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寻常型银屑病诱发因素分析

杨维玲;孙丽梅;张峰;王晓慧;杨明霞;隋红

关键词:银屑病, 诱因
摘要: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发病诱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是否式表格,病例组与对照组用统一调查表.共调查了寻常型银屑病病人223例,对照组选择相同年龄段及其它情况相匹配的健康人111例,然后汇总资料,输入微机,使用SAS软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感染、潮湿、房屋条件、房屋朝向、接种、精神因素、药物过敏、吸烟、饮酒、外伤为寻常型银屑病诱发因素.另外,文化程度、住房面积、经济收入等社会因素也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结论:环境因素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对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人的重视

    宫颈细胞学TBS分类法中,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a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是介于正常鳞状细胞与异常细胞之间的一组细胞.

    作者:赵春燕;靳家玉;张洁文;刘邵华;陈世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时间生物学及其在老年医学研究中的某些进展

    时间生物学(Chronobiology)和时间医学(Chronomedicine)是近三十多年来取得飞速发展的一门新兴科学.

    作者:赵子彦;张文高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哮喘患者血一氧化氮含量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一氧化氮(NO)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认为NO既是支气管扩张剂,又是引起气道慢性炎症的细胞毒分子.

    作者:刘翱;沈毅;杨伟康;查云;高怡滨;王兴友;李献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太宁栓剂用于痔疮手术

    太宁栓剂又名复方角菜酸脂栓剂,由角茶酸脂、二氧化钛、氧化锌、滑石粉、固态半合成甘油脂组成,是一种促进愈合的药物,近年来,我们用于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悦芹;张淑娟;迟秀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及降糖药物的广泛应用,低血糖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并给予护理干预,对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0年1月-2002年4月共收治低血糖患者22例,现将临床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游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带膜支架治疗气管狭窄10例分析

    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带膜支架治疗气管狭窄10例,疗效显著,呼吸困难均立即解除,经随访观察气管通畅良好,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世伟;沙正布;刘新;赵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人胰腺组织来源的巢蛋白阳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目的:研究成人胰腺组织来源的巢蛋白阳性干细胞(NP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NPSCs的形态及超微结构,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周期的时相并进行NPSCs的染色体分析,同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及RT-PCR方法观察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附壁的NPSCs呈梭形,电镜下见胞浆内粗面内质网较发达,线粒体丰富.对数生长期细胞的倍增时间大约为59.48h.细胞周期时相分析显示,G1期细胞占87.53%,G2+M期占3.11%,S期占9.35%.染色体核型分析,M期细胞为双倍体.细胞可传至20代(5个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95%以上细胞表达巢蛋白.结论:从成人胰腺组织中分离出的nestin阳性细胞,可以在体外传代并维持长时间增殖、分裂,具有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作者:郭宏波;邹春林;徐秀红;武俊杰;张玉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症护理技术训练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我院于1997年建立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系统[1].(以下简称网络),并且开发研制了重症监护技术训练指导系统软件(MCAI),利用网络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其方法简便、实用,提高了重症监护技术协作指导的效果.

    作者:马继红;戚红军;陈欣怡;周素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人血脂和糖代谢情况分析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血脂和糖代谢紊乱是心脏血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分析了1792例老年人血脂和血糖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渝宁;秦海明;郑威;孙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细胞活性MTT法定量分析中的异速生长代谢动力学

    目的:分析细胞活性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定量分析中细胞代谢MTT的特殊动力学特点,建立适于临床应用的分析方法.方法:以传统的MTT法为基础,以MTT浓度、反应时间(t)及细胞数(X)为主要研究参数,观察4种肿瘤细胞系(Hep-G2等)在体外对MTT的代谢特点.采用一级代谢动力学方程[P1=Q0[1-exp(-kt)]]为分析MTT总量(Q0)与其代谢产物甲臜(P1)关系的基本模型,采用逻辑斯谛方程[Pi=ea+βxi/(1+ea+βxi)]分析呈S-型曲线的细胞死亡率(Pi),采用异速生长方程[Y=KXb]表达细胞代谢活性(Y)与每孔细胞数(X)间的关系,以逐步分析MTT代谢中各项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结果:根据光学原理,在MTT法中吸光度(At)与甲臜的量(Pt)成正比,MTT初始总量(Q0)全部代谢成甲臜相当的吸光度为极限吸光度(Amax),按本试验条件MTT50μ g/孔约相当于4.0.At对反应时间(t)和Amax呈有限依赖性,提示MTT的代谢不遵从典型的一级代谢动力学规律.MTT的细胞毒性所致细胞渐进性死亡呈S-型曲线,遵从logistic模型的规律.细胞代谢MTT的能力与细胞密度成负相关,遵从异速生长规律,4种细胞系代谢MTT能力的异速生长指数b均介于0.5-0.75之间.以上3种现象各项参数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可用平衡细胞方程(BCEq)[At.=Amax{1-exp[-KXbf(t)]}]表示,式中K为一常数,f(t)为时间函数.结论:体外细胞MTT的代谢遵从特殊的异速生长动力学规律,BCEq是对细胞代谢MTT规律的三维解析,可用三维三步MTT法进行比较准确的细胞定量分析.

