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强
目的:分析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2年 1月~2015年1月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中,对患者临床采取常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对研究组中,临床中应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于临床中两组患者,研究组中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在患者临床住院时间、并发症、疾病复发率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预后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进行对比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中,对其应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临床疗效好,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概率,对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高飞;张迪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行业流动人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为流动人口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其他6种行业人群各约50人,进行体格检查,测量空腹血糖、血脂和问卷调查,共检查303人.结果: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6.3%,随着年龄增大,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行业间患病率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高血压、超重是流动人口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晓彦;张向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方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 68 例转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按照常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34例采用在化疗的基础上口服健脾补肾中药治疗.治疗后进行评价,观察其近期有效率、KPS评分、肿瘤标志物以及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近期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治疗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健脾补肾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该方具有一定防止血小板减少的作用,该联合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敏;方明治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口服大剂量等渗甘露醇溶液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腹痛反复发作且便血患者36例,使其匀速服用1500ml大剂量等渗甘露醇溶液,而后进行10mg山莨菪碱肌肉注射,再口服1000ml大剂量等渗甘露醇溶液,而后进行西门子16排CT3期扫描及MIP与MPR.对36例患者小肠、结肠充盈情况与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6例病例中,经CT诊断结肠及小肠病变患者共21例.其中,小长肿瘤患者8例,肠梗阻5例,Crohn4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胰腺癌2例,其余15例患者经fI缶床随访确诊均为产生器质性病变.经MSCT小肠及结肠双对比造影可对小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Crohn等病变范围、部位、强化特点及是否存在小肠梗阻等进行清晰显示.结论:MSCT小肠及结肠双对比造影对小肠及结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丙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在静脉输液中缓解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住院输液的患者120例,其中60例患者使用4ml生理盐水湿敷穿刺点3min后进行静脉输液,设为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与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湿敷穿刺点 3min,皮肤消毒后行静脉穿刺输液,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无痛例数多于对照组,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程度均强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应用于静脉输液,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避免发生静脉炎,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马少军;杨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冠心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其诱发原因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脏病变,该疾病的发生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本文就对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作者:卢佳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心脏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和体外循环的影响,使术后病人的病理生理发生明显变化,尤其在术后早期阶段病情变化更大,更快,用药多且复杂,应严密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及中心静脉压,需准确、微量、均匀、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循环稳定,所以做好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1].深静脉置管在心脏外科术后的广泛应用,为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和护理带来很大方便.做好深静脉置管的护理能准确、安全、有效地救治病人,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之一.
作者:陈星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开展分级护理对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8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分级护理,对比两组的产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产后发生下肢水肿3例、乳腺炎1例、便秘1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3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非常满意17例,较满意23例,总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初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恩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安理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2),两组除进行脑梗死的常规基础治疗外,观察组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安理申,对照组采用安理申,观察8周末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MMSE评分).结果:1.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率87.1%,对照组有效率82.1%,P=0.868),2.观察组在第8周末认知程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安理申改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优于单用安理申.
作者:王嘉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患者中,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正常的比例为,对照组脑电图正常的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的效果较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能;彭华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Bcl-2蛋白家族和p53基因表达在肺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效应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分析Bcl-2蛋白家族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对照样本中p53基因表达,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记录凋亡指数.结果:Bcl-2和Bcl-xL在肺癌标本中的相对灰度值均高于正常肺部组织,比较差异显著(P<0.05);Bcl-2与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Bcl-xL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5),Bcl-2和Bcl-xL与凋亡指数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Bcl-2蛋白家族是位于核因子下游的基因,在细胞凋亡中能够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大量凋亡因子依赖于p53基因激活调节细胞凋亡,其在细胞凋亡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和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74 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疗程与生后28天NBNA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5.7%,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与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树荣;郑建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与颅高压的关系及其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选病例于发病后24h内进行NT~proBNP检测,随机抽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做对照组.研究组根据是否进行颅内压(ICP)监测及ICP增高程度,分为未行ICP监测组、ICP正常组(平均ICP<15mmHg)、ICP增高组(平均ICP>15mmHg),观察组间NT~proBNP浓度的变化规律;依据入院NT~proBNP检测结果将病例分为正常组和增高组,观察NT~proBNP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CP增高组NT~pro BNP血浆浓度明显高于ICP正常组、未行ICP监测组和对照组(P<0.05);NT~proBNP增高组28天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血浆 NT~proBNP 水平与颅内压、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急性期NT~proBNP水平越高,患者死亡率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程江鹏;糜萍;俞江虹;苏国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碘附和高渗葡萄糖混合溶液治疗顽固性气胸的效果.方法:46例顽固性气胸经置入的胸腔引流管灌注50%高渗葡萄糖 60ml+碘附溶液40ml,4h后开放引流管.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痊愈出院.结论:碘附和高渗葡萄糖混合溶液是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一种良好的胸膜粘连理化刺激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健;汤义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咬合重建应用于牙列重度磨耗伴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牙列重度磨耗伴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对入选患者进行咬合重建,观察修复疗效.结果:患者在戴用垫治疗中、永久修复1年后对外形容貌、咀嚼效能、发音上评价比修复前明显好转;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关节弹响、咬合干扰、关节疼痛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牙列严重磨耗伴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通过重建,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症状,消除 干扰,患者主观评价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李慧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30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80%,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87%,三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其余两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由于单纯中医或者西医单独治疗,且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武德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小切口切除胆囊.观察组:腹腔镜切除胆囊.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81.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8%,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7.8%,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较小切口胆囊切除临床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杨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不同基础疾病导致的重症肺炎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差异性分析.方法: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对痰培养出来的阳性病原菌采用VITEK-AMS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对细菌的体外抗生素药物敏感性采用纸片(Kirby-Bauer)法进行检测.结果:从106例病患中总共分离出173株致病菌,表明无明显基础疾病的社区与不同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有显著差异.结论:无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构成与有不同基础疾病导致重症肺炎病原菌的构成不同,耐药菌在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中占比明显增多.
作者:李全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法在治疗重症胰腺炎所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重症胰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A组)45人与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组(B组)45人,观察并比较两组在入住ICU病房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通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B组的有创通气时间(1.24~2.45)H
作者:吴娜;王江;张力;徐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是否可以有效强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择取本院在2013年3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0人,对参照组患者行一般性抢救程序,对观察组患者行优化后的抢救程序,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指标,即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以及抢救时间.结语: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使用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均少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本次实验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可以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强化抢救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崔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2期