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6例精神病人不安心住院的护理干预

陈淑娜

关键词:
摘要: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及经济生活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精神及心理疾病患者逐年增加,此类患者大都缺乏自知力,不安心住院甚至外走.我科自2004年1月-3月收治精神病人76例,其中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拒住院心理,轻者延误治疗,重者可因精神症状影响而出现伤人、自伤、外走等意外.现将护理干预介绍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辅助VEGF165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VEGF165基因的质粒PEGFP-C1,采用超声辅助电穿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结果超声辅助转染后5h可见细胞内有GFP表达,10h后可达高锋,持续3天左右,其后有些细胞荧光开始减退.结论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GFP表达,提示细胞转染成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可行性.

    作者:周文;汪涛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手术室院内感染的管理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感染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加强手术室院内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和降低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我院以病人为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控制手段,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华;金彩霞;吴冬梅;宋东卓;张波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穴位封闭治疗术后腹胀的探讨

    腹胀是外、妇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病人常因麻醉及手术刺激引起胃肠运动功能抑制,术后出现腹胀不适,甚至影响呼吸运动,促使腹胀切口裂开和继发切口疝.因此,术后病人发生腹胀准确、及时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以往我们单纯用新斯的明1mg肌注,经临床观察效果不佳,有时不能完全缓解,有时腹胀缓解短暂还会反复.经过反复临床实践和护理观察,我们应用新斯的明和维生素B1混合液足三里穴位封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江淑君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应用

    目的本文评价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ANC)的明显减少.为了提高白血病的诱导缓解率及持续缓解率,减少患者的感染例数,感染持续天数及抗生素持续使用天数,明显降低感染死亡率及治疗费用.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引起WBC及ANC明显减少的8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使用rhG-csF的为用药组,不用的为对照组,用药组50例、对照组36例.rhG-csF的用量为2-5 μ g/(kg·d),在使用3-5天后观察WBC及ANC的上升情况,效果显著者使用到第7-10天,效果不明显者使用到第12-14天.结果全部病例均进行安全性的评价,对用药组及对照组患者ANC<0.5×109/L持续天数,WBC从低值到≥4.0×109/L的天数的病例进行比较,用药组ANC的恢复,<0.5×109/L持续天数及WBC从低值到≥4.0×109/L的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感染例数,感染持续天数及抗生素的使用天数进行比较,用药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rhG-csF可以明显缩短WBC及ANC低值的持续天数.加快WBC及ANC的恢复,从而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使得感染的持续天数和抗生素使用的持续天数明显缩短,降低了病人的感染死亡率及治疗费用,为强化化疗及下一疗程的按期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刘翠英;邱莹玉;高凌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面廓肤色和上中前牙颜色的相关研究

    目的:确定面部肤色和牙色的关系.方法用vita比色板观测并记录55名19-24岁医学院学生面部皮肤和牙齿的颜色,女生41中白色占29例;男生14例肤色分布较平均,而牙色也以白色居多,占10例.结果受试女生的面部肤色和牙色之间可见显著性差异(P<0.01),而受试男生的面廓肤色和牙色之间无显著性差(P>0.01).结论年青女性的面廓肤色和牙色之间呈完全正相关,年青男性面部肤色和牙色之间不呈相关性.

    作者:何红;任贤云;张庆鸿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尿钙测定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维生素D缺乏性婴儿手足搐搦症主要由于血钙降低引起,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病.既往的诊断主要靠血钙定量来确定.由于病情危重,往往需要紧急处理,才能挽救患儿的生命,但钙剂的应用必须有明确的指征.主要由血钙定量来决定.但此病好发生于较小的婴儿,往往取血比较困难,尤其是抽搐的状态下更是如此,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影响诊断和治疗.为了探索新的诊断方法,我们采用尿钙定性的办法试用于临床,经过四年多的临床验证和研究.证实了它确实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云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哌替啶治疗硬膜外阻滞合并寒颤反应体会

