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骨外固定治疗

李俊龙;郑介柏;王兵;刘贻运;杨波;陈国勋

关键词:骨外固定, 胫腓骨骨折,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技术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在X线监控下对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进行牵引复位骨外固定治疗.结果:依Johner-wrnh的评定标准:优30例(占81.1%),良6例(16.2%),可1例(2.7%).结论:胫腓骨骨折用骨外固定治疗方法简单,固定稳固,创伤小,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消痤霜对兔耳痤疮实验模型的疗效观察

    目的:建立兔耳痤疮动物实验模型,用中药制剂消痤霜外涂,观察其疗效.方法:采用Kliman法建立兔耳痤疮动物模型共20只,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用消痤霜外涂治疗,每日2次,共2周,对照组涂抹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经消痤霜治疗后,痤疮皮损级别(x±SD=0.6±0.52)显著低于对照组(2.5±0.53),P<0.01.结论:中药制剂消痤霜对兔耳痤疮实验模型具有减少毛囊角栓、减轻真皮炎症和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赵鸿儒;赵大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临床观察

    咪唑斯汀(皿治林)是苯丙咪唑类的新型抗组胺药,它具有抗炎、抗过敏双重作用,我科于2002年6月-12月用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病人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鞠颖;徐慧;于秀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酶切条件的优化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RFLP-DNA分型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提高DNA指纹的清晰度和稳定性.方法:提取结核分枝杆菌DNA,经Pvu Ⅱ酶切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Southern转印,并用经地高辛随机引物标记试剂盒标记IS6110的245bp探针进行杂交.结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DNA RFLP分析的佳DNA浓度是2μg,内切酶浓度为2u/μg DNA,酶切反应时间为4h.结论:RFLP的酶切条件经过合理优化,可以在消耗低的情况下取得佳的实验效果.

    作者:王丽;裴秀英;戴寿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跟部摩托车网条绞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Ⅰ期腓肠神经皮瓣转移治疗

    我科自1999年开始,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Ⅰ期修复跟部摩托车绞伤软组织缺损6例,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张树峰;常浩胜;连海云;王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对锁骨手术中所需神经阻滞范围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锁骨手术中所需的神经阻滞范围.方法:8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均注入1.2%利多卡因+0.3%布比卡因混合液20ml(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据患者主诉和骨科医师评定阻滞效果.记录A、B两组不同阻滞范围时的阻滞效果及人数.结果:在操作深部组织时,C2、3-C7、8阻滞范围的无痛病人数明显多于C2、3-C5及C2、3-C6者(P<0.01):而在切皮时3种阻滞范围的阻滞效果无差异.B组阻滞范围为C2、3-C7、8的病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锁骨手术所需的神经阻滞范围为C3-C7.

    作者:周文;江学成;胡宁利;王斌;王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四肢外伤后周围神经病理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临床外科工作中,挤压伤、牵拉伤、切割伤、磨擦伤,常常是造成四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损伤的程度,轻者引起神经暂时性传导障碍,重者可使神经断裂,引起神经(Waller)变性,其临床病理变化:①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神经暂时失去传导功能,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不发生神经变性,电反应存在.

    作者:郭洪强;孙颂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苯海拉明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苯海拉明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ODS分析柱,流动相:乙腈-水-三乙胺(50:50:0.5),冰乙酸调pH值为6.2.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1,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法简便、准确、快速.线性范用:10-100 μ 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6-101.10%,RSD<2.0%(n=5)=结论:建立的方法利于盐酸苯海拉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阿妮;侯建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颈淋巴结结核诊断与治疗体会(附498例报道)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96年-2000年期间收治的因颈部肿大淋巴结就诊而确诊为淋巴结结核498例病例.对其诊断与治疗体会作报道如下.

    作者:田磊;白敏;李安娜;张莉梅;韩玉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并发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测定,然后按不同浓度将受检者分为4个组,浓度<14.9 μmol/L为Ⅰ组,在15.0-24.9 μ mol/L之间为Ⅱ组,在25.0-34.9 μ mol/L之间为I组,>35μ mol/L为Ⅳ组.先计算出各组的冠心病发病率,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Ⅰ组冠心病发病率为23.6%;Ⅱ组冠心病发病率为59.3%;Ⅲ组冠心病发病率为75.7%;Ⅳ组冠心病发病率为90.9%;冠心病发病率在Ⅰ、Ⅱ、Ⅲ、Ⅳ组逐级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浓度越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高.

    作者:冯清;张顺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胎盘植入4例临床分析

    植入性胎盘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发生在分娩第三产程,而且在妊娠中后期亦可发生,若不能及时诊治,情况危急,造成产后大出血,甚至危及产妇生命.

    作者:张秀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复方手参益智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

    复方手参益智胶囊是由手参、制何首乌、山茱萸、刺五加、黄芪等十几味中藏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滋补肝肾,益精健脑作用.

    作者:侯世海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视网膜脱离注气术后的护理体会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腔注射气体(C3F8,CF6、C2F6滤过空气)是视网膜手术的重要辅助措施[1].

    作者:樊春宏;张丽娜;李伟;孙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感冒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感冒合剂是一医院制剂,由金银花、蒲公英、赤芍、板蓝根、柴胡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咽痛、全身乏力等症.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王松华;宋希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07例急性灭鼠药中毒诊治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人民医院内科1990年1月-2001年12月,12年间收治急性灭鼠药中毒107例,探讨急性灭鼠药中毒的诊断、防治原则及一些社会问题.

    作者:黄国安;林光;程妍琪;许立德;李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乡村精神病病人的康复

    虽然乡村精神病的发病率不及城市高,但总的患病人数远远超出城市精神病人,所以乡村精神病人的康复工作更显主要.

    作者:刘淑华;于希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康脉3号胶囊治疗糖尿病足32例观察

    目的:观察康脉3号胶囊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方法:按住院先后将糖尿病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2例,应用康脉3号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通塞脉片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用药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4%.疗效差异显著(P<0.05),且明显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均P<0.05-0.01).结论:康脉3号胶囊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

    作者:李令根;李日恒;赵钢;徐恒;吴康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供应室仪器设备的管理

    供应室作为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随着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其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所使用的仪器越来越复杂,普遍采用了脉动预真空灭菌器、精洗机等较复杂的仪器设备.

    作者:吴岚;马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靠背椅的改良在临床护理中的多项应用

    在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中,为适应现代护理模式,更好地满足病人需要,使病人住院期间感到清洁、舒适、方便.

    作者:孙丽萍;张秀娟;杨积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老药新用七则

    1雷尼替丁与阿司咪唑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患者30例,雷尼替丁30mg,bid,1w后改为150mg,bid.息斯敏10mg,qd.对照组30例用扑尔敏、息斯敏、赛特赞、开瑞坦等H1受体拮抗剂.连续服药4周为1疗程.

    作者:郁杰;黄成斌;廖名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结核合并肺癌42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2例两病并存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病并存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刺激性咳嗽,胸痛,血痰或咯血,X线胸片特征是分叶或毛刺样圆形、结节或团块状阴影,肺不张,片状浸润型阴影,内壁不规则厚壁空洞.两病病灶在同一部位33例.结论:两病并存者并不少见,对可疑病例应及时行CT,痰癌细胞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必要时可考虑剖胸探查,减少对本病的漏诊率.

    作者:顾爱琴;白皓;韩宝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