地塞米松离子导入治疗36例43眼,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解成志;段亚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2002年1月-10月,我院应用泰美尼克和胶体果胶铋及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临床观察溃疡愈合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疗效非常满意.
作者:谭红;吴兵;蔡万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PPI三联与铋剂三联是分别以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为核心药再加以二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为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方案.
作者:高艳;方春华;王丹;余力群;何仁胜;喻德林;张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临床上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ulminant hepaticfailure,FHF)十分常见,病死率高达70%-80%,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1990年美国因肝衰死亡达27000人,其中10%为急性可逆性肝衰;我国每年死于急性肝衰的人类远大于此.
作者:陈军;赵福广;陶文沂;刘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围手术期的综合性护理,对外科急性病极大型手术病人来说特别重要,而且对肛肠病人的治愈率提高也甚为关键.我科自1997年6月-2001年6月收治肛肠病人430例,术前术后结合精心的综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霞;张洪军;李凤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笔者自1985年以来采用跟骨钻孔减压术,配以中草药治疗足跟痛126例(186足),效果满意.
作者:史忠合;齐吉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院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12例,手术并发桡神经损伤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22-50岁.
作者:汪义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调查处方抗生素作用.从药理、药动、剂量三方面分析不合理用药.从药理作用机制分析不合理性;以药动中PK/PD(药动学/药效学)的参数分析不合理性和给药途径的不合理;用药的剂量的不合理性.这三方面均不利于治疗.而且幼儿用药应重.通过分析,可提高抗生素用药认识,可减少抗生素不合理应用.
作者:文彩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男,82.原有慢支病史.因咳嗽,气喘10天而入院.入院时查:T36.2℃,P84次/min,BP130/70mmHg.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医源性胆管损伤多见于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及胃、肝手术后.它的发生与解剖、病理及手术因素有关,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大大减少胆道损伤.
作者:薛秦青;严发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口服蕃泻叶与20%甘露醇注射液取代肥皂水灌肠法进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80例妇科择期手术前肠道准备,患者以口服蕃泻叶和20%甘露醇注射液与肥皂水灌肠清理肠道方法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结果:口服蕃泻叶与20%甘露醇注射液肠道准备有效率为95%,肥皂水灌肠组有效率92.5%,两者疗效相同.口服蕃泻叶与20%甘露醇注射液组术后排气早,无胀气发生.结论:本法刺激性小,肠功能易于恢复,操作简便,无需暴露患者,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简便、安全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卢秀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戊型肝炎病毒(HEV)经肠道传播感染人,在世界许多地区曾造成多次大流行,其流行地域广泛,危害大.我们对1995年5月-2001年6月本院收治的75例重型肝炎中HEV感染与临床转归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红;付广双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药是临床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药剂.深受患者欢迎,然而很多人服药却不得法,因而达不到临床疗效,耽误病情,浪费了药源.笔者根据多年的调剂工作经验,特总结如下中药的服用方法供同道参考.
作者:王美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手术治疗7例,存活4例,非手术治疗25例,存活13例.结论:省时、高效的手术减压效果,以及非手术综合治疗与之有机结合对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极其重要.
作者:周克城;陈平;邓健忠;陈学群;黎映静;李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科2001年3月-2002年9月抢救30例急性中毒患者,报告如下.并对其处置的规范化作初步探讨.
作者:郝银丽;尚玉才;葛伟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军人.因腰部扭伤疼痛,自行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20809)镇痛,口服,100mg/次,每日1次,饭前1h服.
作者:胡淑文;肖树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随着野外施工作业,训练及旅游人数增多,因防护措施不当,被毒蛇咬伤屡屡发生,伤后早期处理不及时,则很快发生严重的蛇毒血症,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按常规救治十分困难.应用肾脏替代治疗和高血氧救治中晚期危重蛇毒症3例成功,报道如下.
作者:杨鑫;丁晓煜;张亚武;栾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突出部位多在L45、L9-S1之间,当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时,在发病部位可产生急性疼痛,腰椎侧弯,间歇性跛行,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常常采用手术治疗,一般采取全椎板切除术,半椎板除术、椎板间开窗术,均可达到受压神经的松解与减压,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病情迁延,不规范的功能锻炼或受多种因素刺激,均可使腰椎间盘突出发作增加及复发.
作者:何俊;付彦杰;郑锡忠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