    寒颤可使机体氧耗及CO2的产量增加2-3倍,易产生低氧血症、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性酸中毒、心肌缺血、每分钟通气量和心排血量增加以及眼内压、颅内压增加等,对循环和呼吸功能受损的病人极其不利.故有效防治围术期寒颤的发生是麻醉处理的关键措施之一,现将我院应用哌替啶治疗硬膜外阻滞合并寒颤反应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温明武;王凤山;栾英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32例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糖尿病肾病(DN)透析患者越来越多,据资料统计显示,美国透析患者中,糖尿病约占透析患者的35%[1].我国1999年透析移植登记报告中显示糖尿病肾病仅次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居透析患者第二位.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由于DN患者并发症多,各种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非DN者,使得透析的难度较大,患者生活质量差,越来越多的DN患者要进行透析治疗.如何提高DN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存活率是摆在肾科临床医师面前一个艰巨的任务.现就我院血透室自2000年-2003年接受血透的32例DN患者的透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苏军霞;梁昭红;李建华;刘天喜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红外光谱确定苦参中抗辐射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目的对一种从苦参中提取到有辐射防护作用的结晶物质作化学结构确证.方法用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法,测得红外光谱图,进行图谱解析,结合其他分析数据综合分析.结果判断该物质为氧化苦参碱.结论通过红外光谱及其他分析数据的综合解析,证明有辐射防护作用的结晶物质是氧化苦参碱.

    作者:骆伟;骆传环;黄荣清;肖炳坤;梁乾德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浅析疾病不同阶段的护德效应

    护理,作为对预防疾病以及帮助人恢复健康,并在病人得到安慰和支持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一种特殊服务,必然要求护士除了具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施护.

    作者:朱静玲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易误诊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M)病变可累及多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初诊时常易误诊、漏诊.我院1988年-2003年收治多发性骨髓瘤32例,初诊误诊14例(43.8%),现分析如下.

    作者:贾农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EET)是通过次极量或极量运动诱发冠状动脉病变所致的心肌缺血,目前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我们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标准,对照53例研究对象同时进行运动试验以评价其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杨鸿英;丁维民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了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早期手术治疗已被患者广泛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比较常用的内固定有两种:130度角钢板和动力髋螺钉(DHS).2000年-2003年我科使用以上两种内固定材料,对8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如下.

    作者:王志龙;杨文静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1例结扎术后输卵管妊娠内出血的护理

    输卵管妊娠俗称宫外孕,一旦破裂大出血可危及生命.输卵管结扎术后4年继发宫外孕在我院还是首例,本例入院6h后病情加重,出现内出血休克征象,即行手术治疗,术后精心治疗和护理,8天康复出院.

    作者:刘兴翠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细胞色素C结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窒息(主要是产前和产时)导致的脑缺氧和或缺血而形成的一种新生儿时期常见的脑损伤疾病,我院在1999年11月-2002年11月应用细胞色素C高压氧、小剂量甘露醇治疗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库丽扎;贾妮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西咪替丁与奥美拉唑预防脑卒中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在临床上经常发生脑卒中病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为了有效预防出血,2000年1月-2003年10月,我们对96例脑卒中病人分别采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防治,并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毛秀祥;彭泽富;顾志芹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血塞通治疗缺血性脑梗死97例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急性的神经系统损害疾病,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总发病率达到每10万人口 794人,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日趋年轻化,其原因与动脉硬化、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液粘滞度升高、纤维蛋白原沉积、血小板粘附聚集增加及血液流变学异常、血脂增高有密切关系.血塞通在改善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沉积方面有显著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50例缺血性脑梗死应用血塞通治疗后神经缺损症状的改善程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且与47例缺血性脑梗死用丹参治疗作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权青云;蔡廷凯;林芝慧;徐晓霞;何君宏;任亚娟;赵晓娟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技术组合创新与检验医学

    所谓组合创新法是研究人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技术原理通过巧妙地结合或重组,从而获得一个具有完整统一功能的新技术发明[1].1958年的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Yelont和Beson就是将放射性核素高度灵敏示踪和免疫学抗原、抗体相结合的高度特异性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完全新型的检测技术-放射免疫,它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许多当时其它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第一次将物质的可检测量降到纳克(ng)水平,实现了科学技术的一大飞跃.

    作者:韩春英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6例疗效观察

    本文应用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6例,其中轻度34例,中度50例,重度2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85.9%,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显效率只52%,观察结果还表明,临床症状的恢复与同期常规疗法相比,疗效显著(P<0.01),其疗效与病情程度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观察结果表明本疗法对新生儿窒息后脑病有明显的治疗价值.

    作者:周云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 街头献血中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在无偿献血活动中,街头献血是很重要的形式.由于街头献血点的设施相对简单,人员流动性大,加之对时间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对献血者的生化检验、血型鉴定等方面仅进行初步的快速检查.因而漏检、错检的可能性相对室内工作要大的多.笔者就本中心自开展街头无偿献血工作以来所发生的ABO血型鉴定错误问题作一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国竹珊 刊期: 2004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