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2例

杨平;王曙光;李声

关键词:胃复安, 锥体外系反应
摘要: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28岁,宁夏灵武市,系我部临时工家属.因上腹胀、嗳气、返酸1周.来我部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胃炎.给予口服胃复安10mg,每日3次,酵母片,3片,每日3次.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50例溶血性葡萄球菌对药敏试验分析

    由于广谱抗菌素滥用,溶血性葡萄球菌对头孢类,β-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流行,医院感染呈每年上升的趋势.笔者从临床标本50例溶血性葡萄球菌对14种抗生素药敏的耐药情况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玲;赖佳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极化液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室性早搏很常见,各种心脏病如感染性心肌炎,冠心病,肺心病,心肌梗死等,均可引起室早,尤以心肌炎及神经源性的室早不好控制,迁延不愈,本文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加用极化液对室早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吕淑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硫酸镁对离体蛙心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硫酸镁对蛙心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斯氏蛙心插管法,在保持总剂量为1ml的前提下,用不同剂量的不同浓度的硫酸镁对离体蛙心脏进行灌流.结果镁离子在血清镁浓度的4倍以内,对心肌收缩力有增强的作用,且0.1ml、0.2m1的0.75mmol/L的硫酸镁,0.2ml 1.0mmo1/L的硫酸镁和0.1ml 1.5mmol/L的硫酸镁的作用时,心肌收缩力的增强作用明显,有显著意义(P<0.05),镁离子浓度达到血清镁的8倍以上,则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即0.8m1、1.0ml的1.0mmol/L的硫酸镁,0.6ml 1.5mmol/L和0.4ml、0.6ml的3.0mmo1/L的硫酸镁对蛙心心肌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硫酸镁对心肌收缩力有增强作用,过高则呈现抑制作用.

    作者:黄凤玲;陈洁;邹晓华;刘建辉;梁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米索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在人工流产前应用米索164例,通过了解受术者宫口扩张、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程度等与未应用米索者进行比较,证实米索可使受术者宫颈软化、宫口扩张,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减少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对宫颈的损伤.报道如下.

    作者:陈燕;刘典芳;秦贞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护理的探讨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严重致盲眼病之一,亦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已公认,前房浅、房角窄是其解剖基础.发作时前房角阻塞、瞳孔散大眼压急剧升高,从而导致眼前段充血、视力下降、眼球痛等系列症状,其危害性极为严重.如不及时有效治疗,易引起失明.

    作者:卢桂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调节硬膜外阴滞平面抑制小肠牵拉感觉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平面与术中小肠牵拉感觉的关系.方法201例硬膜外阻滞下行胆囊切除术或胃大部切除术病人,按阻滞平面的不同分为A组:高于T5;,B组:等于T5;C组:等于T6;D组:低于T6.牵拉感觉分0-Ⅲ级,记录每组中牵拉感觉情况.结果A、B、C组中0-Ⅰ级的发生率明显多于D组(P<0.01),而A、B组的0、Ⅰ、0-Ⅰ、Ⅱ级的发生率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0-Ⅰ级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0、Ⅰ级间分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平面等于或高于T5时能较好地抑制小肠牵拉感觉.

    作者:周文;江学成;胡宁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曲马多等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

    人工流产是终止妊娠的主要办法.目前应用异丙酚等短效静脉全身麻醉药使患者在无痛情况下进行人工流产术,大大减轻了痛苦以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王江;庞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探讨(附3例典型病例分析)

    甘露醇为一种脱水剂,多年来广泛用于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脑瘤等疾病引起的高颅压的脱水降压治疗,但近年来有关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例时有报道,本人自1997年以来使用甘露醇过程中,也碰到10余例引起肾功能损害的病例,现将较典型的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3例作以总结分析,以提高用药的警惕性,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作者:孔繁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系法国R-oussed-Vclaf公司开发,1988年首先在法国、瑞士、阿根廷等国上市,现已在20多个国家注册,商品名有Claramid Rulid、Surlid、Assoral等,化学名为9-[0-[(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肟]红霉素,为14元环的半合成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醚肟类衍生物.