    作者:王悦华;蔡亚宁;Brian R.Davidson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康脉胶囊对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血脂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康脉胶囊对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血脂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建立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模型,并通过康脉胶囊治疗,观察对其血脂变化的影响.结果:康脉胶囊能够明显调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家兔的脂质代谢,且优于对照组.结论:康脉胶囊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对AS0起着积极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令根;徐恒;赵钢;李日恒;张毅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不典型类癌1例及护理体会

    类癌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的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消化道,常见部位依次为阑尾、回肠、直肠、胃,发生于肺少见,约占全部类癌10.2-11.5%,占肺部肿瘤的1-2%[1].

    作者:朱晋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心理卫生咨询与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增进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我们将心理卫生咨询与治疗运用在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中,以下是近年来妇女乳腺疾病普查的情况.

    作者:李佳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参多糖防治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骨形态计量学观察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骨形态计量学改变及其预防作用.方法:4.5月龄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基础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已烯雌酚阳性用药组、人参多糖用药组,共给药10周,取胫骨上段骨组织包埋,不脱钙骨切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软件进行测量和分析,观察人参多糖对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去卵巢10周后骨量丢失和破骨细胞活性、骨形成及骨转换率增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人参多糖能使骨量增加34.70%(P<0.05),骨小梁数量增加(P<0.05),骨小梁分离度下降(P<0.05).并能使大鼠的骨吸收参数和骨转换率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抑制藕联的骨形成.结论: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骨转换率增高,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己烯雌酚(10μ g@kg1@d1)能抑制骨吸收,也抑制骨形成.人参多糖能使骨形成和骨吸收下降,改善骨结构,增加骨量,同时对子宫无刺激作用,具有预防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

    作者:刘晓青;崔燎;吴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疾病47例造影分析

    本文收集我院自1999年3月-2002年9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病例,作简要分析.

    作者:徐嗣正;徐莉萍;何悦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芦荟中微量铜的电化学测定及临床意义

    本文研究了微分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芦荟中微量铜.以XAc-NaAc(pH=5.0)为支持电解质,铂片电极为工作电极,在-1.20V(vs.Ag/AgCl)电位下富集,可得一灵敏的微分阳极溶出峰,峰电位Ep=-0.22V,峰电流Ip与Cu(Ⅱ)的浓度在0.020 0.50 μ g/m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低检出限为0.01 μ g/ml.该法用于芦荟中铜含量的测定,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林新华;罗红斌;陈伟;黄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马兜铃酸引起肾功能不全(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引起的肾脏损害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马兜铃酸引起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穿刺病理改变.结果:急性肾功能不全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病理改变为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结论:短期大量服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后,可发生ARF,长期间断服用小量含马兜铃酸中药,可发生CRF.

    作者:王岩;李子龙;任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温阳泄浊、活血解毒为主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我们应用自制的尿毒净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证实其疗效,本文观察了中药复方尿毒净液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的机理.

    作者:李博;谭剑;王以彭;许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下肢静脉血栓并肺梗塞死亡1例

    患者,男,43岁,入院前1周出现左下肢进行性肿痛,用温水泡脚并活动后突发咳嗽,咯少许血性痰和白粘痰,双侧胸痛、胸闷、气促、心悸、随后阵发加剧,未作诊疗.

    作者:胥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HBVDNA、HCVRNA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芯片的制备和其对血清及肝组织中HBVDNA、HCVRNA检测的准确性.方法:根据肝炎病毒的特征基因片段设计探针序列,荧光标记,将其以微阵列形式排列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片上,同时点上系统监控的内参照基因,制成肝炎基因诊断芯片;从待测血液、组织标本中抽取微量肝炎病原体DNA(RNA),与芯片杂交,用特有的荧光波长扫描芯片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诊断[1-5];用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双盲检测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40例健康人血清、4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99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蜡块标本,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活检标本及血清,同时用荧光微粒子定量法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PCR法检测血清中HBVDNA、HCVRNA,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cAg、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HBVDNA.结果:4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阳性血清,基因芯片检测阳性30例,阴性10例,40例丙型肝炎血清,基因芯片检测阳性25例,阴性15例,40例健康人血清,基因芯片检测均阴性.15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做肝活检,血清基因芯片检测阳性15例,肝组织标本免疫组化HBcAg阳性15例,原位分子杂交HBVDNA阳性14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14例.9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石蜡标本,免疫组化HBcAg阳性67例,HBV DNA原位分子杂交阳性53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46例,其中肝组织免疫组化HBcAg、原位分子杂交HBV DNA均阳性者40例,单HBcAg阳性者检出6例,阴性33例.结论:我们设计的基因芯片可同时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其对丙型肝炎的诊断阳性率较低;其检测肝组织中的HBVDNA,同原位分子杂交,HBVDNA结果相比,阳性检出率可达76%(40/53);其不但能用于血清中HBVDNA检测,同时可用于肝组织中的HBVDNA的检测.

    作者:赵伟;万建民;刘伟;刘全俊;张林;张汉荣;刘新珏;周镇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