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

王志龙;杨文静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了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早期手术治疗已被患者广泛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比较常用的内固定有两种:130度角钢板和动力髋螺钉(DHS).2000年-2003年我科使用以上两种内固定材料,对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有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组及对照组各30例,米索组术后5分钟内经肛门置入直肠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无特殊处理.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术中出血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产后24小时出血量米索组为332±40.6ml,对照组平均为401±43.4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明显,副作用少,用药方便,安全,能很好的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锐;伦彩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预防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方法

    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静脉注射后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一种现象,因此,保护血管很重要,尤其对长期输液的病人,危重病人更为重要.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一些简单、方便的可防止皮下瘀血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秋华;陈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并发酮症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除具有抗肿瘤作用外,对正常细胞也有多种作用.为探讨TNF-α在2型依赖型糖尿病(NIDDM)并发酮症的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本文测定了35例2型DM患者血清中的TNF-α水平,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发现2型DM组TNF-α水平显著增高(0.01<P<0.05).而在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情况下,酮症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酮症组(0.01<P<0.05).从而提示了TNF-α在2型DM酮症中的致病作用,以及TNF-α可作为其应激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王砚;薛元明;罗尧生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超声微探头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EUS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可提供病变的大小、范围、浸润深度、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使得诸如早期癌的内镜下切除等微创治疗的开展成为可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探头腔内超声技术,使得EUS检查可在不更换内镜情况下,由内镜活检孔道送入超声微探头即可完成,操作简单.我院自2002年10月29日-2004年2月18日使用富士能微探头检查消化道疾病15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变英;原丽莉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B超诊断盆腔静脉瘀血症1例

    患者,女,39岁.20天前因停经45天,恶心呕吐,在妇科门诊诊断为早孕,行人工流产.手术后恶心呕吐,症状仍未消失,并伴有下腹疼痛不适,再次妇科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左侧附件区触及3.0×2.0cm包块,实验室检查:WBC 9.1×109/L,N 79.1,L 20.9,RBC 3.48×109/L,Hb112g/L,尿β-HCG+,疑诊宫外孕收入院.B超探查: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左宫后方探及大小约4.0×3.0×2.0cm椭圆形蜂窝样液性包块,无明显壁及包膜,其暗区内径约为1.2-1.4cm.反复探查无胎心及胚块组织.B超提示:左宫旁包块,盆腔静脉瘀血症不除外.手术所见:子宫大小正常,双侧附件无异常,左侧阔韧带内可见4.0×3.0×1.0cm大小静脉丛蠕曲成团,直径约1.3cm,与术前B超测值基本一致.

    作者:姜秀兰;袁世军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银杏叶萃取物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IFN-γ、IL-4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萃取物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脾淋巴细胞,肠组织中IFN-γ、IL-4影响.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三硝基苯磺酸+生理盐水组、三硝基苯磺酸+银杏叶萃取物组四组观察肠道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采用FLISA法测定脾细胞、大肠粘膜中的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结果与三硝基苯磺酸组比较三硝基苯磺酸+银杏叶萃取物组损伤指数明显下降(P<0.01).大肠粘膜和脾细胞IFN-γ浓度明显下降(P<0.01).IL-4浓度明显升高(P<0.01),IFN-γ/IL-4比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EGb通过抑制IFN-γ(Th1)生成,提高IL-4(Th2)生成,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小飞;周燕红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冷冻治疗小片复发性单纯性苔藓疗效观察

    单纯性苔藓又称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皮肤苔藓样变及剧烈瘙痒为特征,好发于颈部及肘部等易于磨擦的部位,多为对称分布,青壮年发病为多见.

    作者:贺冬云;徐世尧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新生儿抚触的方法与体会

    我科自2001年2月开展抚触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1年开始对268例新生儿及早产儿进行抚触按摩,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每天记录24小时奶量),结果显示:抚触婴儿的奶量和体重均比非抚触儿明显增加,并且睡眠节律更好,反应更灵敏,并能增加早产儿的机体免疫力,增进健康.

    作者:黄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青阳参片辅助治疗癫痫30例临床分析

    癫痫是一种短暂的、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由于放电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给诊断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不管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癫痫在治疗上都是一个慢性的长期原过程.为了使癫痫患者得到良好的控制本院用青阳参总甙片(云南白药集团丽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辅助治疗癫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杜忠德;高学广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高频彩超诊断四肢软组织肿块46例

    四肢软组织肿块位置表浅,高频彩超对其探查有独到的优越性.我院自1999年12月-2004年4月共用高频彩超诊断四肢软组织肿块46例,报告如下.

