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尖瓣、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频发室性心动过速1例

刘洪涛;李莉;张宝仁;梅举;徐志云

关键词:
摘要:2001年6月份我科收治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频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病史有1年,此类病例少见,现报告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多糖类药物在体外对LAK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和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多糖类药物在体外对LAK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和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取小鼠脾细胞培养,1组加IL-2,2组加IL-2和人参多糖,3组加人参多糖,分别培养,用台盼蓝染色,观察多糖类药物对LAK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同时Ⅰ组瘤体周围皮下注射1组培养细胞,Ⅱ组注射2组培养细胞,Ⅲ组注射3组培养细胞,取肿瘤交界部位皮肤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的形态和分布特征.结果:人参多糖与IL-2联合体外培养表明,人参多糖能促进LAK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实验组肿瘤交界区可见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其中以Ⅱ组为多.结论:人参多糖与IL-2联合体外培养能促进LAK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培养的细胞体内应用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

    作者:谢遵江;张云芳;李益民;贺业春;刘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温阳泄浊、活血解毒为主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我们应用自制的尿毒净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证实其疗效,本文观察了中药复方尿毒净液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的机理.

    作者:李博;谭剑;王以彭;许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参多糖防治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骨形态计量学观察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骨形态计量学改变及其预防作用.方法:4.5月龄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基础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已烯雌酚阳性用药组、人参多糖用药组,共给药10周,取胫骨上段骨组织包埋,不脱钙骨切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软件进行测量和分析,观察人参多糖对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去卵巢10周后骨量丢失和破骨细胞活性、骨形成及骨转换率增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人参多糖能使骨量增加34.70%(P<0.05),骨小梁数量增加(P<0.05),骨小梁分离度下降(P<0.05).并能使大鼠的骨吸收参数和骨转换率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抑制藕联的骨形成.结论: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骨转换率增高,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己烯雌酚(10μ g@kg1@d1)能抑制骨吸收,也抑制骨形成.人参多糖能使骨形成和骨吸收下降,改善骨结构,增加骨量,同时对子宫无刺激作用,具有预防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

    作者:刘晓青;崔燎;吴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NF、EGF含量的临床观察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肿瘤之一,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非小细胞癌占全部肺癌的80%,癌细胞及其局部微环境与机体的整体系统相互作用及细胞因子与肿瘤组织的生长与转移关系密切[1].

    作者:陈一伟;吕同德;高炜;高春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疾病47例造影分析

    本文收集我院自1999年3月-2002年9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病例,作简要分析.

    作者:徐嗣正;徐莉萍;何悦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深静脉置管29个月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31岁,农民.于1994年患丝虫病,长期在当地卫生院就诊,为了方便治疗,减少痛苦,于1999年6月在我院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作者:潘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二尖瓣、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频发室性心动过速1例

    2001年6月份我科收治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频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病史有1年,此类病例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涛;李莉;张宝仁;梅举;徐志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时间生物学及其在老年医学研究中的某些进展

    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和时间医学(Chronomedicine)是近三十多年来取得飞速发展的一门新兴科学.

    作者:赵子彦;张文高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AT1-ant)单独与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8周龄的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成5组(n=8):SHRSP对照组、安慰剂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苯那普利联用组.另外,取8只雄性8周龄的京都Wistar大鼠(WKY)作为对照.天狼猩红-苦味酸染色测定各组大鼠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壁内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左室心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SHRSP的收缩压(SBP)、左室重量指数(LVMI)、CVF、PVCA及左室心肌中TGF-β1蛋白表达较同龄的WKY显著增高.给予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或联合治疗后SHRSP的LVMI、CVF、PVCA及左室心肌中TGF-β1蛋白表达都显著降低.苯那普利、缬沙坦单独应用时的效果没有差异,而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显著.结论:苯那普利和缬沙坦都能降低SHRSP的血压以及逆转其左室重塑,而联合用药的作用更显著.