    作者:徐丽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清α-L-岩藻糖苷醇(AFU)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上世纪中叶以来,AFP作为HCC的相关标志物应用于临床诊断,但40%的早期肝癌和15%-20%的晚期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是正常的.

    作者:任孔建;叶显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冠心病人胸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胸科手术围手术期和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术中和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胡晓明;朱怀玉;陶升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反应2例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28岁,宁夏灵武市,系我部临时工家属.因上腹胀、嗳气、返酸1周.来我部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胃炎.给予口服胃复安10mg,每日3次,酵母片,3片,每日3次.

    作者:杨平;王曙光;李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江苏大丰市家庭结构变迁的调查

    近期,我们对江苏大丰县5个乡镇4917户共180707人进行了家庭结构的调查,以了解家庭结构的变迁情况,对农村社区医疗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朱晓峰;周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L2-L4椎管内畸胎瘤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12岁,腰痛伴下肢疼痛l月,MRI提示L2-L4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专科检查:L3-L5棘压痛明显,双侧骶棘触痛,压迫L1-L5棘间压痛,向双下肢后侧放射,双直腿抬高试验40.阳性.术中见肿块位于L2-L4椎管硬膜下,肿块上部呈囊性,下部呈膨大脂肪组织,且与马尾神经紧密相连,肿块前壁为马尾神经,切除肿块送检.

    作者:周丽;谷成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肠道器质性病变的鉴别.方法:对近3年来确诊的326例IBS和298例肠道器质性病变患者的病程、腹部症状和体征、伴随症状及辅助检查作一对照分析.IBS的诊断采用1998年制定的罗马Ⅱ标准.

    作者:崔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0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心电图分析

    心电图检查是筛选出血热病毒致心脏损害的简便方法之一,现将我院2001年10月-2002年1月肾综合征出血热大流行季节收治的300例患者心电图分析如下.

    作者:张端娥;杨延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快速气管插管326例

    目的探讨提高快速气管插管术成功的方式方法.方法回顾性的总结2001年6月-2002年6月间在院前、院内实施的快速气管插管术的经验,按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插管方式、插管失败和困难的原因以及处理的方法等方面分析研究.结果总326例,无需药物诱导直接气管插管96例,快速静推安定诱导后气管插管230例.经口气管插管295例,经鼻气管插管31例.总插管成功324例,成功率99.4%.一次插管成功308例,成功率94.5%.插管失败2例,失败率0.6%.并发症发生率6.2%.结论提高快速气管插管成功的关键:制定明确的急诊插管适应证及禁忌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插管方式;插管前要检查、评估气管插管困难程度,做好各项防备工作;掌握气管插管的技巧;气管插管失败后要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预防气管插管术的并发症.

    作者:赵双彪;蒋崇慧;龙丽珊;郑伟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面积烧伤创面应用络合碘致接触性皮炎4例报告

    由于络合碘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对各种细菌及甲乙型肝炎病毒能有效杀灭,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基层医院已作为中小面积烧伤创面处理的常用药[1],在关于其副作用的报道不多.本文报道了4例小面积烧伤创面外用络合碘后致接触性皮炎的病例.

    作者:唐家训;倪福生;易文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合并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治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颅脑损伤合并颈髓损伤的受伤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与转归.结果临床治愈10例,轻度颈髓功能障碍3例,高位截瘫放弃治疗、死亡各2例.结论头颈坠落伤或交通伤患者出现颈部疼痛、上肢麻木、感觉异常、或完全弛缓性瘫痪都应高度怀疑有颈髓损伤的可能.

    作者:何贵山;夏伟;李志华;彭付学;蔡曙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聚丙烯补片经腹盆底腹膜外固定直肠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观察(附4例病例报告)

    目的观察聚丙烯补片经腹盆底腹膜外固定直肠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4例直肠完全性脱垂病人,采取经腹盆底腹膜外固定直肠上段,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疼痛及复发率.结果4例病人无并发症发生,排便基本正常,长随访2年半时间,无1例复发.结论聚丙烯补片经腹盆底腹膜外固定直肠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宁长青;张亚洲;王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