    作者:戴斌;解无峰;王海波;郭明金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征

    高原人群由于长期处在缺氧的情况下,其肺血管的阻力和肺动脉压明显升高,形成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征,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征普遍存在于高原人群中,其发生率和肺动脉压升高的程度与高度成正比[1].本文重点对高原性肺动脉高压征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作简要综述.

    作者:汤德柱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32例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糖尿病肾病(DN)透析患者越来越多,据资料统计显示,美国透析患者中,糖尿病约占透析患者的35%[1].我国1999年透析移植登记报告中显示糖尿病肾病仅次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居透析患者第二位.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由于DN患者并发症多,各种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非DN者,使得透析的难度较大,患者生活质量差,越来越多的DN患者要进行透析治疗.如何提高DN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存活率是摆在肾科临床医师面前一个艰巨的任务.现就我院血透室自2000年-2003年接受血透的32例DN患者的透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苏军霞;梁昭红;李建华;刘天喜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锥颅引流术

    目的通过对196例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锥颅引流术的观察,探讨此方法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方法196例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锥颅抽吸血肿置管引流.结果术后29例死亡,死亡率14.8%,出院167例,3个月后用ADL分级法评估,Ⅰ、Ⅱ、Ⅲ级占89.8%.结论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引流术是一种简单、实用,患者负担小,反应轻,安全可靠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晓明;徐蕊红;李文忠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外科急腹症的早期鉴别诊断

    外科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为主,并伴有其他一系列腹腔器官的症状.起病急、病情重,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因此,必须掌握外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才能早期作出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作者:曹夕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76例精神病人不安心住院的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及经济生活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精神及心理疾病患者逐年增加,此类患者大都缺乏自知力,不安心住院甚至外走.我科自2004年1月-3月收治精神病人76例,其中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拒住院心理,轻者延误治疗,重者可因精神症状影响而出现伤人、自伤、外走等意外.现将护理干预介绍如下.

    作者:陈淑娜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超声辅助VEGF165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VEGF165基因的质粒PEGFP-C1,采用超声辅助电穿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结果超声辅助转染后5h可见细胞内有GFP表达,10h后可达高锋,持续3天左右,其后有些细胞荧光开始减退.结论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GFP表达,提示细胞转染成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可行性.

    作者:周文;汪涛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73例住院肺癌病人的临床诊断分析

    关于肺癌的临床诊断手段有很多,本文收集了73例本院2003年1月-6月的住院肺癌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试图分析肺癌病人从发病至确诊时间和采取手段之间的关系,以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病诊断的现况认识.

    作者:李洪忠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易误诊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M)病变可累及多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初诊时常易误诊、漏诊.我院1988年-2003年收治多发性骨髓瘤32例,初诊误诊14例(43.8%),现分析如下.

    作者:贾农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普罗帕酮与美西律长疗程对室早的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普罗帕酮与美西律治疗室性过早搏动的远期疗效.方法138例室性过早搏动病人,随机分成二组.普罗帕酮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3-79岁,平均45.6岁.美西律组78例,男41例,女37例,年龄15-77岁,平均41.7岁.剂量从300mg/d开始,不超过600mg/d,有效后用药维持3个月,随访1.5-2年.疗效及不良反应根据临床及动脉心电图法评定.结果普罗帕酮组在治疗过程中一例因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退出试验.美西律组有一例因室早增多、一例心动过缓、一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退出试验.普罗帕酮组治疗后有效率77.97%,优于美西律组的62.67%(P<0.05).不同病因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普罗帕酮组及美西律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分别为11.67%、22.67%.其中,心脏不良反应美西律多见,与普罗帕酮相比(P>0.05).结论本试验提示普罗帕酮长疗程治疗室早远期效果好,不良反应轻,不失为治疗室早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张金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21例体会

    小儿气管异物发生突然,病情危急,异物堵塞和刺激气道常引起缺氧、气道痉挛及呼吸困难,重者甚至窒息,必需紧急手术取异物;然而小儿支气管镜取异物的麻醉危险性极大,术者与麻醉者共同占用气道,呼吸管理较困难,术中气管镜刺激气道易引起憋气、气道痉挛,造成缺氧,重者危及生命,现将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处理21例总结如下.

    作者:黄美清 刊期: 2004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