    作者:高修仁;彭龙云;曾群英;麦炜颐;陈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异丙酚氯胺酮靶控输注静脉麻醉配方的研究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的佳配方.方法:选择9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两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选择下肢或下腹部手术40例,分为异丙酚组(P1组,n=20)、氯胺酮组(K组,n=20),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阻滞完善后,采用微机控制Graseby3500输液泵靶控输注异丙酚或氯胺酮,得出意识消失时异丙酚或氯胺酮目标浓度,并计算出分步给药不同时间段适合临床需要的异丙酚、氯胺酮剂量.异丙酚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第二阶段选择择期手术病人50例,分别采用异丙酚(P2组,n=10)、异丙酚意识消失时Cp50复合氯胺酮血药浓度0.20mg/L(PK1组,n=10)、0.40mg/L(PK2组,n=10)、0.60mg/L(PK3组,n=10)和0.80mg/L(PK4组,n=10)全静脉麻醉,观察两组病人血液动力学改变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患者意识消失时异丙酚目标血药浓度Cp90、Cp50分别为4.70mg/L和3.17mg/L,而氯胺酮Cp90、Cp50分别为2.38mg/L和1.62mg/L.与P2组相比,PK1组、PK2组、PK3组、PK4组异丙酚用量减少约15-40%,PK4组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P2组、PK1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PK2组、PK3组和PK4组无明显改变.术后无躁动、不良回忆等并发症.结论: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的氯胺酮(0.40-0.60mg/L)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用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张兴安;吴群林;施冲;徐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尾加压素Ⅱ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在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上,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对大鼠心脏的影响,探讨UⅡ对心脏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改良的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观察给予不同浓度的UⅡ后正常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大鼠冠脉流量、冠脉流出液中总蛋白、肌红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MDA含量.结果:3种不同浓度的尾加压素Ⅱ(1010、109和108 mo1/L)分别加入50ml KH液中灌注大鼠心脏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内压大变化率(+LVdp/dt)分别降低26.8%、39.27%和59.24%,-LVdp/dt分别降低57.36%、59.3%和65.4%;平均每分冠脉流量分别减少到42.79%、71.43%和80%.UⅡ浓度为108mol/L时,冠脉流出液中总蛋白、肌红蛋白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分别增加到17.5mg/ml、15.2mg/L和30.8IU/L:心肌MDA含量增加,所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UⅡ对大鼠心脏的功能活动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周萍;唐朝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症护理技术训练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我院于1997年建立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系统[1].(以下简称网络),并且开发研制了重症监护技术训练指导系统软件(MCAI),利用网络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其方法简便、实用,提高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指导的效果.

    作者:马继红;戚红军;陈欣怡;周素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血脂和糖代谢情况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血脂和糖代谢紊乱是心脏血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分析了1792例老年人血脂和血糖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渝宁;秦海明;郑威;孙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8FDG-PET分期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影响

    放射治疗是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其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

    作者:闫婧;于金鸣;李宝生;刑力刚;刘素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住院病人感染情况分析

    本文就我科成立以来,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病人合并感染的情况加以分析,以便及时诊断、治疗.

    作者:刘铁迎;马小英;陈树春;霍丽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自制器械卡在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综合医院的手术种类较以前明显增加,临床上应用了许多新式手术器械,我科为了工作人员尽快地熟悉这些器械,便于术中器械的清点工作,故每个器械包内都建立了器械卡.

    作者:郭芳;魏淑萍;董秀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及降糖药物的广泛应用,低血糖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并给予护理干预,对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0年1月-2002年4月共收治低血糖患者22例,现将临床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游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4例脑出血合并下肢静脉血栓临床分析

    下肢静脉血栓是脑出血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形成,对病人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我们通过4例脑出血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提高对本并发症的重视,并进行早期预防.

    作者:张永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马兜铃酸引起肾功能不全(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引起的肾脏损害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马兜铃酸引起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病理改变.结果:急性肾功能不全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病理改变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结论:短期大量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后,可发生ARF,长期间断服用小量含马兜铃酸中药,可发生CRF.

    作者:王岩;李子龙;任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下肢静脉血栓并肺梗塞死亡1例

    患者,男,43岁,入院前1周出现左下肢进行性肿痛,用温水泡脚并活动后突发咳嗽,咯少许血性痰和白粘痰,双侧胸痛、胸闷、气促、心悸、随后阵发加剧,未作诊疗.

    作者:胥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