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汪洪波;刘立人;慕海峰

关键词:再出血, 上消化道, 病因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5年来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1262例,术后早期再出血84例,分析再出血的原因、防治方法.结果术后再出血原因主要有急性胃黏膜病变、原发灶再出血、被遗漏的病灶再出血、术后并发症、全身出血性疾病等五种.结论术前确定出血病灶、术中探查要细致、选择合理术式、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减少术后再出血的重要措施.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方法

    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静脉注射后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一种现象,因此,保护血管很重要,尤其对长期输液的病人,危重病人更为重要.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一些简单、方便的可防止皮下瘀血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秋华;陈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祛痹舒肩丸的药理研究与临床评价

    总结了祛痹舒肩丸的药理、临床研究,以冀望对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庄义修;陈维勤;蔡宗成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浅析疾病不同阶段的护德效应

    护理,作为对预防疾病以及帮助人恢复健康,并在病人得到安慰和支持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一种特殊服务,必然要求护士除了具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施护.

    作者:朱静玲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癫痫持续状态的误诊分析

    我院近3年来诊治癫痫持续状态患儿5例,其中误诊为其它疾病2例,现报告如下.1抽搐发热病理反射阳性,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误诊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作者:马静芳;马艳春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1例重度肥胖病人行右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日趋成熟,重度肥胖外籍患者行此类手术我院系首次实施,护理难度大.经过科学周密的治疗方案设计,循序渐进的护理方法,整个手术和康复过程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月妹;李晓蓉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特点

    我科自1993年-1998年共收治60岁以上冠心病病人213人次,共116人,现将其资料整理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6例患者中,男101例,女15例.年龄60-69岁37例,70-79岁69例,80岁以上10例.有吸烟史72例,吸烟指数>400为70例.

    作者:全胜麟;张建平;李莹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外科急腹症的早期鉴别诊断

    外科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为主,并伴有其他一系列腹腔器官的症状.起病急、病情重,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因此,必须掌握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才能早期作出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作者:曹夕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18F-FDG放射化纯度的快速测定

    用HPLC和TLC两种方法测量了CTI双管法生产的18F-FDG的放射化学纯度.用TLC方法测未水解的酯含量,HPLC测游离的氟离子.采用糖柱作为分离柱,新的流动相:85%的乙腈,流速为2.5ml/min,18F离子的保留时间为2.6min,18F-FCG为3.5min,18F-FDG中游离18F测量可在5min内完成.

    作者:张锦明;田嘉禾;陈英茂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1例结扎术后输卵管妊娠内出血的护理

    输卵管妊娠俗称宫外孕,一旦破裂大出血可危及生命.输卵管结扎术后4年继发宫外孕在我院还是首例,本例入院6h后病情加重,出现内出血休克征象,即行手术治疗,术后精心治疗和护理,8天康复出院.

    作者:刘兴翠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新生儿抚触的方法与体会

    我科自2001年2月开展抚触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1年开始对268例新生儿及早产儿进行抚触按摩,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每天记录24小时奶量),结果显示:抚触婴儿的奶量和体重均比非抚触儿明显增加,并且睡眠节律更好,反应更灵敏,并能增加早产儿的机体免疫力,增进健康.

    作者:黄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红外光谱确定苦参中抗辐射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目的对一种从苦参中提取到有辐射防护作用的结晶物质作化学结构确证.方法用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法,测得红外光谱图,进行图谱解析,结合其他分析数据综合分析.结果判断该物质为氧化苦参碱.结论通过红外光谱及其他分析数据的综合解析,证明有辐射防护作用的结晶物质是氧化苦参碱.

    作者:骆伟;骆传环;黄荣清;肖炳坤;梁乾德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手术室院内感染的管理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加强手术室院内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和降低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我院以病人为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控制手段,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华;金彩霞;吴冬梅;宋东卓;张波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EET)是通过次极量或极量运动诱发冠状动脉病变所致的心肌缺血,目前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我们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标准,对照53例研究对象同时进行运动试验以评价其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杨鸿英;丁维民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穴位封闭治疗术后腹胀的探讨

    腹胀是外、妇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病人常因麻醉及手术刺激引起胃肠运动功能抑制,术后出现腹胀不适,甚至影响呼吸运动,促使腹胀切口裂开和继发切口疝.因此,术后病人发生腹胀准确、及时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以往我们单纯用新斯的明1mg肌注,经临床观察效果不佳,有时不能完全缓解,有时腹胀缓解短暂还会反复.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和护理观察,我们应用新斯的明和维生素B1混合液足三里穴位封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江淑君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腰椎髓核摘除术后相邻椎体骨密度的变化

    目的了解唐山市腰椎间突出症患者髓核摘除术后椎体骨密度的不同变化.方法对72例已施行了髓核摘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一般查体、椎体骨密度测量;并按手术方式及突出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结果①椎突症手术组患者中未施行髓核摘除的腰椎椎体骨密度均低于正常组.②椎板切除并髓核摘除术后的相邻腰椎椎体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骨质疏松可继发引起腰椎退行性变;椎体边缘硬化导致髓核摘除术后相邻椎体骨密度相对增加.

    作者:张玉宝;余小妹;程爱国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普罗帕酮与美西律长疗程对室早的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普罗帕酮与美西律治疗室性过早搏动的远期疗效.方法138例室性过早搏动病人,随机分成二组.普罗帕酮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3-79岁,平均45.6岁.美西律组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15-77岁,平均41.7岁.剂量从300mg/d开始,不超过600mg/d,有效后用药维持3个月,随访1.5-2年.疗效及不良反应根据临床及动脉心电图法评定.结果普罗帕酮组在治疗过程中一例因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退出试验.美西律组有一例因室早增多、一例心动过缓、一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退出试验.普罗帕酮组治疗后有效率77.97%,优于美西律组的62.67%(P<0.05).不同病因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普罗帕酮组及美西律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分别为11.67%、22.67%.其中,心脏不良反应美西律多见,与普罗帕酮相比(P>0.05).结论本试验提示普罗帕酮长疗程治疗室早远期效果好,不良反应轻,不失为治疗室早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张金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了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早期手术治疗已被患者广泛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比较常用的内固定有两种:130度角钢板和动力髋螺钉(DHS).2000年-2003年我科使用以上两种内固定材料,对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如下.

    作者:王志龙;杨文静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哌替啶治疗硬膜外阻滞合并寒颤反应体会

    寒颤可使机体氧耗及CO2的产量增加2-3倍,易产生低氧血症、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性酸中毒、心肌缺血、每分钟通气量和心排血量增加以及眼内压、颅内压增加等,对循环和呼吸功能受损的病人极其不利.故有效防治围术期寒颤的发生是麻醉处理的关键措施之一,现将我院应用哌替啶治疗硬膜外阻滞合并寒颤反应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温明武;王凤山;栾英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血塞通治疗缺血性脑梗死97例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急性的神经系统损害疾病,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总发病率达到每10万人口 794人,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日趋年轻化,其原因与动脉硬化、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液粘滞度升高、纤维蛋白原沉积、血小板粘附聚集增加及血液流变学异常、血脂增高有密切关系.血塞通在改善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沉积方面有显著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50例缺血性脑梗死应用血塞通治疗后神经缺损症状的改善程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且与47例缺血性脑梗死用丹参治疗作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权青云;蔡廷凯;林芝慧;徐晓霞;何君宏;任亚娟;赵晓娟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有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组及对照组各30例,米索组术后5分钟内经肛门置入直肠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产后24小时出血量米索组为332±40.6ml,对照组平均为401±43.4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明显,副作用少,用药方便,安全,能很好的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锐;伦彩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